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四禾美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1·湖南)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
    A . 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 . 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 . 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 . 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 2. (2021·广东) 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 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 . 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 . 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 . 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 3. 创作于1919年的新闻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描绘了代表山东的人物形象戴上了由日本太阳旗组成的木枷以及脚镣和手铐。作者意在(  )
    A . 描绘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 B . 揭露日本侵占山东的野心 C . 控诉军阀混战割据的罪行 D . 推动工商学界的联合斗争
  • 4. 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共开办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  )
    A . 体现了三民主义对革命的指导作用 B . 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 C . 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新道路的开辟 D . 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
  • 5. 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如表可知,当时(  )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输入量

    1931

    1840279

    831652

    804000

    557625

    1932

    1839212

    758441

    404000

    430655

    1933

    1903466

    992521

    694000

    525673

    1934

    2135031

    864107

    770000

    617726

    A . 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 . 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 .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D . 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 6. 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  )
    A .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B . 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C . 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D . 为军事斗争做准备
  • 7. 表: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下表可以反映出(  )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不包括东北)

    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

    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

    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

    A . 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 . 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 . 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 . 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 8.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其中第八条规定:“凡农业生产方法之改进,农民技能之增高,农村组织与农民生活之改善,农业科学知识之普及,以及农民生产消费合作之促进,须以全力推行。”由此可见,当时南京国民政府(  )
    A . 重视农业教育 B . 关心农民生活 C . 加强党化教育 D . 倡导三民主义
  •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10. 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 11. (2022高三上·沈阳月考) 抗战期间,《手榴弹》是流传于山西沁源的一首民歌。歌中唱到:“我老婆子今年七十三呀,手里拿着两颗手榴弹,揭开盖子拉开线,打死了日本鬼子,消灭了狗汉奸”。这说明(    )
    A . 根据地实行兵民合一政策 B . 山西成为敌后抗战的主战场 C . 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 D . 日军暴行激起人民普遍反抗
  • 12. 1942年,日军主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扫荡”和“清乡”,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反复进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日本此时进行“治安强化运动”反映了(  )
    A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急需巩固后方基地 B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阻止日本南进计划 C . 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挫败日军扫荡 D . 淞沪会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华的侵略势力
  • 13. 1938年,中国沿海盐场被占,大后方陷入“盐慌”。孙经明在四川自贡拍摄了《自流井》和《井盐工业》两部电影。影片里有上百米高的盐井天车,体壮如牛的井盐工人,也有井盐详尽的历史和制作过程。这两部电影(  )
    A . 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B . 解除了广大军民的恐慌 C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士气
  • 14. (2022·) 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 .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 . 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 . 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 15. 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A . 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 .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C . 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 . 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 16. 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这主要反映了(  )
    A . 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 . 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 .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 .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 17.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林伯渠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转变点,也可以说是‘城市工作会议’。”“历史的转变点”是指(  )
    A .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C . 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D . 开始筹备新中国的工作
  • 18. (2022·浙江模拟) 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 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 .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 . 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 19.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某国际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
    A . 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B . 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阐述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 20.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
    A . 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B . 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C . 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 .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 21. 194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闭幕词中强调:“现在要过土改这一关,我希望我们大家都和过战争关一样也过得很好。”毛泽东强调土地改革(  )
    A . 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 . 关乎着人民政权的稳固 D . 助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 22. 某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均只有三分钱。如果把三分钱分到每个人手中,什么事也干不成,而把全国5~6亿人的三分钱集中起来就能干一些事。该学者意在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 .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机成熟 B .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已初步提上日程 C . 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当务之急 D . 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
  • 23.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 .   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 . 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 . 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 . 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 24. 东北机器制造厂尉风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  )
    A . 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B . 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C . 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 D . 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 25. 196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0%;19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0%。由此可见,中国(  )
    A .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B . 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的影响 C . 形成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 D . “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二、材料题:本题共三道大题,其中第26题10分,第27题25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洋军阀的统治致使中国初步政治现代化严重异化。在短短的12年中,北洋中央政府频繁地更换8位元首、24届内阁和5届国会或参政会。同时,各地军阀拥兵自重,盘据一方,在军阀政治的导演下,中国舞台上演了一幕幕军阀混战的闹剧。其中,1920年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吴佩孚为首的直系之间发生的第一次直皖战争影响较大。军阀混战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环境,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岁月”黯然失色。

    ——摘编自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国民革命之前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年8月13日)

    材料二

    1945年8月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月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7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