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寒假专区 /八年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 寒假提前学(4)工业...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 “文化大革命”期间 C . 改革开发初期 D . 三大改造时期
  • 2. 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段历史,其中(   )

    A . 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 . 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 . ③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3. (2023八下·哈巴河期中) “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对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 . 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B . 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C .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 . 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 4.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册,标题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开始进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B .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 .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开展 D . 工业上“大跃进”全面开启
  • 5. (2024八下·盐山期末)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C .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 .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 6. (2024八下·潘集期末)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
    A . 改善了人民生活 B . 完善了工业布局 C .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 忽视了经济规律
  • 7. (2024九上·南宁开学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 .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8. (2023八下·成都期中)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利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三大改造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9. (2024八下·曲阳期末) 《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 . 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 10. (2024八下·永吉期末) 辽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三大改造 D . 建立经济特区
  • 11. (2024八下·成安期末)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说:“(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实行了(    )
    A . 土地改革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三大改造 D . 改革开放
  • 12. (2024八下·中站期中) 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政治协商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君主专制制度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的“六五”计划,第一次将“国民经济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2006-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计划”改为“规划”。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材料二: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我国克服疫情影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等机构的评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2.3%,到如今连续多年超过30%。

    ——均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四五”规划,这一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回答2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回答2点)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封锁,我国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编制,是中共中央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历时四年、五易其稿而成。1952年初,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编制工作,年底,中共中央提出具体指示。1952年8月,周恩来等赴苏联商谈具体援助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1955年,《五年计划纲要》经过全国人大批准,颁布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7年底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使我国在这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得以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 (1) 据材料,指出促使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国际因素。
    2. (2) 据材料,归纳从我国“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中可以借鉴的经验。
    3. (3) 概括“一五”计划巨大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