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图象名称 | 牛耕法 | 耕犁 |
初唐 | 陕西三原季寿墓壁画牛耕图 | 二牛抬杠 | 直辕犁 |
盛唐 | 敦煌23窟牛耕图 | 一牛牵引 | 直辕犁 |
敦煌445窟牛耕图 | 二牛抬杠 | 曲辕犁 | |
晚唐 | 安西榆林窟25号牛耕图 | 二牛抬杠 | 直辕犁 |
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②立子以贤不以长
③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④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经济发展需求
③历代秦王图治
④采取远攻近交
①确立皇权至上,三公九卿辅佐
②修筑西起敦煌、东至辽东的长城
③地方废除分封,开创郡县制度
④征服南方越族,加强控制西南夷
①法显 ②玄奘 ③鉴真 ④空海
年财政收入 |
年财政支出 |
|
6300-6800万缗 |
军费 |
约4800万缗 |
官俸 |
约1200万缗 |
|
皇室 |
约720万缗 |
|
祭祀 |
约325万缗 |
|
岁币 |
75万两绢 |
①文景之治 ②安史之乱 ③贞观之治 ④靖康之耻
材料一:如图。
关于孝文帝及其改革,历来为史学家所关注。《魏书》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学者蔡美彪研究得出“自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100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80余次”。历史学家朱大渭认为“孝文帝改革是西晋末年以来将近200年间北方民族关系大变动的一个历史总结。它以政权的力量,采取行政措施和法律形式,促使内迁的数以万计的鲜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同汉族更快地融合起来。”
——摘编自《魏书•高祖纪》、蔡美彪《中华史纲》、《朱大渭说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自古贱夷狄、贵中华”的理念,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材料一: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其故何也?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墨子》
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不上贤……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韩非子》
材料二: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