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 填空题
  • 1.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qiāng   hài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②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sǒng   yǒng下“豁哪唧”地歌唱。(铁凝《哦,香雪》)

    ③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xià   xì。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二、情景默写
    1. (1)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雄伟形势的句子是“”。
    2. (2) 曹操《短歌行》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表达尽可能多地招纳人才的句子是“”。
    3. (3)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4. (4) 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5. (5) 《赤壁赋》中,客人运用比喻,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
    6. (6) 姚鼐登上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天空,描写这一景象的两句是“”。
    7. (7) 《虞美人》一词,通过永恒自然和沧桑人事的的强烈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亡国之痛的句子是“”。
三、语言表达
  • 3.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 根据以下材料,分条概括开展“天宫课堂”的重要意义。

    12月2日,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表示,中国首个空间科学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亮相,以展示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能。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将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作为一个国家空间实验室,空间站也是一个重要的太空科学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它的特殊优势是让公众,特别是让青少年继承并发展科学精神,吸引他们关注太空航天事业。

    2013年6月20日,宇航员王亚平在宇航员聂海胜和张晓光的帮助下开展了第一堂太空课。全国有6000多万小学生和初中生观看了直播,社会反响十分热烈,在那一代人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逐梦太空的种子。这一次,当神舟十三号机组进入空间站时,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都很期待中国航天员再次给大家上太空课。

  • 4.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茹志鹃并不擅长在剧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格,而,《百合花》中,“我”、年轻媳妇、通讯员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茹志鹃的作品中,主人公很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即使是写英雄人物,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她尤其擅长描写女性,在作品中,她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女性形象,如《百合花》中的年轻媳妇。

四、简答题组
  • 5.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朱陈村(节选)

    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1. (1) 上诗中哪两句最能印证“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一观点?
    2. (2) 请从乡土社会本质特点的角度探寻上面“这一观点”的成因。
五、文言文阅读
  • 6.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史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姚鼐《登泰山记》)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锲     稍

    2.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 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荀子》为其独著之书。 B . “泰”字原来就有“高大、通畅”之意,后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C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 D . “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中每月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
    3.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4.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 , 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史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

六、古代诗歌阅读
  • 7.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对大自然发出由衷的赞叹,后句则由“江山”引出“豪杰”。 B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格调清新,上片侧重写景,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 C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叹。 D . “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间接描绘二乔将要承受的命运,把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中作者都借用周瑜的典故,各有何用意?
七、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8.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天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 (1) 通过选文,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地坛》全文除了对生命的思考,还有一条线索是
    2. (2) 简析文章第二段中四个“又是”的作用。
    3. (3) 赏析划波浪线的句子。
  • 9.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尤镇的天空

    李国明

    那是盛夏的一个午后,干渴的玉米地,刚刚落下一场透雨。尤镇的柏油路面湿滑,能听到路边低洼处的积水往沟壑里潺潺流动的声音。

    我正沉浸在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较量中。突然,窗外沿街上传来喊叫声。这是一个女人,从尤镇柏油路面上发出的尖叫。

    你们快看,天上出现什么了呀?

    在哪儿呢?我咋看不见?偶尔有人应声。

    好奇心诱使我合上书,忙三火四地跑到了庭院,向院子的天空张望。枣树的枝叶,四周的屋檐,遮挡了我的视线。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天井里,天空奇观,什么也见不到。

    我往街面上跑去,可还是迟了一步。没看到尤镇天空的奇观,只见到了沸腾的人群。因一道奇观,改变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神情。他们聚拢在一起,没看到的人,向看到的人问东问西。他们谈论着,说笑着。话题从天上奇观,谈到丈夫打工;从丈夫打工,谈到旧城改造;从旧城改造,谈到外国总统选举。

    街面上的人越聚越多,认识的,不认识的,相互点头致意。那些从来不爱出门的宅女宅男,也走上街头。人们似乎忘记了刚才尤镇上空出现的奇景,街面上东张西望密集的人群,反而成了一景。有人用手掌遮挡住额头上刺眼的阳光,脖颈望得酸了,眼睛乏了,也没看到天上的亭台楼阁呀。

    在那里,看到了!我看到了!

    又是一个女人的惊叫声。女人被许多人围在中央,她的食指,指向那片镶嵌着阳光的金色的天空。

    失望,又一次汇集成声声叹息。我并不想放弃,我的目光剥离一片片清淡的云朵,寻找不到亭台楼阁,它像神话般传奇。

    带着心底蒙上的一层迷雾,我惴惴不安,又坐回到书房。

    那个惊叫的女人是谁?我绞尽脑汁,才调动出一些记忆来。是段家三妮,娟。三岁她失去了父母,跟随着她的哥哥,在全国各地闯荡。五年前,她回过一次尤镇。那次,她出钱把尤镇主街道的泥水路改造成了柏油路后,就一去无踪。一个行者,平日里是很少回家的。

    继续感受书中老人与海较量的场景。在百般振奋鼓舞中,我脑海里又忽然蹦出娟的惊叫声。合上书。走到天井仰望,蔚蓝的天空,点缀着几朵白云,什么也没有。我又步行到街面的柏油路上,发现街上的行人,走几步,都会习惯地望一望天空,好像寻找丢失了的什么。

    小镇还是二十年前的小镇,这块偏远贫穷的土地,除了小树长成了大树,房屋依然破败不堪。镇上的人们,举手投足,各自小心翼翼。他们始终认为,存折比银行卡安全,现金比扫码支付更爽快稳妥。

    我忽然觉得,二十年来,自己和小镇上这些人同一个节奏,在理想的王国里自命不凡,与外面新鲜的空气相隔绝。

    迷茫之际,我跑去问娟。她说,你何不去做一个行者。一个行者,可以轻松看到天空中瞬间出现又消失的海市蜃楼。

    我走出书屋,告别待了三十年的小镇,行走在茫茫人海中。在大城市我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在新环境中忙活起来,忙了,海市蜃楼的事被我忘得一干二净。

    这天,田野里又下了一场透雨。我似乎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大海的味道。猛抬头,看到了天空中被云层包裹着一道怪异的奇景:高高的居民楼直耸云端,高低交错的建筑群落,时隐时现,亭台楼阁绿树掩映。我张大嘴巴,禁不住尖叫了一声: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哪儿呢?在哪儿?

    尤镇的人们聚拢过来,沿着我手指的方向向天空望去。太阳铺盖了云层,天空中发出一道道耀眼的光。

    看到了!我也看到了!

    我咋瞧不见呢?有人惊诧地惊呼。

    一些人在失望中叹息,另一些人手舞足蹈,描绘着刚刚见到的神奇一幕。

    我欲言又止。

    一个行者,扇动她的翅膀,犹如展示她飞翔的灵魂。

    一个行者,思想里灌输些什么,现实的天空就会呈现出什么。

    不久,我发现尤镇的人们走出家门,不再天天仰望天空,不再抱怨,也忘记海市蜃楼的事情了。他们提着大包小包,有说有笑,远离自己的家园,向遥远的城市走去。

    1. (1) 文章第一段是环境描写,作者用意何在?
    2. (2)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3. (3) 文中“海市蜃楼”意蕴丰富,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八、命题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