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组
  • 1. (2021高三上·南开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月1日起,文旅部制定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__________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的行为将被禁止。

    例如,同样是订一张飞机票,长期在平台上订票的“熟客”,基于其对平台更高的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显示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高低,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只能望其项背。例如在手机套餐中,运营商往往偏爱的都是新客户,给新人专享的套餐颇为大方;但对那些常年使用的老顾客,选择就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在于运营商深谙消费者心理而__________——不用过分担心老顾客变心,因为更换手机号和运营商太折腾了。类似情形,还发生在视频、购物等其他网络平台上,凡是收集用户信息,具备强大分析能力的网络业态中,大数据“杀熟”的生意__________。

    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新客更便宜,熟客价更高,这显然是对一些消费者的歧视性待遇和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的__________,既违背诚信,也有失公平。更重要的是,无论从法律层面或道德层面来看,消费者个人的消费习惯、偏好、搜索关键词等数据信息,本质上都属于个人隐私数据,即便平台可以获得消费者授权同意后进行使用,但用来“杀熟”就已然涉嫌违规使用隐私数据,有侵权之嫌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 . 使用    变本加厉    司空见惯    侵犯 B . 滥用    有恃无恐    屡见不鲜    侵犯 C . 使用    变本加厉    屡见不鲜    侵占 D . 滥用    有恃无恐    司空见惯    侵占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显示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高低,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难以望其项背。 B . 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高低,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只能望其项背。 C . 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难以望其项背。 D . 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显示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只能望其项背。
    3.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一。 B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词。“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 . 《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D . 《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的一些情节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2021高三上·南开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多年后回望自己的青葱岁月,殷鸿福院士也曾反思,“错走了一条‘死读书’的路”。“中学时代是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国多年来能在自然科学领域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人很少,“最根本的就是批判性思维欠缺导致的原创力不够”。“现在被认为离经叛道的,不一定没有其合理的内核,就算你认为它是错的,但是里面也可能有一部分对的,将来把有益的剥离出来,也许就颠覆了现在的观念。”殷鸿福建议,在中学时代,老师应该多发起讨论,让学生能大胆的发表意见,“每个东西都启发他想一想‘为什么这样、是不是对、对在哪儿’,养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摘自《殷鸿福院士:批判性思维要从中学抓起》,《中国青年报》2019年7月3日)

    材料二:

    注:HCT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测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标准化考试,最低分30分最高分50分。括号中数字分别为来自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选择相应期望高校类型的学生人数。

    (摘自凌光明  刘欧《中国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材料三:

    实际上,批判性思维是审慎地判断是非和正确决策的能力,是集知识、价值和思维方法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与品格。其要素包括理性,即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以科学知识和逻辑规划为基础,同时还要排除情绪、利益、偏好的干扰,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和立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性思维,是对社会的责任体现。

    就新课程需要革除的对象来看,应试的教育及其学校办学的危害不是表面上的师生压力大、任务繁重、学习乐趣的失去,而是大量的无思维含量和思维品质的机械性知识学习排挤了思维在场的高质量学习。学习的含义上要素“情境(现实的需要)、实践(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品质)”构成了新课标突出强调的“让学习真正发生”,缺一不可,这也正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以及伴随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和高考改革的核心。

    (摘自周晓阳《批判性思维是学习品质的保障》,《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8日)

    材料四:

    现阶段,批判性思维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不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康宁总结了改革难的原因,包括利益的冲突;有良好愿望,但目标脱离实际;旧的文化和习惯的阻碍,导致执行中的推诿拖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等。这些原因确实存在,不过在我看来,原因中还漏掉了重要的一点,即在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方面,大家缺乏正确的和明确的共识。比如,减少知识性传授的目的到底为什么?

    2005年,国家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重大战略”,要求在15年内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从2005年起有更多学校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学生求真、开放的精神和探究实证的技能,那么我们对未来的底气和希望是完全不一样的。

    时不我待,如果现在开始这样做,下一个15年到来时会怎样呢?

    (摘自董毓《批判性思维教育:时不我待》,《中国教师报》2019年6月12日)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望大学类型不同的学生在HCT成绩上存在差异,其中期望进入国内其他高校的学生均分最低。 B . 普通高中时期望进入985高校的学生HCT成绩显著高于期望进入211类高校的学生,但与期望进入国外大学的学生成绩差异不显著。 C . 不论是来自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的学生,期望过进入985高校、211高校、其他国内高校、国外学校的学生的HCT成绩依次降低。 D . 来自重点和普通高中的学生HCT成绩有区别,说明HCT成绩所反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因素有关。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殷院士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要从中学抓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从而培养原始创新能力。 B . 批判性思维即批判与否定,是集知识、价值和思维方法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与品格,是对社会的责任体现。 C .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改革,批判性思维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D . 基础教育阶段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必备要素,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是不能等待、不能观望的大事。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进一步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批判性思维教育改革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一种社会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其要素包括理性,即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以科学知识和逻辑规划为基础,同时还要排除情绪、利益、偏好的干扰,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和立场。 B . 抓住学生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多发起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 C . 不同类型的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要义,让思维发展与提升成为改革的核心。 D . 在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方面达成正确和明确的共识,避免利益冲突,目标契合实际,破除旧的文化和习惯阻碍,上下一致,加大执行力度。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3高三下·天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节选自《唐论》)

    材料二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三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1. (1) 对下面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  更:改变,更换 B . 不待步兵,径薄城下  薄:迫近,接近 C . 咸疑不克,而竟下之  下:攻克 D . 何以责臣下之直乎?  责:责备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取于下者,寡而易供。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 以其法修则安且治。

      驼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C . 粟米之贱,斗至数钱。

      古之人不余欺也。

      D . 何以责臣下之直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B . 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C . 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D . 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4. (4) 下列六句编为四组,都属于太宗打天下、治理天下之“得”的一组是(   )

      ①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

      ②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

      ③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

      ④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⑤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

      ⑥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⑤⑥
    5.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太宗作为君主,能够屈己意倾听劝谏,用仁心爱护百姓,可以说他是有治理天下的志向。 B . 唐太宗没有攻下城池的器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竟然攻破了城池。众位将领都对此表示怀疑。 C . 唐太宗认为要想用诚信治理天下,君主必须讲诚信,不可欺诈妄为。 D . 太宗虽然有治理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又有治理天下的成效,却还不能与前代圣王相提并论。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夷万里,占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②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7. (7) 概括说明“太宗治理天下之失”表现在哪里?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1高三上·南开期中)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京山。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 B . “斜晖”一句,一则承上“潮归”,二则此景与离情相结合,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C .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既写出了作者泯灭机心,无意功名,达到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也表达了作者无人理解的苦闷之情。 D . 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记述了他与参寥在杭州的游赏活动。
    2. (2) “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3) 请简要概括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
五、混合默写
  • 5. (2021高三上·南开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
    2. (2) 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3) 苏轼《赤壁赋》中用“”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这与李贺“老鱼跳波瘦蛟舞”有异曲同工之妙。
    4. (4) 杜牧《阿房宫赋》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6. (2021高三上·南开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寂静之声——个词语的逃亡

    万晓岩

    ①一个词语想从句子里起身。要挣脱句子的锁链,并不容易。时间久了已经镶嵌进去了,挣皮挣肉地拔出来,句子就破碎了,漏风撒气的,好似一个谎言。

    ②有了这个念头,词语中的每个汉字都蠢蠢欲动,站立不稳起来。汉字有着独特的建筑性,笔画横平竖直,顶天立地的样子。撇和捺的弧度,是克制的审美,在无可僭越中保持着犹疑。少量的曲线,在直笔画的四通八达中略加牵引和制衡,让汉字的倔强线条略呈柔美。有时候线条的应用有些疲意,就落些点,来停顿点缀,像雨滴,透出轻灵。笔画转折免不了痛苦,甚至折上三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差点把一个字折断。这样的字常年眉头紧皱,内心纠结,跟谁连缀都不情愿,别扭着自己。正常的转折是不带情绪的,在不留神中埋下钩子。钩子总在边缘,尖锐却对着中心。带钩的字就这样有了心机和锋芒。

    ③笔画多少不等、从一笔到几十笔,字字独立,每个字的架构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稳定性。对于一个个心神不宁的词来说,恒久的稳固如此强大,足以镇住它出轨的步伐。

    ④书页立起来时,某词语已经无法假装镇定,它感到了突如其来的压力。汉字黑压压的,像贴在峭壁上的士兵,随时有坠落塌方之险。这突发的险情、让它有了词语砸碎词语的惊恐。看,上方好几个凶巴巴的词语,它们组成了一个个阴森森的句子,好像专门等这个坠落的机会,将底下的句子一举粉碎。

    ⑤透过薄薄的书页,某词语看到了背面贴着自己的另一个词语,与自己背道而驰。它未必知道反方向的邻居是谁,或许,它一辈子都没回过头。

    ⑥有的词语是决定句子的走向的。一个句子是行路难还是多歧路,就在某个词语身上,这个词语拿不好,句子就走上了死路。

    ⑦有的词语躺在书页里的时候,喜欢捋捋来路。它怀念在《辞海》里的时光。独立、自主,每个笔画都崭新,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将各自的意义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那真像海,汉字浮游,谁离了谁都行。

    ⑧在口语中的形态也值得回想。它不是个静态的图形,它有了声音的情致。经过不同质地的声带颤动,它形神兼备,顾盼生姿。尽管有时沾着口水,遭到牙齿的撕咬,被粗鲁的喉咙甩出,跟沉默在书页里相比,毕竟是活灵活现、掷地有声的。

    ⑨它还在想念同类。那些孪生兄弟都分布在哪里?在哪些作品里安身?被什么人使用?用得是否恰如其分?在不合适的语境里待久了,词语就旧了,扛不过命,就被命打倒了。

    ⑩它不甘心就此沉寂。它也不信命。它想逃离,逃离身处的句子、头顶的句子、周边的句子,逃出这本书,逃出这个书房,回到鲜活的话语里去,回到《辞海》里,洗掉满身污垢。它认定了这些污垢使身体沉重,视线受阻,勇气殆尽。只要逃出去,总会有生路的。那幺多人使用汉语,稍微借助一个话茬儿,它就可以一跃而起,蹦回新的语境里去。尽管人们有时戴口罩,那又如何?挡住飞沫,挡不住话语。

    ⑪先从周边的副词下手,修饰和连缀,从来没那么结实。它完成切割,毫发无损。离身时,它没有回头。它义无反顾地踏进了汉字的荆棘地,在陌生的词语森林里,被各种弯刀与尖钩刺伤。它惊异于汉语的繁复密集,被万千歧义划得头破血流。翻过一道道藩篱,它的笔画都用钝了,边缘毛糙,像一个衣衫褴褛的拓荒者。也有歧路花园,奇卉异草令它流连。先前喜欢的一些词语总在温润的路边,星空闪烁的前方,给予它和风拂面。它甚至想约上一个喜爱的词语同行。它伸出手,发现自己的折钩已经磨平、钩不住任何一个字符的臂膊了。它略有悲伤,心里认定了孤独的宿命。

    ⑫从书页的缝隙里钻出来时,它感觉到了自由。从书架上飞身跃下,它甚至在空中打了个滚,落到了书桌上。它得在此活动一下筋骨,检验一下字形,让间架结构恢复得体体面面的。休养好了,无论主人还是客人路过书房,它都能跳进话语体系里获得重生。

    ⑬书桌上消毒水的味道重,桌面擦到光滑可鉴。它试图走几步,都没成功,滑得站不住脚。在书页里的稳固性一点都没有了,它只好躺平。倒下的词语有些狼狈,像一小堆乱树枝。许多天过去了,并没有人来。词语觉察到了自己的僵硬,它不是微生物,却一样在没有中间宿主的时候慢慢断了生机。它悲哀地想,自己会枯干掉,如同冬天的树。它努力移动,在一个深夜、从桌边摔到了地面,树枝成了碎末,渐渐成了尘埃。

    ⑭又过了许久,书被打开,完好无损。在某一页,明眼人看得出,一个词语的墨迹有些淡,似乎空有其形,魂魄尽失。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 文章采用拟人化的语言,极为朴实无华,节奏舒缓但感情强烈,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十分生动形象。 B . 第(2)段中作者极力描绘汉字独特的美感,说明了汉字的架构能呈现出一种稳定性,而恒久的稳固如此强大,足以镇住词语出轨的步伐。 C . 第(6)段中提到“一个句子是行路难还是多歧路,就在某个词语身上,这个词语拿不好,句子就走上了死路”,强调了词语对于句子的重要意义。 D . 文章不止一次提到了《辞海》,表达了词语对曾经独立自主时光的怀念,以及洗掉满身污垢、回到鲜活话语中去的强烈愿望。 E . 结尾处提到逃亡后的词语“空有其形,魂魄尽失”,说明了文章的主旨:词语脱离句子就像是人要摆脱自己的命运一样,是完全错误的。
    2. (2) “词语”为何要逃亡?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3. (3)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 (4) 第⑪段结尾“它伸出手,发现自己的折钩已经磨平、钩不住任何一个字符的臂膊了。它略有悲伤,心里认定了孤独的宿命。”这一表达有何效果?
    5. (5) 根据文章内容,如何理解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于类似于“词语”这种“逃亡”的看法。
七、语言表达
  • 7. (2021高三上·南开期中) 下面是XX中学“青春飞扬”辩论大赛邀请函,其中有四处表达不规范,请找出来并修改。

    XX中学“青春飞扬”辩论大赛邀请函

    尊敬的XXX:

    您好!为贯彻落实“双减”精神,响应“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展现集体荣誉感,展示我校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最新成果。学校定于2021年11月11日16:00-18:00在报告厅举办“青春飞扬”辩论大赛,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表演。请您务必准时参加活动。

    专此邀请,恭候光临。

    XX中学学生会

    2021年10月10日

八、名著阅读
  • 8. (2021高三上·南开期中)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对王熙风的评价,回答问题。

    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

    秦可卿: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

    兴儿: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根据你对原著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理解,谈谈你对她的评价,并请说明原因。(字数:100字以内)

九、材料作文
  • 9. (2021高三上·南开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2年春天国内外各大新闻传媒都刊发了一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同志在深圳纪实》,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推动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成为当代历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被称为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此后中国各个领域的思想解放加快,改革步伐增速,从传统体制的改革到科技革命的爆发,改革创新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如今高铁飞驰,航母游弋,“蛟龙”入海,“墨子”巡天,“嫦娥”登月,“祝融”落火……中国已成为傲立世界的强国。这辉煌成果的取得都源自30年前那个思想解放的春天所带给我们的改变。

    近年来国内又涌起了传统文化热潮,经典研读,古诗吟诵,汉服出街,仿唐歌舞,京剧秦腔……似乎千古不变的古风旧俗又复活于当下。但这些不但未阻止时代的进步,反而繁荣了文化与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于这“变与不变”的辩证你有怎样的思考呢?其实我们的个人生活也有类似的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并联系个人生活,以“变与不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