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5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一下·图木舒克期中) “定居既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也不是靠野果的零星收获。”人类定居生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传统思维的更新 B . 农业科技的进步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农业生产的出现
  • 2.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洪武元年(1368年)的《大明令》规定:凡鳏寡孤独,每月官给粮米三斗,每岁给绵布一匹,务在存恤。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常加体察。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财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代初期(   )
    A . 民主法治体系日渐完善 B . 弱势群体获得了有效救助 C . 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 D . 社会救济完全由官府负责
  • 3. 《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官俸。这一做法易导致(   )
    A . 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B . 高官贵胄贪腐成风 C . 社会等级秩序崩溃 D . 阶级矛盾走向激化
  • 4.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
    A . 逐渐成为一门艺术 B . 呈现出一元化趋势 C . 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 D . 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 5.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唐太宗重视儒学发展,先后令颜师古校订《五经定本》,孔颖达负责编撰《五经正义》,以此作为教材颁行天下,同时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使国子监再次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唐太宗此举意在(   )
    A . 推动儒学的学术发展 B . 加强儒家正统的地位 C . 维护思想的一统局面 D . 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 6.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下图《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口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广告灯箱,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广告灯箱的出现反映了(   )

    A . 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 B . 北宋社会服务业发达 C . 艺术能反映社会真实 D . 商业广告的应用广泛
  • 7.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永乐年间,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为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级。各级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级和职位。法王是最高的僧侣,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职权。”这说明明朝(   )
    A . 加强了与西藏的经济文化联系 B . 有效地对西藏行使管辖权 C . 在西藏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 D . 不干涉西藏的地方管理
  • 8.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下面左图是“枫桥三贤”之一元代画家王冕的绘画作品,下右图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绘画作品。认真观察这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 . 注重构图和色彩的热烈 B . 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C . 反映真实的生活和情趣 D . 强调光色的变化和整体感
  • 9.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下表是关于近代中国茶业产销的统计数据(单位:万担)。由此可知(     )
    时间 产量 内销 外销
    1832-1837年(平均) 260.5 200 60.5
    1861年 312.5 202.5 110
    1886年 567.46 205 362.46
    A . 鸦片战争导致茶叶滞销 B .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 C . 茶叶外销始终占据主导 D . 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 10.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下图是由海关发行的近代中国第一套邮票“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海关试办邮政开始于(    )

    A . 1865年 B . 1866年 C . 1877年 D . 1896年
  • 11.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    )
    A . 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 B . 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C . 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D .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
  • 12.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下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合计

    占农村总户数%

    3.5

    6.4

    19.6

    70.5

    100

    占农村总土地%

    45.8

    18.5

    17.3

    18.4

    100

    A . 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B .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 D . 中国农村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
  • 13.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1900-1937年, 京、津两市地毯工业的机器设备主要用西门子马达带动,所用羊毛主要产自山东、河南及西北各省,颜料多由英、德等国进口,棉线多购自天津纱厂,大部分产品经由天津运销欧美各国。这说明(   )
    A . 中国民族工业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B . 民众生活受制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北方地区 D . 政府扶持民营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
  • 14.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建党伟业》

    ②《淮海战役》

    ③《建军大业》

    ④《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⑤《平型关大捷》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②⑤④ C . ①③⑤④② D . ①②③⑤④
  • 15. (2024高一下·富顺月考) 1951年在中共中央指示下,人民群众订立爱国公约运动在全国普遍开展。全国工业企业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和农村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搞得热火朝天,有的劳模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这一运动(   )
    A .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 . 响应了国家根本利益的需要 C . 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政策 D . 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 16.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下图漫画反映出当时(   )

    A . 明确了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 .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重大突破 C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共识 D . 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经形成
  • 17.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
    A . 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B . 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C . 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D . 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
  • 18.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
    A . 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 B . 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 C . 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 D . 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
  • 19.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统治者一旦获得授权,人民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由此可知,以下符合其主张的是( )
    A . 君权神授 B . 社会契约 C . 君主专制 D . 民主共和
  • 20.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马丁·路德曾大骂哥白尼是疯子,并恶毒地咒骂日心说,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也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A . 宗教改革阻断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B . 宗教改革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C .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的思想特点 D . 宗教改革强烈反对宗教信仰自由
  • 2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其中第一次殖民收缩期出现的原因是(   )

    A . 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B .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 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 .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 22.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决议指出,粮食订购制“在今后能够而且必须成……促使那些通过合作社同社会主义工业发生联系的小生产者自愿地联合起来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此可知,粮食订购制(    )
    A .   缓解了战争造成的粮食短缺 B . 保障了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 C . 推动了集体农庄时代的到来 D . 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 23.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1948年9月,美国一份备忘录中写道:“中国的共产主义对于我们的安全将无足轻重,只有当中国成为苏联附庸时,它才能对我们的安全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这表明(   )
    A . 美国对华政策服从于全球霸权 B . 三大战役阻遏美国干涉企图 C . 中美外交关系存在向好可能 D . 中国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 24.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一五”计划实施后,中共中央先后发布《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等文件,要求地方政府抑制农民进入城市。到了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A .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B .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城市粮食供应得到保障 D . 农村劳动力人口饱和
二、非选择题:52分
  • 25.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首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材料三: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原,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1. (1) 材料一中作者认为“魏之衰弱”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作者认为李唐一族“崛兴”的原因是什么?两者评判的角度有何不同?
    2. (2)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反驳材料三中对孝文帝的指责。
    3. (3) 通过上述材料, 你对民族发展和文明进步有何认识
  • 26. (2024高二下·长寿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世界各地800多万件的文物和图书珍品。早期的英国国家博物馆倾向于收集,汉斯·斯隆伯爵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9575件,所有藏品都捐赠给国家。18世纪至19世纪,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藏品主要来自希腊、埃及、印度、中国等。埃及文物有7万多件,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文物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西周的康侯簋、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等,还有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从圆明园中抢劫盗窃的文物,1856年到1932年间,“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掠走的大量敦煌画卷及经卷等。

    材料二: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奇珍异宝尽聚于此。辛亥革命胜利后,故宫收归国有,1914年成立古物陈列所。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文物安全,择其精要装箱南迁于南京。1937年,南迁文物不得不继续迁徙,又历尽艰险,辗转迁徙至四川。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通过“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等措施得到了新生。

    ——材料均摘编自《360百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故宫博物院及其文物经历曲折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文物的价值。
  • 27.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英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的飞跃发展需要强大的运输方式做后盾,充当了工业革命大动脉的运河应运而生。到1835年,英国在地理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由于运河的开凿,内陆煤矿资源得到开发,从第一条运河的开凿到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翻了六番,运河的通航使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煤价降低了一半。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如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运河通常开凿于人口稀疏的地区,但大城镇往往是其终点,一批新城镇因运河运输而崛起。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 河业》

    材料二: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 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发展运河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欧交通业发展的认识。
  • 28. (2022高三上·喀什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策问又称“经史时务策”,始于西汉,皇帝以政事书于简策,要求各郡国推举的“贤良”逐条对答作为施政参考。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策试一直是科举和各级学校考试的重要形式。“时务策”尤其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政策导向。

    下表所示为节选自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策问题目

    策问一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策问二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提炼材料中清末的有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信息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