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2-31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上·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艺本来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你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的高低。

    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其实并不难,因为文化无处不在。对文艺作品来说,它的文化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既是对既有文化的开掘、整理、发现与表现,又是文艺家自己对具体文化的理解与创造。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面内容并不复杂,题材可以说再简单不过,但是,它却深深地征服了观众,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的力量。作品通过精湛的油画语言将父亲塑造成了中国父亲的形象、中国农民的形象,它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在特定的时代,罗中立将自己对父亲、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理解寄托在作品中,使一幅肖像画超过了人们的接受期待,进入到了深沉厚重的文化氛围之中。这类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无不说明,艺术需要文化,艺术更要表现文化,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无疑会使文艺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

    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甚至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丰富的,这丰富的形象意义常常包含了文化的内涵。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是近期文化自信相当鲜明的作品。剧中人物的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与文化冲突。它再现了上世纪初中国的历史风云,重新叙述了那个时代许多重大的事件,复活了那个时代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影视剧的话语,生动而清晰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文化思潮发生演化的轨迹,晚清启蒙文化的萌芽,城外文化的第进,传统文化的再生,等等,那是一个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从《新青年》的创刊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不仅仅是历史时序的呈现,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早期文化人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进行思想探索的凤凰涅槃。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了,不仅是与《觉醒年代》同题材的作品,还有许多重大历史与现实题材作品,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就在于忽视了文化的存在,没有能够把历史与现实发生的文化上的必然性表现清楚。明白了这些,也就同时明白了《觉醒年代》作为电视剧的艺术创造,从人物角色的塑造、场景的设计、情节的安排直到细节刻画与气氛的渲染,乃至隐喻与象征手法的运用,都无不彰显着文化的光辉。

    因此,说到底,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规在表现文化,文艺的繁荣一定是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自信更是艺术创造的巨大推力。

    (摘编自汪政《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有删改)

    材料二:

    某平台将即将上线的21部纪录片分为“人间”“万象”和“烟火”三个版块。

    “人间”版块,镜头对准形形色色的人与人生。《人生第二次》记录的是当代中国人如何在逆境中重启命运的真实故事。仅是一小段预告片花,浓郁的时代价值与人文关怀呼之欲出,不少网友留言“列入必看清单”。

    “Z世代是文化自信的一代。”这一论点已得到过各种证明。新的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记录的主角都是中国的舞台艺术家们,包括民乐、戏曲等中华传统文化,解说旁白却使用了英语,片花里几个惊鸿一瞥的镜头亦都是传统艺术与当代表演、创新科技的有机结合,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

    “万象”版块里,自然、科学、科幻、视野都是关键词。《众神之地》扎根中国独特的极致地貌,探寻人类、动物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未来奥德赛》——当下唯一一部以刘慈欣科幻宇宙为题材的天文科普纪录片;《心灵密码》解密人心深处,有着心理学实验性质。事实上,纪录片走俏的背后,更广泛的语境便是学习和知识类视频在年轻人中“红透半边天”。较之以往年轻人常把上网当作娱乐消遣,现在的他们倾向于上网学习、感受世界、追求精神的充实。

    而在“烟火”版块里,《川味4》《人生一串3》《奇食记2》等,从片名到内容都是带有温度的日常视角,都切中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

    纪录片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内容形态。从影像诞生之初开始,它就在记录着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故事和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宝贵财产。现在,1.3亿乃至更多的中国当代青年,用自己迭代的文化审美推动着新时代纪录片的创作——我们需要的,是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等多维“在场”的中国故事。

    (摘编自王彦《从娱乐化到知识化,属于Z世代的纪录片黄金时代来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只要将文化加以文艺的表达,就能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 B . 一部伟大的文艺作品,一定是能够超越有限的题材,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去的。 C . Z世代年轻人比以前的年轻人更倾向上网学习,纪录片是他们的主要学习途径。 D . 新时代的纪录片是兼具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三方面要素的文艺作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兰亭集序》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因为王羲之高妙的书法,还因为文章当中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的发现、礼赞和敬畏。 B . 《觉醒年代》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创团队重视了文化的存在,能够将历史事件背后文化上的必然性表现清楚。 C . 《舞台上的中国》的解说旁白使用英语,使得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显示出Z世代的文化自信。 D . 由“烟火”版块中《川味4》《人生一串3》《奇食记2》等纪录片的名称,可推断出该版块侧重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美食文化。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楚辞》不仅仅是一首首歌,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为历代文人提供了心灵栖息之所和永远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红楼梦》能成为经典,主要在于它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无不个性鲜明又无不是一个个差异性的文化符号。 C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东方爱情文化的音乐诠释,这种诠释离不开作曲家对故事原型、社会环境的认识,也离不开作曲家的生命观、爱情观和伦理观。 D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充分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初步在海外市场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4. (4) 材料一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分析。
    5. (5)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某视频网站上线,短短几个月就收获了数百万的播放量,片中几位文物修复师成了年轻人尊敬又喜爱的“网红”。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 2. (2022高一上·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灵与肉

    张贤亮

    许灵均没有想到还会见着父亲。

    这是一间陈设考究的客厅,在这家高级饭店的七楼。窗外,只有一片空漠的蓝天,抹着疏疏落落的几丝白云。而在那儿,在那黄土高原的农场,窗口外就是绿色的和黄色的田野,开阔而充实。他到了这里,就像忽然升到云端一样,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父亲穿着一套花呢西装,翘着腿坐在沙发上。“我一到大陆,就学会了一句政治术语,叫‘向前看’,你还是快些准备出国吧!”

    他想,过去的是已经过去了,但又怎能忘记呢?

    先是被父亲遗弃。母亲死了,舅舅把母亲所有的东西都卷走,单是撇下了他。以后他搬到学校宿舍,靠人民助学金上学毕业了,他成了一名教师,却因为学校要完成抓右派的指标,就又把他归到父亲那一边去。人们又遗弃了他,把他流放到偏僻的农场劳教。啊,父亲,那时你在哪里?

    现在,这个父亲终于回来了!

    刚刚,在父亲的秘书密司宋打开贮藏室给父亲拿衣服的时候,他看见大大小小的箱子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旅馆简标,还有印着波音747的椭圆形标笺。而他呢,经过两天两夜汽车和火车的颠簸才到这里的。他提来的灰色人造革提包放在长沙发的一角,可怜巴巴地缩成一团。上面放着他的尼龙网袋,里面装着他的牙具和几个在路上吃剩下来的茶叶蛋。他看着那几个诧异得咧开了嘴的,畏缩地挤在一起的茶叶蛋,想起临走那天晚上,妻子秀芝还叫他多带些茶叶蛋给父亲吃,不禁苦笑了一下。

    吃完晚饭,父亲把他带到舞厅。在柔和的乳白色的灯光中,一些男人和女人像月光中的幽灵似地在他身边浮荡,他感到不安起来。刚才在餐厅里,他看见有的菜只动了几筷子就端了回去,竟从肠胃里发出一阵痉挛似的反感。在他那儿,上县城的国营食堂都要带一个铝制饭盒,把吃剩下的饭菜带回家去。

    有几对男女跳起奇形怪状的舞蹈。这些人就这样来消耗过剩的精力!他想起现在正在热得发烫的稻田里收割的人们。他们弯着腰,从右到左,又从左到右不停地摆动上肢。偶尔,他们抬起头向远远的担子嘶哑地喊着:“喂,水,水。”啊,要是他现在能够躺在那一片绿荫下,闻着饱含稻草和苜蓿香气的微风,那该有多好。

    “您会跳舞吗?许先生。”忽然,他听见密司宋在旁边问他。他刚捕捉到的一点味儿马上消失了。

    “不,不会。”他心不在焉地向她笑笑。他会放马、会犁田、会收割,会扬场。为什么他要会跳舞——跳眼前这样的舞呢?

    “你别为难他了,”父亲笑着对密司宋说。

    “你还要考虑什么呢?嗯?”父亲又燃起烟斗,“现在办出国签证还比较容易,以后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我也有我所留恋的。”他转过身来面对着父亲。

    “包括那些痛苦吗?”父亲意味深长地问。

    “唯其有痛苦,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

    “是吗?”父亲抬起头来。

    是的。他解除劳教以后,因为无家可归,于是被留在农场放马,成了一名放牧员。

    清早,太阳刚从杨树林的梢上冒头,银白色的露珠还在草地上闪闪发光,他就把栅栏打开。牲口用肚皮抗着肚皮,用臀部抗着臀部争先恐后地往草场跑。他骑在马上,在被马群踏出一道道深绿色痕迹的草场上驰骋,就像一下子扑到大自然的怀抱里一样。他在土堆的斜坡上躺下,风擦过草尖,擦过沼泽的水面吹来,带着清新的湿润,带着马汗的气味,带着大自然的呼吸,从头到脚摩挲遍他全身,给了他一种极其亲切的抚慰。他伸开手臂,把头偏向胳肢窝,他能闻到自己的汗味,能闻到自己生命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气息混在一起。他的消沉,他的悲怆,他对命运的委屈情绪也随着消失,而代之以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有时,阵雨会向草场扑来,他必须把马群赶到林带里去。他骑在马上,拿着长鞭,迎着雨头风,敞开像翅膀-样的衣襟,在马群周围奔驰,呵叱和指挥离群的马儿。于是,他会感到自己躯体里充满着热腾腾的力量,他不是渺小的和无用的;在和风、和雨、和集结起来的蚊蚋的搏斗中,他逐渐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

    他终于回来了。汽车沼前面横着全县唯一的柏油马路。那上面仍然蒙着一层薄薄的黄尘,风一吹,就在商店、银行和邮局门口打旋。两边,仍然是东倒西歪的土房,有的门上还能看到古老的雕花门楣。

    但是,他一下车,就是一种像是从降落伞落到地面的感觉,他的脚又踏着实地了。

    他家门口正站着几个人向大路上眺望。秀芝的白布围裙,在柔和而苍茫的暮色中就像一点皎洁的星光。很快地,那里人越聚越多,最后,他们看出了是他,全都向大路上奔跑。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红衣裳的小女孩,她就像迸射出的一团火,飞也似地向他扑来。她越跑越近,越跑越近,越跑越近。

    (选自张贤亮《灵与肉》,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带许灵均到高级餐厅、参加舞会,向他展示贴满标签的箱子,既想补偿他,也想诱使他出国。 B . “现在,这个父亲终于回来了!”这句话里包含着许灵均的委屈、怨恨、期盼和久别重逢后的惊喜。 C . 在和父亲深入交谈后,许灵均才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那些曾经的痛苦都是让他留恋的宝贵财富。 D . 从“升到云端一样”到“降落伞落到地面”,这种感觉的变化体现出许灵均回到草原后内心的踏实。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通过许灵均的观察和联想,展现了饭店和农场窗外的风景,“空漠”“开阔而充实”传递出人物的主观情感。 B . 小说插叙许灵均被父亲遗弃的情节,既补充交代父亲的遗弃带给他的痛苦,也为下文他拒绝父亲的出国邀请埋下伏笔。 C . 小说用对照的手法写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生活样貌,草原的贫瘠、落后与父亲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 D . 小说结尾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小女孩向着许灵均“越跑越近”,隐喻他和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人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 (3) 小说中关于“茶叶蛋”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上·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B .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步,属于古今异义。 C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D . 《师说》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3. (3)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 . 文本一是一篇说理性兼抒情性很强的文章,大量排比、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整齐对仗、节奏和谐。 C . 文本二开门见山,不仅起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D . 文本二的第四段点明了作者创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结束全文。
    4.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 (5) 《劝学》《师说》都是论述性文字,但采用的论证方法不同,请简要说明。
  • 4. (2022高一上·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又呈吴郎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①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吴姓的亲戚(即诗中的吴郎)住。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诗人说自己以前一直听任西邻妇人来打枣,因为她是个没有子女供养的缺衣少食的穷人。 B . 颔联诗人认为妇人来打枣多少会怀着一些恐惧的心理,所以主人更要表示亲善之意让她安心。 C . 颈联说插篱笆的举动会让本就有戒心的妇人觉得主人真是要阻止她打枣,劝告意味十分委婉。 D . 本诗由生活琐事触发思考,提醒亲戚要怀恻隐之心,与邻妇和睦相处,风格轻灵,耐人寻味。
    2. (2) 尾联似乎和嘱咐吴郎没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 5. (2022高一上·桂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苏轼)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3. (3)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立体辽阔的江南秋景图。观“万山”“层林”之远景,看湘江“”之近景,不仅远近结合,而且色彩鲜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上·桂林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I

    1月31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舞者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许多网友刷屏直呼:“美哭了!太震撼!”

    《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韩真介绍,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的传世名画,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恢弘气象。远观画面静止不动,凝固了千年前的一瞬间;近看却生机盎然,细节生动。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即使历经千年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

    春晚里的片段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抽象成一位女性人物形象,这一段群舞是在表达群山       的概念。舞者的头饰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女主开篇第一个造型双袖下垂,像是山的纹理,也似是山间瀑布;舞者们集体慢慢转身时,仿佛一座山峰迎面而来;当她们缓慢出脚重心下移,仿佛山峦在动……该选段在为观众呈上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让观众了解《千里江山图》,展现出作品追寻中华文明根脉的意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2022高一上·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好的嗓音,从音质上应该圆润清亮,从音量上应该能够满足日常的交流需要,从发声状态上应该自然松弛。从医生的角度讲,没有疾病,并且能够和自身的解剖生理条件相匹配的嗓音就是好的嗓音。

    想要获得更好听的声音,首先要保证声带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嗓音保健,出现嗓音问题要及时就医和调整。其次,____①____。如弯腰驼背、挺胸收腹、前伸下颌等都是不正确的发声姿势,可以通过靠墙站立来调整我们的发声姿势。再次,还需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临床中我们发现有些嗓音疾病患者,尤其是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患者,____②____。在发声过程中,我们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要学会用腹部控制气流,从而控制说话的音量和音调。最后,我们要用好共鸣腔。共鸣能够修饰和放大我们的声音,使声音听起来丰富圆润、具有感染力。

    保护好我们的嗓音,在于避免误用和滥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戒烟酒、规律作息、清淡饮食、睡前3小时不进食;还要加强体育锻炼、预防上呼吸道疾病,避免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同时,由于声带对缺水极其敏感,____③____,并且在干燥季节加强空气湿化,从而预防嗓音疾病。

    1. (1) 下列句子中“我们”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 可以通过靠墙站立来调整我们的发声姿势。 B . 临床中我们发现有些嗓音疾病患者。 C . 我们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 D . 最后,我们要用好共鸣腔。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他将一个个空木桶擦拭干净,摆放得很整齐。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干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懂了,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自己的重量。”父亲赞许地笑了。 

    要求: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