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Fe,Mn2+在pH大于5.5时易被氧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探究方案 | 探究目的 |
A | 向2 mL 0.1 mol ·L-1NaCl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AgNO3 , 观察现象。振荡试管,再滴加4滴0.1 mol·L-1KI溶液,观察现象 | Ksp(AgCl)>Ksp(AgI) |
B | 将pH相同的HNO2溶液和CH3COOH溶液均稀释10倍后,用pH计测量,比较溶液pH大小 | Ka(HNO2)>Ka(CH3COOH) |
C | 170 ℃下,加热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乙醇脱水后生成乙烯 |
D | 将氧化铁加入到足量HI溶液中,充分溶解后,滴入CCl4后振荡、静置,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 | 氧化性:Fe3+>I2 |
实验①:用pH计测得0.100 mol·L-1K2C2O4溶液的pH=8。
实验②:向0.10 mol·L-1KHC2O4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溶液紫色褪去。
实验③:向0.10 mol·L-1K2C2O4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实验④:向0.10 mol·L-1KHC2O4溶液加入一定体积的等浓度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测得上层清液pH=4,c(Ca2+)=10-4 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Ⅰ. CO2(g)+H2(g)=CO(g)+H2O(g);ΔH=+41 kJ·mol-l。
Ⅱ. CO2(g)+4H2(g)=CH4(g)+2H2O(g);ΔH=-165 kJ·mol-1。
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CO2转化率和生成CH4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CH4选择性=×1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 该过程中,钒元素由VOSO4转化为(VO2)2SO4 , 则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 该过程中采用Na2S2O8作氧化剂的优点是。
① 1 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4 mol Br2;
② 分子中含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① 实验前需打开K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是。
② 原料NaBH4制备路线如下:
“合成”步骤中,先将NaH分散到矿物油,再与B(OCH3)3反应,其目的是。
③ 在30~ 40 ℃条件下,向三颈瓶中滴加碱性NaBH4溶液充分反应制取Na2S2O4 , 产物中还生成NaBO2 , 写出制取Na2S2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④ 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加入乙醇,充分结晶后过滤可得Na2S2O4·2H2O晶体。加入乙醇的作用是。
用乙醇洗涤,得Na2S2O4·2H2O。(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 Zn粉,NaCl固体,蒸馏水,SO2 , 1 mol·L-1 NaOH溶液)
已知:① 制备原理之一: Zn+2H2SO3ZnS2O4+2H2O。
② 二价锌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pH的关系如图。
① 电极a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 氧化过程中硫酸参与的反应为H2S+H2SO4=SO2↑+S↓+2H2O。不考虑物质和能量的损失,每处理1 mol H2S,理论上可制得H2的物质的量为。
① 该脱硫的过程可描述为。
② 30 ℃时,T.F菌作用下,不同pH下Fe2+的氧化速率与pH的关系如图3所示。工业上选择pH在2.1进行反应,其氧化速率最快,可能的原因是
反应Ⅰ.2H2S(g)2H2(g)+S2(g);ΔH=+170 kJ·mol-1。
反应Ⅱ. CH4(g)+S2(g) CS2(g)+2H2(g);ΔH=+64 kJ·mol-1。
投料按体积之比=2∶1,并用N2稀释;常压,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H2和CS2体积分数如下表:
温度/℃ | 950 | 1 000 | 1 050 | 1 100 | 1 150 |
H2体积分数(%) | 0.5 | 1.5 | 3.6 | 5.5 | 8.5 |
CS2体积分数(%) | 0.0 | 0.0 | 0.1 | 0.4 | 1.8 |
① 在1 000 ℃、常压下,若保持通入的H2S体积分数[]不变,提高投料比 , H2S的转化率(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 实验测定,在950~1 150 ℃范围内(其他条件不变),S2(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先增大而后减小,其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