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产量 | 内销 | 外销 |
1832-1837年(平均) | 260.5 | 200 | 60.5 |
1861年 | 312.5 | 202.5 | 110 |
1886年 | 567.46 | 205 | 362.46 |
地主 | 富农 | 中农 | 贫雇农 | 合计 | |
占农村总户数% | 3.5 | 6.4 | 19.6 | 70.5 | 100 |
占农村总土地% | 45.8 | 18.5 | 17.3 | 18.4 | 100 |
①《建党伟业》
②《淮海战役》
③《建军大业》
④《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⑤《平型关大捷》
材料一: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首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材料三: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原,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一:英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世界各地800多万件的文物和图书珍品。早期的英国国家博物馆倾向于收集,汉斯·斯隆伯爵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9575件,所有藏品都捐赠给国家。18世纪至19世纪,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藏品主要来自希腊、埃及、印度、中国等。埃及文物有7万多件,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文物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西周的康侯簋、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等,还有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从圆明园中抢劫盗窃的文物,1856年到1932年间,“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掠走的大量敦煌画卷及经卷等。
材料二: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奇珍异宝尽聚于此。辛亥革命胜利后,故宫收归国有,1914年成立古物陈列所。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文物安全,择其精要装箱南迁于南京。1937年,南迁文物不得不继续迁徙,又历尽艰险,辗转迁徙至四川。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通过“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等措施得到了新生。
——材料均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英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的飞跃发展需要强大的运输方式做后盾,充当了工业革命大动脉的运河应运而生。到1835年,英国在地理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由于运河的开凿,内陆煤矿资源得到开发,从第一条运河的开凿到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翻了六番,运河的通航使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煤价降低了一半。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如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运河通常开凿于人口稀疏的地区,但大城镇往往是其终点,一批新城镇因运河运输而崛起。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 河业》
材料二: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 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策问又称“经史时务策”,始于西汉,皇帝以政事书于简策,要求各郡国推举的“贤良”逐条对答作为施政参考。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策试一直是科举和各级学校考试的重要形式。“时务策”尤其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政策导向。
下表所示为节选自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策问题目
策问一 |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
策问二 |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
提炼材料中清末的有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信息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