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07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5月18日,各博物馆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向博物日献礼,以显现出对社会的诚心和用心,可是,日前因为个别博物馆用“抖音”恶搞中华文物经典,而让博物馆蒙羞和难堪。

        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有不可复制和难能可贵的文化和艺术的价值,因此,用博物馆的方式来保存这些优秀的文物和艺术,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其魅力,这在全世界都是一种最为普遍的认同。博物馆因此成为国家的祠堂和祖庙。人们进入到博物馆之中的感悟与流连,则是对文化和艺术所表达的基本的尊重。

        博物馆在面对诸多问题时,首先考虑的应是维护文物的尊严,其中包括对文物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认识。所以当面对“断臂的维纳斯”曾经有数十种“植肢”方案时,最终选择的还是保留原状。显然这里的“断”的残缺是最美的,而不管哪一种方法使其恢复,都可能破坏她在人们心目中存留的那种独特的美。这就是博物馆的价值观。也有好事者通过现代的数字手段使其断臂重生,这至少是难以获得博物馆认同的。面对历史和艺术,科技也不是万能的。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断臂的维纳斯在今日的中国,可能早就“活起来”了,像“抖音”中的那些抖动的秦代兵马俑。

        中国古代艺术品所凝固的形象正代表中国艺术的精华。凝固的庄重,静态的庄严,所表现的是中国艺术在表现上的瞬间把握,这个瞬间的定格是中国美学的精气神。可是,“抖音”中的恶搞,颠覆了中国文物经典的社会认同和博物馆的价值观。文物“活起来”有专业的内容和专业的考虑,不管任何方式的“活”,都不应该让文物所反映的文化尊严受伤。同样,“活起来”也有高下、雅俗。缘起于台湾故宫让那些帝王“活起来”的卖萌,像传染病一样正蔓延在中国文博界,显现了这个时代中的文化悲哀。

        在中国的现实中,在大众娱乐生活的范围内,“活起来”的代表有广场舞,但是,国家大剧院不能因为“活起来”而把广场舞请进国家殿堂。博物馆是公众心目中的殿堂,是需要仰视和行注目礼的。因此,与博物馆相关的文物“活起来”绝对不应该是“抖音”的那种表现方式。博物馆对于科技手段的应用,应坚持在主业上的运用,而非歪门邪道,剑出偏锋。不能用“抖音”中那些社会嘈杂的“三俗”之音来惊扰博物馆殿堂的静谧。

        科技让文博长上了腾飞的翅膀。然而,应恰到好处而非显摆雕虫小技。2011年2月,美国塞克勒美术馆与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联合主办了“历史的回响:响堂山佛教石窟寺”巡回展,该展借助新的技术将被破坏的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的原貌予以重现,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身临其境,还有破坏者的忏悔。而“抖音”所表现出的是低级的不足挂齿的科技手段,其创意来自美国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出品的经典之作《博物馆奇妙夜》,是美国人早就玩过的,其低下的创意水平更让科技界蒙羞。

    (摘编自陈履生《“抖音”以“三俗”抖掉了中国文化的尊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博物馆为显示对社会的诚心和用心,展示文物和艺术的魅力,在每年的博物馆日要举办活动。 B . 运用现代数字手段使维纳斯的断肢重生,是所有人都不认同的做法。 C . 台湾故宫让帝王“活起来”的卖萌,对中国文博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D . 用“抖音”中的“三俗”方式让博物馆的相关文物“活起来”,是对科技手段的不适当运用。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从个别博物馆借“抖音”恶搞文物经典说起,表明论题的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 B . 文章选择“断臂的维纳斯”的例子,阐明博物馆在保护文物上应有的价值观,富有说服力。 C . 文章认为文物可用一定的方式“活起来”,但有高下、雅俗之分,体现了立论的严谨性。 D . 文章结尾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证了科技运用于文博应恰到好处而非显摆雕虫小技的观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博物馆是国家的祠堂和祖庙,因此它有责任来保存文物和艺术,并用统一的方式展现其魅力。 B . 保持“断臂的维纳斯”的现状,不使断臂重生,正是体现了对文物尊严的维护。 C . 广场舞不能进国家大剧院,可见这种大众娱乐生活品位不高,得不到人们尊崇。 D . 借助新技术使文物原貌得以重现,无论是科技手段,还是创意水平,中美差距很大。
  • 2.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脊髓灰质炎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这种会致人瘫痪,有时还会致人死亡的疾病,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让人们惊恐不已。每年夏天,脊髓灰质炎发病人数都会激增,所以母亲都不让孩子去公共游泳池。就连最有特权的人也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

    病毒学家科普罗夫斯基决心要首先发明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活疫苗含有经过减毒的野生病毒,它会在接种者体内造成轻度感染,进而产生抗体,但不会让接种者患病。相反,灭活疫苗中用于引起免疫应答的病毒经过化学或物理过程已经被杀死了。

    然而,生于纽约的索尔克,他将胜过科普罗夫斯基,赢得率先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荣誉。索尔克的疫苗中含有野生的、被甲醛杀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注射到人体内的疫苗,会像活病毒那样诱使免疫系统识别并作出反应,在血液中产生抗体。

    但是,科普罗夫斯基等许多其他病毒学家从一开始就坚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比灭活疫苗更优越。索尔克的疫苗需要多次注射,后面还需要加强注射,即使这样,似乎也不能阻止免疫力随时间推移而减弱。此外,索尔克的疫苗是肌内注射的,不能在咽喉或消化道壁脊髓灰质炎病毒进入人体的主要入口——产生足够强的抗体。

    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借由受到污染的水或食物,通过口进入人体,随后在消化道内增殖,又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在没有疫苗的时代,这种感染在大多数人身上的表现都很温和,许多人感染了都不知道。只有在脊髓灰质炎病毒从消化道侵入血液,移动到脊髓和脑时,感染者才会瘫痪,甚至死亡。许多病毒学家相信,用饮料或糖丸接种的活疫苗可以模仿人感染的自然路径,在消化道壁和血液里产生足够强的抗体,从而带来终身免疫。口服疫苗还更便宜。更容易接种,它不需要请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来注射。而且,它还会存在于已接种者的粪便里,可以在卫生条件较差、水质不洁净的环境中传递给未接种者,在其中一些人体内也激起保护性的免疫应答,这就是所谓的被动免疫。相应的危险在于,粪便中的活疫苗病毒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突变,重新变成感染性病毒,从而传播脊髓灰质炎,而非保护人们。

    制备活疫苗要实现微妙的平衡。科学家需要充分弱化病毒,阻止其致病,但是又不能过于弱化,让它无法造成轻微的感染来激起保护性免疫应答。科普罗夫斯基不遗余力地要赢得这场竞赛,率先研发出最好的活疫苗。他从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29岁男性身上提取了血清和脑脊髓液,直接注射到小鼠脑中。在一只小鼠患上脊髓灰质炎后,他将它的脑和脊髓磨碎,注射给另外一组小鼠,以此类推注射了数组小鼠。接着,他从这些小鼠身上提取出病毒,依序注射到几组棉鼠脑中——同样是将受感染的脑和脊髓注射给每组新的棉鼠。以几代啮齿动物对病毒进行继代移种法培养,这种做法背后的观念是,随着病毒在不同物种间致病且适应,它在人体内致病的能力就会减弱,对于研制活疫苗而言,这个减毒过程至关重要。

    1948年的一个冬夜,科普罗夫斯基吞服下自己研制的实验性脊髓灰质炎疫苗——一种含有脂肪的、黏稠的灰色糊状物,用他在组织捣碎机中粉碎的棉鼠的脑和脊髓制成。这种疫苗里含有野生的,但是已经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摘编自梅雷迪丝·瓦德曼《疫苗竞赛》,罗爽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索尔克的疫苗含有被杀死的病毒,它们和活病毒一样,能诱使免疫系统识别并作出反应,产生抗体。 B . 索尔克的灭活疫苗通过肌内注射进入人体,而活疫苗则可以模仿人感染的自然路径,通过口进入人体。 C .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受污染的水传播,这为减毒活疫苗经污水传给未接种者,实现被动免疫创造了可能。 D . 科学家既要保证接种者产生抗体,又不能让接种者患病,因此他们选用小鼠进行病毒继代移种法培养。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穿插了科普罗夫斯基和索尔克两位病毒学家竞争研发疫苗的故事,这使文章通俗易懂,增强吸引力。 B . 为帮助读者清晰地了解减毒疫苗弊大于利的特点,文章详细介绍了科普罗夫斯基研制活疫苗的减毒过程。 C . 文章使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疫苗的原理与区别,其中灭活疫苗不含有活的病毒,安全的同时效果更好。 D . 文章讲述科普罗夫斯基吞服实验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细节,意在让读者了解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悠久传统。
    3. (3)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减毒活疫苗比灭活疫苗更优越”的依据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 3.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 警

    弋舟

    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

    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情绪我也有过。直到今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趴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查的事。

    老查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查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

    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说是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

    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

    几天后老查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查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老猿猴。

    这回,老查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了。

    走的时候,老查送了送我。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上。

    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查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查点名要我去。这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查竟然找上门来。

    他一拐到我前面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时,他的脸上竟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幸福感。

    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

    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

    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

    老查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

    “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

    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

    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

    “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

    “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

    “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其实弥漫着“我”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 B . “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虽然不做英雄梦了,但还是想托举别人的英雄梦,这个细节表现了“我”的善意。 C . “老查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幸福不是靠物质充裕就能得来的,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也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迈孤独的老人来说。 D . “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查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本身可能都包含一点试探小吕的成分,结果都让“我”很满意。
    2. (2)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
    3. (3) 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查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 4.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一)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之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作者:明代·王世贞)

    (二)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作者:西汉·司马迁)

    1. (1) 对下列句子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      情:真实意图 B .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柔:委屈容让 C . 一胜而相如族      族:家族 D . 而僇相如于市      僇:通“戮”,杀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九宾是战国时期隆重的外交礼仪,九位迎接使者的傧相,皆立于朝廷上。 B . (一)文否定原有材料证明的史实,是一篇翻案文章。翻案文章独执异议,贵在识见高远,令人信服。 C . 古代中国,“右”尊“左”卑,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位在廉颇之右”。“左迁”即表示贬官。 D . (二)文选自《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王世贞与司马迁看法不一样。 B . 王世贞同司马迁一样,也认为蔺相如有智有勇。他在渑池与秦国的较量,对廉颇的忍让,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 C . 王世贞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D . 王世贞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不是实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才是真实意图。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5.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夜雨

    陆游

    齿牙摇动鬓毛疏,四壁萧然卧草庐,

    急雨声酣战丛竹,孤灯焰短伴残书,

    壮心未减从戎日,苦学犹如觅举初。

    自笑坚顽谁得似?同侪太半已丘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虽是夜雨,但本诗并未以它为主要写作对象,而是重在抒情言志。 B . 第二句的草庐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四壁萧然透露了其清贫的家境。 C . 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写急雨猛烈击打丛竹,暗示了诗人依然有从军的愿望。 D . 尾联写作者生命力顽强,平辈人大部分已经去世,字里行间含着无限感慨。
    2. (2)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 6.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两个定语后置句,强调了蚓的弱小无力,与蟹的“六跪而二螯”形成了鲜明对比。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将宫中音乐多与市场上的人声进行了比较,这还照应了上文所说的“朝歌夜弦”。
    3. (3)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此次发射_______,各国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与评论。(    ),成为我国航天史上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将为人类探索太空创造新的机遇。中国不仅追求高水平科技_______,也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示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在一座座太空丰碑的背后,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_______,艰苦奋斗,孕育出了持久永恒的航天精神,让五星红旗在灿烂星河_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举世瞩目   自立自强   筚路蓝缕   熠熠生辉 B . 举世闻名   发愤图强   栉风沐雨   熠熠生辉 C . 举世闻名   自立自强   栉风沐雨   光芒四射 D . 举世瞩目   发愤图强   筚路蓝缕   光芒四射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刷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度,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 B . 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被创造,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度被刷新,都源于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 C . 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刷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度 D . 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的创造,我国载人航天技术高度的刷新,都源于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始终以“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示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B . 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现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C . 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示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D . 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现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 8.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留白是书画创作中常用的技法,创作者恰当留白,让方寸之地的画纸延伸出天宽地阔的美妙。其实,不仅绘画需要留白,  ①  。如果教育就是让孩子一天到晚不停地接受各种“新知”,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需要  ②  :家长努力在孩子生活上留白,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教师努力在学生学习上留白,有助于  ③  。只有两者都大胆放手,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一个无知的孩子都是一件待完成的艺术品,每一幅作品的质量都与教育者的作为紧密联系。留白之处,自有教育。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作文
  • 9. (2022高三上·丰城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他将一个个空木桶擦拭干净,摆放得很整齐。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干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懂了,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自己的重量。”父亲赞许地笑了。 

    要求: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