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儋州市鑫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12-20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上·儋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19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2019年6月至10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135台264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10公里地带打造成集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编自姜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

    材料二:

    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

    建筑本身就是凝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等多种形式。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天坛等。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夫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

    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形态、均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外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建筑美不美观,好不好看,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即通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那些缺乏寓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三: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都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翻、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哈尔滨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 B . 音乐是哈尔滨的文化印记,哈尔滨的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每年都推出大量的经典演出。 C . 西安西大街的建筑改造延续了其仿唐建筑风格,赋予了西大街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D . 作为海口“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很多美好回忆,但是近年来正在逐渐消失。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胡同、四合院、天坛等都是北京的城市符号,它们象征了北京的城市精神文化内涵。 B . 城市的发展、互联网的迅猛普及和电商的出现是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逐年消失的三大原因。 C . 某些阅读者很留恋报刊亭,就算多走两公里也愿意去报刊亭翻一翻,看一看,是情怀使然。 D . 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北京四合院的屋檐上有时会出现蝙蝠或寿字等传统的文化符号。 B . 中国古代的一些器物上同时雕刻蝙蝠和桃子,寓意福寿双全。 C . 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广场,五组雕塑展现了蒙古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D . 北京保利博物馆在建筑外立面上采用灯笼元素,命名为“特色吊楼”。
    4. (4) 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上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5. (5) 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
  • 2. (2022高一上·儋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花与诗

    王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当地千亩桃园美景去的。

    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局面,谁不高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动。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舞台边。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被她一用力又拉住了。小男孩说:“妈妈,我看不见。”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孩子往后一退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她笑笑:“那你自己玩,别瞎跑啊。”孩子笑着跑开了。

    她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

    她看得很投入。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三蝶,你在这儿干什么?你这身体能出来吗?走,跟我回去,孩子呢?”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群里的孩子说:“在那儿呢!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老妇说:“你怎么不听话呢?快带孩子回去,别受了凉。”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我自己知道,一点儿风没有,哪会受凉?”

    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

    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唉,好话也不听。”

    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对我说:“那是我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哦?”

    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25岁,就在去年。”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她在家吃点儿中药,拖着。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脾气不好,不听话……”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献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作家显然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会有这么个机灵劲儿。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主持人煽情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

    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通红。他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她的脸色好像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走边聊。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嗯,懂了,是鲜花。”

    小媳妇接过花说:“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小男孩说:“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小男孩说:“好!”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宝贝,走,回家去。”

    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介绍作协和石湖镇联办笔会,诗人们热热闹闹地登台表演,在这种背景下,主人公小媳妇出场了。 B . 小男孩看不到舞台,小媳妇要抱他,他却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侧面说明了小媳妇身体不好。 C . “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表明她因儿媳重病而有心理压力,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 D . 小男孩给诗人献花,下台时跌了一跤,回到小媳妇身边时“小脸蛋涨得通红”,表现出他的紧张和兴奋。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较多地描述了人物的对话,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自然推进,而且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人物性格。 B . 小说中,小媳妇与到石湖镇参加笔会的诗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喜爱诗歌。 C . “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中对“她”脸色、衣着的描写,为下文做了铺垫。 D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引发读者思考。
    3. (3)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小媳妇的人物形象特点。
    4. (4)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花与诗”的内涵和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上·儋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域,围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还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 , 据阳山,透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 , 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遗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教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B .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C .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D .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B . 参乘,在车右边陪乘。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 C . 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 D . 太子,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 B . 蒙恬功勋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 C . 蒙恬深受重用。始皇帝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 D . 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②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5. (5) 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太史公却评价说“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说明太史公认为蒙恬身死破灭的原因。
  • 4. (2022高一上·儋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①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 .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 .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 (2) 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那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5. (2022高一上·儋州月考)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观沧海》表现曹操挥师北伐,登上碣石山,初见大海的豪迈诗句是:
    2. (2) 《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3. (3) 《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上·儋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茵,校舍十分简朴,但是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 )。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但是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       , 俯仰苍茫,别饶野趣。我记得有一次郁达夫特来访问,央我陪他到圆明园去      遗迹,除了那一堆石头什么也看不见了,所谓“万园之园”是四时美景只好参考后人画图于想象中得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干二净     当之无愧     历历可辨     悼念 B . 一尘不染     当之无愧     历历可见     凭吊 C . 一干二净     无可厚非     历历可见     悼念 D . 一尘不染     无可厚非     历历可辨     凭吊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消磨了不知多少黄昏 B . 不知多少黄昏消耗了 C . 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 D . 黄昏不知消磨了多少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万园之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警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仰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 . 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 . 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D . 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事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 7. (2023高二下·昌吉开学考)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 8. (2022高一上·儋州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四、 写作(60分)
  • 9. (2022高一上·儋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以上四则材料给了你关于“青春价值”怎样的触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触动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