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京师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01-20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6分)
  • 1. (2022八上·沧州月考) 下列各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芜湖(wú)  歼灭(jiān)  颁发(bān)  卓有成效(zhuó) B . 诘责(jié)  凌空(lín)  翘首(qiào)  油光可鉴(jiàn) C . 私塾(shú)  绯红(féi)  瞥见(piē)  锐不可当(dǎng) D . 挟着(xié)  篡改(zuàn) 铭记(míng)  屏息敛声(píng)
  • 2. (2022八上·沧州月考) 下列各项字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溃退   娴熟   殚精竭虑   摧枯拉朽 B . 拔款   潇撒   杳无消息   任劳任怨 C . 镌刻   教悔   关健时刻   震聋发聩 D . 彰显   落弟   鞠躬尽悴   深恶痛疾
  • 3. (2022八上·蒲江期末)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被秋风淘洗过的山野,这是一个被秋雨沐浴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鸟啼    ②可观石上流云瀑布    ③可看水中迷雾朦胧    ④田园牧歌就近在眼前了

    A . ③①②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③①④
  • 4. (2022八上·沧州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 《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 5. (2022八上·沧州月考)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共八句计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 . 新闻又称消息。消息结构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C .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三峡》选自他撰写的《水经注》。 D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婉约派词人。
    1. (1)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 (2)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3) 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4. (4) 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 7. (2022八上·沧州月考) 阅读下列新闻,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今天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出席仪式并致辞。

    9时许,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剪彩后进行“掷瓶礼”。随着一瓶香槟酒摔碎舰艏,两舷喷射绚丽彩带,周边船舶一起鸣响汽笛,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

    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二、阅读(43分)
  • 8. (2022八上·沧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 (2)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 9. (2022八上·沧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春冬之时        学而时习之 B . 猿则百叫无绝    沿溯阻绝 C . 隐天蔽日        吾日三省吾身 D . 其间千二百里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 (3) 下面的理解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做到了情景交融,作者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B . 《三峡》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 C . 《三峡》中作者的目的主要是介绍长江三峡山水的特点,是作者实地考察的结果。 D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三峡》这篇描写山水的优美文章是能够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 10. (2022八上·沧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明焦虑地对李智说:“我上周有三个晚上熬到半夜两三点,才把历史复习完了,可才过一周,就又忘干净了!”李智说:“我这里有一本《科学画报》,里面正好讲到了记忆的问题。”

    【材料一】

    记忆的形成

    记忆是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心理学家阿特杰森和希福林提出了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外界信息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形成瞬时记忆。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短,大约能维持一秒钟。拿着一根烟花棒快速挥舞,你能看到发亮的线条,这就是瞬时记忆作用的结果。瞬时记忆中的有些信息被注意(如学习)而成为短时记忆,比如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下朋友新换的手机号。短时记忆大约能维持1分钟,信息也会很快消失,但如果经过复述,如反复记背朋友的手机号,就能牢牢记住,这就形成了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习或运用,就可能永不遗忘,反之,如果长时间不复习或不运用,也是可能遗忘的。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瞬时记忆信息既可以通过短时记忆系统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也可以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选自《科学画报》2019年8期,有删改)

    赵明读后说:“这太理论化了,我想知道的是怎么才能记住历史知识。”李智说:“继续往下看,后面还推荐了几个小妙招呢!”

    【材料二】

    提高记忆的5个小妙招

    ①合理膳食结构。合理饮食,摄入足够能量,保证营养均衡。

    ②控制复习频率。最好把复习的时间间隔控制在2天之内。

    ③内容组块记忆。将复习的内容分为7组,每一组的内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

    ④选择适当时间。成年人早上记忆更好,青少年下午和晚上记忆更好。

    ⑤讲述所学知识。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讲给其他人听,比单纯记忆的效果更好。

    (选自《科学画报》2019年8期,有删改)

    赵明说:“这些妙招真的有效吗?”李智上网查阅,他查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三】

    影响记忆的因素

    时间。记忆会随时间消退。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时间对记忆的影响,发现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如下表)。所以,复习的时间间隔应该先短后长,直至形成长时记忆。

    时间间隔

    记忆量

    遗忘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0

    20分钟之后

    58%

    42%

    1小时之后

    44%

    56%

    1天之后

    26%

    74%

    1周之后

    23%

    77%

    1月之后

    21%

    79%

    睡眠。睡眠对于形成新记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些记忆被保留下来,一些记忆被长期存储起来,新记忆与原有记忆融合,这些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美国哈佛大学的斯蒂克戈尔德说,你无须有意记住一天中发生的每件事情,睡眠会自动存储某些类型的记忆,提取今后用得着的一些信息并将其转为长时记忆。情绪体验。外界信息刺激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也对记忆有影响,一定的情景能让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消极情绪记忆会被优先处理,从进化角度看,记住自己的错误能够增加生存的机会,而愉快的情绪记忆也会让人记得更久。谢尔顿认为:“情绪性事件能够更自然地被想起,它们似乎就印刻在脑子里。”所以,我们可能因为清楚地记得课堂上发生的某个情景,从而记住了相关的知识。

    组块。组块记忆比单个记忆效果更好。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的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比如百家姓,若是一个个地记,就得记100组,若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样每四个为一组记忆,则只需记25组,25组与100组相比,记忆效率当然会大大提高。所以,按照一定规律把复杂内容分成组块,可以提高记忆效率。

    (选自百度文库《影响记忆的因素》)

    1. (1) 对“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就是记忆,它与遗忘是一对矛盾。 B .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时间衔接看是连续的,三者之间关系密切。 C . 外界信息刺激感觉器官形成瞬时记忆,瞬时记忆被注意形成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被复述形成长时记忆。 D . 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保存的时间都非常短暂,信息会很快丢失,只有长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是永不遗忘的。
    2. (2) 以下是对“材料一”“材料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见流星划过夜空与看见挥舞的烟花棒发亮的线条,都是瞬时记忆作用的结果。 B .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复习和运用,就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C . 只需要记住上课时发生的情景,就可以记住这堂课上学的所有知识。 D . 对于较长的文言文,按照文章结构分版块来记背,可能会很快记住全文。
    3. (3) 请根据“材料三”,对“材料二”中的“控制复习频率”“内容组块记忆”两个妙招进行解释。
    4. (4) 请运用“材料三”中的观点,帮助赵明分析他出现下列问题的原因。

      赵明焦虑地对李智说:“我上周有三个晚上熬到半夜两三点,才把历史复习完了,可才过一周,就又忘干净了!”

  • 11. (2022八上·沧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文学生涯

    陈忠实

    ①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②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直到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公社)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直到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判断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几乎同时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我的经历大致如此。

    ③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这种复活和验证在幼稚的心灵引起的惊讶、欣喜和浮动是带有本性的。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这时候的赵树理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人生历程中所发生的第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就是赵树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

    ④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⑤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的。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像阿尔青(保尔的哥哥)那样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⑥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我奋斗。

    ⑦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呢?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为了避免太多的讽刺和嘲笑对我平白无故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使自己的学习处于秘密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绝口不谈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即使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⑧我很自信,又很自卑,几乎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艺术家。像柳青这位我十分尊敬的作家,在他生前,我也一直没有勇气去拜访。尽管我是他的崇拜者。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期,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裳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注释】陈忠实,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品,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

    1. (1) 文章记叙了作者的文学生涯,阅读第③—⑦段,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经历

      心理感受

      初中阶段

      惊讶、欣喜

      高中阶段

      阅读范围扩大了,基本形成文学创作的理想

      秘密学习文学创作,发表作品

    2. (2) 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对第⑧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3.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以“文学创作”为线索,串联起了一个农村高考落榜生的奋斗生涯。 B . 文章采用“并列结构”,从第三段开始采用顺叙手法记叙自己的文学生涯。 C . 作者认为,选择文学创作就是选择冒险,因为走这条路的人很少,同时还要承受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折磨和打击。 D . 作者的创作题材大多与农民、农村有关,这主要得益于他有整整16年的乡村生活经验。 E . 文章第⑤段写到“我不能过像阿尔青(保尔的哥哥)那样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体现出“我”不愿屈服于命运、渴望改变人生的想法。
    4. (4) 阅读全文,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从陈忠实和黄渤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相同的启示?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谈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黄渤长相平凡,好像一点都不具备成为演员的潜质。“北漂”时,他曾遭受许多轻视和讽刺,一度只能吃方便面充饥,但他没有放弃,坚信自己会成功,战胜了许多旁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成为“60亿票房”演员。

三、写作(50分)
  • 12. (2022八上·沧州月考)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中度过,或许明白了事理,或许懂得了感恩,或许体会了坚强。一个细节,一件小事,都能使一个人得到成长,成长有时就在一瞬间。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认真书写,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④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