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军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褚党人碎”,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 .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 .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 .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 .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 .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 .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 .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 .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D .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 2.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1. (1) 下列关于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逻辑的目的可以成为艺术的目的,但前提是逻辑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B . 人类自在的理性存在一种先天的不确定性,需要用逻辑的力量克服这种弊端,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C . 从知与行的角度看,逻辑既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又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和艺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理性臻于完善。 D .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理性的核心成分是逻辑,但人们对逻辑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这使人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 B . 一种理论要想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具有结构性力量和活力,就需确立其自身逻辑的有效性,获得一种逻辑的品行。 C . 逻辑能力存在于人的大脑,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 D . 生活中,人们要么认为逻辑神秘、深奥、抽象,敬而远之,要么认为逻辑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轻蔑对待。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包括逻辑公理、逻辑规则和定义等,可以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B . 因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很多人的行动常常会在外部刺激指导下进行,这就需要以观念的力量使逻辑得以运作。 C . 逻辑作为一种理性的精神,能够促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探求和确立最深刻和最完美的知识内涵。 D . 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公理出发,先证明一些简单的定理,再以这些简单的定理作为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二、古诗文阅读
  • 3.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资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久之,释之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①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凌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 , 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②,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从行至霸陵③。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④,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我乎?而廷尉乃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张季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

    【注】:①啬夫:养虎人。 ②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  ③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④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使骑捕,之廷尉            属:通“嘱”,嘱咐 B . 此人亲惊吾马,固不我乎?      败:伤害 C . 而廷尉乃之罚金                当:应当 D . 释之免冠顿首曰                谢:感谢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诏释之拜啬夫上林令           吾其无用而掊之 B . 陛下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C .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若火始然 D . 人亡道,盗先帝器             今其智反不能及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B . 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C . 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D . 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4. (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依法办事”“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

      ①“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

      ②用王生计,卒见谢。

      ③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

      ④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⑤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⑥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A . ③⑤⑥ B . ①④⑥ C . ①②⑤ D . ②③④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释之靠哥哥的家产做了骑郎。起初,他久宦而不能得到升迁,就想要辞职。但因有德行和才能而被中郎将袁盎推荐,在朝堂上议论秦汉之事获皇帝夸赞。 B . 跟随文帝出行到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只有张释之敢于说真话。而文帝作为一代仁君,能知错即改,不仅称善。还授予释之廷尉的官职。 C . 他跟从皇帝登临虎圈。啬夫善于答对,代替上林尉回答皇帝的问话。皇帝想提拔啬夫。释之认为不妥,并分析利害,请皇帝慎重做决定。 D . 景帝还是太子时,张释之弹劾过他“不下公门,不敬”,尽管当时没能阻止太子、梁王进宫,但后来景帝当了皇帝时,释之仍然非常恐惧。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戚焉?

      ②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7. (7) 张释之为什么认为不应该提拔啬夫?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4.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注]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颇。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

    [注](1)张舜民,北宋人,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2)长安:此指汴京,为北宋都城。

    1. (1) 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分斟酒敛芳颜”中,“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怀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 B .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是因为词人此时南迁郴州,不像元二出使安西,受朝廷重用,这两句含自我解嘲之意。 C . “醉袖”二字,用得极妙,与前面的“十分斟酒”暗相呼应。“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既写出悠然的景色,又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D . 结尾两句写即将上路,回首眺望夕阳中的长安,作者借此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意蕴深厚。
    2. (2) 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3. (3) 费衮评价“此词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后人评价“全词跌宕起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请概括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 5.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曰:“见贤思齐焉,。”(《里仁》)
    2. (2) 曾子曰:“,任重而道远。”(《泰伯》)
    3. (3) 《老子》(第64章)中,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运用三个排比句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请写出其中的两个句子来。①。②
三、现代文阅读
  • 6.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

    ①于是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就像人家平时拿一样容易打碎的东西似的,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叉开手指兴高采烈地把这张白纸举到眼前,整个脸上十分迷人地表现出一个看得见的人的那种凝神注视的神情。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②“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③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我背上起了一阵寒噤。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④“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洋洋得意地说,“您还得先看看《忧愁》。您瞧瞧,”说着他的手指十分轻柔地抚摸着一幅他想象中的画——“瞧瞧这颜色多么新鲜,笔力多么遒劲,色调多么温暖。柏林的老板们和博物馆的专家们见了,都要为之神魂颠倒呢。”

    ⑤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画刻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我越赞扬,这个饱经沧桑、老态龙钟的老人身上便越发显出快活的样子,显出一股发自内心的深情。“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⑥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摩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

    ⑦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他握住了我的两只手,他的手指带着一个盲人的全部表达能力,爱抚似的沿着我的手一直抚摸到我的手腕,似乎想多了解我一点,并且向我表达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感情。“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幸福。我让我太太作证,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一直管理到它四散到世界各地之日为止。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也不需要更好的墓碑了。”

    ⑧我望了一眼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两个紧紧地挨在一起,有时候一阵战栗从一个人的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仿佛两个人是一个身体,在那儿同受震动,一齐发颤。我的心情庄严肃穆,因为这位令人同情的毫无疑心的老人把他那看不见的、早已散失无存的收藏像个宝贝似的托我保管。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的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⑨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一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我心里充满——我不能用别的方法表达——一种敬畏的感情,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⑩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老人把身子猛伸到窗外,他挥动手绢,叫道:“一路平安!”他的嗓音高高兴兴,像少年人一样清新爽朗。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上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茨威格的《看不见的珍藏》。全文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财政困难、人民生活艰困的情形。小说中盲眼收藏家的妻女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瞒着收藏家变卖了他珍藏的画作。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因为老收藏家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一张根本不存在的画,还用手指着画上的图章。这让“我”担心老人的神志是否清晰,因而感到“毛骨悚然”。 B . 文中的两个女人与“我”一起编排的这场“欺骗”,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最终给老人造成了心理伤害。 C . “瞧瞧这颜色多么新鲜,笔力多么遒劲,色调多么温暖。”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表现老人展示画作《忧愁》时的得意洋洋。 D . 小说标题“看不见的珍藏”,表面上指收藏家因眼盲而“看不见”收藏品;实际上表现收藏家面对珍藏时的幸福和快乐,昭示着的人性中善良与高贵的情操。 E . 小说使用多种描写方法,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老收藏家的形象,表现他对自己藏画的热爱。
    2. (2) 试分析小说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
    3. (3)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最主要的手法。
    4. (4) 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盲人收藏家。你认为是哪一个?为什么?
四、语言表达
  • 7.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则,结合内容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⑴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之道》)

    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33章)

  • 8.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概括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的三个特点,要求:每个特点用四字短语概括。

        本报天津5月16日电(记者陈建强)迎接智能产业新趋势,聚力智能时代新发展,汇聚全球众多重量级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企业领袖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16日在津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新进展、新趋势、新举措”为主题,将举办会议、展览、赛事和智能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集智能会、展、赛和智能体验“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平台。

        世界智能大会在3天的会议期间,将举办3场主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同时,还将以“智能科技领军人物”“智能科技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为主题举办18场专题论坛。

  • 9.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胡扯;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⑵不得抄袭、套作。⑶书写清楚、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