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 1. (2022七上·榆林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mì)    徘(huí)    食(zhuó)    花团锦(cù) B . (hè)    临(wèi)    搓(niǎn)   咄逼人(duō) C . (sè)    悴(qiáo)    倜(tǎng)    人迹至(hǎn) D . 蓄(chǔ)    确(záo)    和(ǎi)    然大悟(huǎng)
  • 2. (2022七上·榆林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地毯    宽倘    呼朋引伴    各得其所 B . 信服    粼粼    小心翼翼    喜出忘外 C . 渊搏    捶打    疲倦不堪    翻来覆去 D . 质朴    企盼    油然而生     不求甚解
  • 3. (2022七上·榆林期中)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1. (1) 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3) 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5)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 (6)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 (7)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 (8)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 (9)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朱自清《春》)
    10. (10)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4. (2022七上·榆林期中) 名著阅读。
    1. (1) 鲁迅在日本学医时遇到他的恩师,期间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后来选择
    2. (2) 《朝花夕拾》中“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人指的是(填人名)。
  • 5. (2022七上·榆林期中)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9月1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河北雄安新区落下帷幕。②闭幕式上,第十七届文华奖和第十九届群星奖各门类获奖名单公布。③其中,陕西省选送的话剧《主角》获第十七届文华奖:《文华大奖》。④该剧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从放羊娃到县剧团烧火丫头,一步步从配角奋斗到主角的故事,塑造了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用艺术为人民服务、默默奋斗的感人事迹。⑤据悉,此次获奖是继秦腔《西京故事》、歌剧《大汉苏武》、话剧《麻醉师》、话剧《柳青》之后,陕西连续第四次获文华大奖。

    1. (1) 语段中加点词“帷幕"“公布”按照词性划分分别是:
    2. (2) 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你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6. (2022七上·榆林期中) 三秦中学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以“读书·行走,朝花夕拾"为主题的鲁迅纪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今年全国各地疫情仍有反复,但在同学们的积极要求下,活动依旧按原计划开展了。活动筹备会议上,你对《纪念活动菜单》上的一项活动内容产生了疑虑。根据防疫要求,你认为哪项活动不适合在当下开展?请你向筹备组提出建议。

      “读书·行走,朝花夕拾"纪念活动菜单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

      活动成果

      “读书“

      1.鲁迅作品朗诵会

      2.《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

      读书笔记

      “行走“

      3.赴浙江绍兴2日游,参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行走心得

    2. (2) 以下是启动仪式的主持词,请你将最后-句补写完整。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校举行的“读书·行走,朝花夕拾"鲁迅纪念活动即将开始了。本次活动,我们将重温课堂上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也将随之开展。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

    3. (3) 在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抒写读书感悟,请你在横线处仿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 ,;阅读 ,这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4. (4) 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读书·行走,朝花夕拾

三、阅读(46分)
  • 7. (2022七上·榆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

    作息习惯

    睡眠问题

    身体影响

    自然化睡眠时代(1949-1978年前)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从来不觉得睡眠是个问题

    补充脑力,思维变快;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增强人体免疫力。

    集体化睡眠时代(1978-2000年)

    工厂轮班作业,强制统一睡眠和起床时间。

    集体生活及睡眠环境的改变,影响睡眠。

    疲惫乏力,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由化睡眠时代(2001年至今)

    人们根据工作性质和个人习惯,自由安排作息时间。

    “主动性失眠”和“被动性失眠”产生,睡眠成为都市话题。

    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免疫力下降……

    [材料二]萤火虫一族,是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的集合体。他们是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熬夜的一群人,每周至少三天都在熬夜。

    萤火虫一族夜间活动一览表

    理想奋斗族

    休闲娱乐族

    社交潮人族

    看书

    35.4%

    购物

    26.8%

    聚会

    20.4%

    工作

    28.4%

    电影

    22.1%

    K歌

    11.8%

    学习

    25.2%

    夜宵

    19.3%

    直播

    11.8%

    [材料三]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爷爷年近花甲,在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睡眠问题的困扰。 B . 时代变迁与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日常作息习惯,睡眠问题日益凸显。 C . 身为萤火虫一族的小明,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必须天天熬夜加班。 D . 学生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养成需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
    2. (2) 萤火虫一族有哪三个特点?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3. (3) 表哥即将参加高考,时常熬夜学习,他的父母非常担忧并极力劝说。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三]简要分析。
  • 8. (2022七上·榆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爱,是等不得的

    丁立梅

    ①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②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矮小。

    ③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

    ④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⑤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⑥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⑦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⑧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一-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⑨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⑩他觉得母亲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母亲低了头笑,母亲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⑪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⑫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⑬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⑭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1. (1) 用原句解释文题中的“等"与“等不得”分别是指什么?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上下文,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品味语言。

      ①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赏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3. (3) 文章三次写到母亲的矮小,有何作用?
    4. (4) 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5. (5)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爱是等不得的,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9. (2022七上·榆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 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 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 , 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候,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祗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亦

      ②人不知而不

      ③思而不学则

      ④当时则

    2.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3. (3) 对有关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 . [甲]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是表示确数。 C . [乙]文中“折中于夫子”中的“折中”可解释为:取正;调节,使之适中,现多指协调不同意见,使各方都能接受。这里指以孔子为榜样。 D . [乙]文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司马迁引用《诗经》的诗句,来赞美孔子崇高的德行。
    4. (4) 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者们敬仰孔子的原因。
  • 10. (2022七上·榆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1. (1) 秋在大多数文人笔下是悲凉的、萧瑟的,但在曹操的笔下却充满生机,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背景简要分析。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作文(50分)
  • 11. (2022七上·榆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目睹荷叶雨中护莲的一幕,冰心读懂了母亲对孩子的荫蔽;三代人散步的一次经历,使莫怀戚明白了中年人的责任;井房触摸水流的经历,使海伦·凯勒感受到了生命的欢愉……成长过程中,你是否也有过一些难忘的经历,经历过之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请以“那一次,我明白了”为题,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6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