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城通舶,连河市响楼” |
李洞《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 |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
张祜《纵游淮南》 |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王建《夜看扬州市》 |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
李绅《宿扬州》 |
①水路交通便利
②市场交易繁荣
③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④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年份 |
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 |
差额 |
2001 |
263.4 |
4574 |
-194 |
2003 |
384.1 |
727.6 |
-343.5 |
2005 |
490.4 |
1477.1 |
-986.7 |
2007 |
615.1 |
24309 |
-1815.8 |
2009 |
631.1 |
2898 |
-2266.9 |
2010 |
8169 |
4338.5 |
-3521.6 |
注:初级产品,指未经加工的或粗加工的原料或农产品,包括粮食、能源和矿产等。
材料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材料:郭嵩焘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首任公便(1876-1879年),他将从上海到伦敦途中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日记刊行后,遭到顽固派的攻击、谩骂,书版最终被清廷中斥禁毁。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在孤独责骂中度过余生。死前他写下这样的诗句:“流传百代千龄后,定有人间识此人。”
——《使西纪程》内容节选
英国大政一总丞相迪斯雷利,其权视汉之丞相。而上下议政院亦分党相攻;居丞相之位,必议政院附和者多,乃能安其位云。 |
酉初登火轮车,历幸思多喀、窝多两处市镇,所至灯烛辉煌,光耀如昼,近伦敦处尤盛。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气成烟雾。 |
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角力,创为万国公法,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英吉利起极西,通地中海以收印度诸部,尽有南洋之利,而建蕃部香港,设重兵驻....以.日廓其富强之基,而绝不--逞兵纵暴,以掠夺为心。 |
吾谓西洋赋敛繁重,十倍中国,惟务通商贾之利,营立埔头,使其人民有居积之资,交易数万里,损益盈虚,皆与国家同其利病,是以其气常固。 |
马格里言:西洋诸大国皆设测绘局以觇风力。凡风起处,一点钟疾者行八十英里,而电报顷刻千里。如英国风起,即由电报通知德。法各国,俄国风起亦然。 |
综合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一:蒙学教材,即古代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育课本。宋代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广为流传,历代沿用。以《三字经》为例,它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学,表达简明扼要,格式富有韵味。宋代“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逐渐向社会下层移动,“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磕妇(为往田野送饭的妇女),亦能口诵古人言语"。著名学者也参与蒙学教材的编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
——摘编自秦海骰《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材料二:民国建立后,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各种教科书,务合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教科书,一律禁用”。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共和国新教科书》,经教育部审定,很快被各地学校普遍采用。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各种教育思潮竞相呈现,主张课程改革要面向生活、面向科学。1920年教育部规定:截至1922年,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大批白话文作品和翻译作品,都被选进了国文教科书,题材内容涉及中外古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科书文章体裁日趋多样化,包括书信、传记、讲演,故事、科技说明等日常应用文体。
——摘编自曲铁华《中国近代中小学教材的改革》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统一教材制度的战略决策,加强了教科书编审工作力度。从19S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各科教科书,集中全国之力协同攻关,选调和集中一批学科专家、名师和专业编辑,全部采取集体讨论的工作制度和社内外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保障了救材质量。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54年至1956年编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30种30册,课本93种233册”。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使全国所有地方,学校、学生都使用上了高水平、权成性、国家級的全学科救材,解决了过去供应迟缓、版本不一、发行混乱的问题,开启了新中国“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
——摘编自《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