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 |
甲 |
乙 |
丙 |
m/g |
30 |
40 |
54 |
V/cm3 |
60 |
50 |
20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小红认为铁块下表面一定还有水,所以受到浮力;
小美认为铁的密度很大,其下沉后会与烧杯底部紧密接触,所以不受到浮力。
于是她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上,测出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F1 , 如图甲所示。
②将铁块沉到烧杯底部后,再向上缓慢提拉弹簧秤,测出恰好拉起铁块时弹簧秤的示数F2 , 如图乙所示。
[实验预测]
支持铁块受到浮力的证据是F1_F2(选填“=”“>"或“<”) ;支持铁块不受浮力的证据是F1F2(选填“=”“>" 或“<”)。
[实验结果]
若实验测得F1=7.9N, F2=6.9N。则铁块浸没水中后,烧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会比铁块浸入前增加N。
[交流评价]
小红提出,可以不做步骤①,而是测量出时弹簧秤的示数F3。再与步骤②中F2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一:探究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步骤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为0.96N;
步骤2:如图乙所示,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步骤3:如图丙所示,将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发现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N;
步骤4:观察量筒中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可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N;
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小明又将该物体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他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合理,她判断的理由是 ;
液体 |
液体的密度(g/cm3) |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cm3) |
物体状态 |
物体受到的浮力(N) |
液体1 |
0.85 |
100 |
沉底 |
0.80 |
液体2 |
1.2 |
80 |
漂浮 |
0.96 |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5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填字母)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长度为4.00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
同组小艺同学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在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改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这样便于;
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N。
小艺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了大气压的值为Pa。
某次模拟计时实验中,同学们先将自来水龙头调至均匀间隙滴水状态,并测得水龙头每分钟滴水50滴,并用量筒测得每50滴水的体积为25.0cm3.再在容器A中加入适量水,将底托B放入水中,使其浮于水面上,此时标尺C呈竖直状态且位于大孔下方,指示箭头D恰好指于标尺的顶端零刻度处。此时开始滴水计时,假设整个计时过程标尺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经过3小时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