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具有科学性特征,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发展规律
②具有革命性特征,能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
③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说,是“科学之科学”
④以更好地揭示世界发展规律为根本目的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做事要从人们的需要出发,不畏艰难险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
④尊重并利用客观规律能够创造出人间奇迹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
③用故事的方式呈现历史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①把握联系普遍性,认清塑料使用与人体健康的联系
②立足人类需要创造联系,开发无风险的替代增塑剂
③增强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适时推进禁塑限塑运动
④“便捷”是绝对的,代价是相对的,二者对立统一
①体现了办事情要善于抓关键,把握事物性质
②做到了从研判形势出发,合理解决经济问题
③反映了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增强信心
④做到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防止一点论
①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看问题要看主流,把握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
③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做到未雨绸缪
④认识矛盾的对立,推动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
①作为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检验和拓展课堂知识
②作为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有效途径
③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④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①做到了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说明灵感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③注重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推动认识发展
④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又与人的主观认知有关
①社会历史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③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政治领域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①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②实践活动的创新实现了工业遗址价值的拓展和延伸
③对工业遗址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受到人们的主观因素影响
④人类想象力的无限性决定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多样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
②不同的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保持民乐传统本色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②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民乐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民乐的发展和创新
④民乐守正与创新的实质就是肯定和保留
①要继承传统文化,丰富现代文明内涵,打造石家庄特色文化
②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助力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
③以高度文化自觉,主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自信落到实处
④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助力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弘扬中华文明有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明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①展示传统农耕文明演进和世界灌溉文化的多样性
②可以从传统农业文化中汲取发展现代农业的智慧
③对促进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决定意义
④挖掘灌溉工程的历史价值并揭示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①让我们领略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有利于各国在交流互鉴中认同他国的文化
③探索了中外文化交流互签的新方式
④以彰显文化自信为根本价值追求
①创新创作方法,决定文艺质量
②讴歌劳动人民,传递拼搏力量
③如实反映生活,迎合观众口味
④展现时代进步,弘扬中国价值
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有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助力实现文化强国
③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在革命时期的不懈追求
④革命文化就是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表明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
劳动教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空间,只有三方联动、密切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家庭是基础,重在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自助和自我生活管理劳动,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可通过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和分担家务,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学校是主导,学校重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塑造基本劳动品质,体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制度化。社会要支持,在政府统筹下,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对劳动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使劳动教育贯通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真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感受劳动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实现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
2022年初,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波及我国30个省市。专家指出,看似“症状轻、死亡率低”的奥密克戎病毒,由于传播力强、感染人数多,带来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德尔塔病毒。我国老年人口与流动人口基数庞大,人均医疗资源有限、城市人口群居且密度较大,一旦“躺平”,必将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挤兑,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因此,“动态清零”是我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我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多地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3月2日,吉林突发疫情,全省落实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书记抓防控,有疫情防控任务的1452个城市社区全部选派了“第一书记”。省市县20余万名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基层,在抗疫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7000余个,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1.2万支。在城镇,街道社区党组织扎紧扎实“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单元”五级疫情防控防线。在乡村,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农民党员、志愿者,织起排查、防控、服务的大网。4月14日,吉林省宣布各市州实现社会面清零,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从风雪漫天到春暖化开,吉林省此轮战“疫”有力证明:坚持动态清零,定能赢得胜利。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动态清零”是我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
经过数千年传承发展,我国传统乡村文化丰富多彩。世代累积的族规祖训、家训家风,各种礼仪讲究、原汁原味的乡村婚礼、寿筵、乔迁、丧葬、祭祖、庙会等民俗活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友善、团结和谐,蕴含着农耕文明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伦理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仍然是当代人从中寻找到的心灵的归依和精神的“原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各地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注重保护利用好古镇古街、祠堂民宅、廊桥亭台、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村文化多一点“时光的味道”,承载并留住更多美丽“乡愁”。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资源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与乡村休闲观光游相结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荧屏重要的创作宝库。近年来,呼应时代之需,电视荧屏掀起了一股“国风”创作潮流。围绕“国风+”而垂直细分的原创节目不断涌现,让更多文化瑰宝走下殿堂,走向大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耕多年,打造出《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现象级国风节目。其中,《典籍里的中国》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等多元手法,以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的方式探寻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河南广播电视台从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获得了创意的灵感,推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多场中国节日特别节目,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形成了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新主角。新媒体平台通过大屏端高密度、高频率播出,小屏端与快手平台达成深度合作,在微博、快手、抖音、B站、 今日头条、大象新闻客户端等多平台分发,实现了传播的主体化、最大化。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观众喜爱,抖音推出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也非常受欢迎,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超5亿。《大家聊唐诗》节目分享的“读诗为什么使我们更有力量”吸引了570万人次在线观看。这些出圈的诗词节目充分表明,中国古典诗词在当下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借助高科技或新的传播平台,古诗词正筑放出新的魅力。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芯片,最大的同心圆,可以激活、开启当代人优雅的生存智慧。但人与人的年龄、职业、身份不同,对诗歌的认识也不同。有人认为,诗意味着一种优雅的生存状态:有人认为,只有诗歌才能够医治理性带来的创痛;还有人认为,诗是参加雅集唱和的一种技能。
古圣先贤的智慧、品格可以光照当下,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盖指路明灯。青少年若能够从诗词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的力量,进而让古人的诗和当下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呼应,这样就完成一种诗词上的传承,文化上的赓续。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中国古典优秀诗词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