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 实验现象 | SO2的性质 | |
A | 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 | 水溶液显酸性 |
B | 溴水 | 溶液褪色 | 漂白性 |
C | KMnO4酸性溶液 | 溶液褪色 | 还原性 |
D | H2S溶液 | 出现淡黄色浑浊 | 氧化性 |
A |
B |
C |
D |
制备无水MgCl2 |
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
制备并收集氨气 |
制备并收集NO2 |
结合该流程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化合物X、Y和Z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ΔH<0,相关数据见下表:
容器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
NO(g) | CO(g) | CO2(g) | ||
Ⅰ | T1 | 0.2 | 0.2 | 0.1 |
Ⅱ | T2 | 0.2 | 0.2 | 0.1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 | 装置 | 试剂a | 现象 |
① | 酚酞溶液 | 无色溶液变红 | |
② | AgNO3溶液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
③ | 淀粉KI溶液+稀硫酸 | 无色溶液立即变蓝 | |
④ | 酸性K2Cr2O7溶液 | 无色溶液变为绿色 |
资料:AgNO2是淡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由上述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ⅰ.通入CO2至澄清石灰水浑浊后,点燃酒精灯。
ⅱ.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有白色物质产生,管壁上有黑色物质出现。检验CO的试剂未见明显变化。
ⅲ.将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溶于水,未见气泡产生;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次过滤,滤液呈碱性;取白色沉淀加入盐酸,产生气体。
ⅳ.将管壁上的黑色物质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写出基态Fe3+的电子排布式。
②向含Fe3+的溶液中加入NaCN将Fe3+转化成配位数为6的稳定配离子,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配离子中Fe3+为d2sp3杂化,写出配位前后Fe3+3d轨道表示式。
①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配位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②实验表明,邻二氮菲检验Fe2+的适宜pH范围是2~9,分析pH太小或太大不适合用邻二氮菲检验Fe2+的原因
①Fe3O4晶胞中有个Fe原子,代表。
②Fe3O4晶胞的晶胞边长为a nm,Fe3O4的密度为g/cm3。
用K2CO3溶液吸收H2S。
已知:氢硫酸和碳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H2S | 1.1×10-7 | 1.3×10-13 |
H2CO3 | 4.5×10-7 | 4.7×10-11 |
①用化学用语表示K2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②用过量的K2CO3溶液吸收H2S的离子方程式是。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H2S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图。
①P3>P2>P1 , 反应中S2(填“是”或“不是”)气态,理由是。
②实际反应在高温下进行的原因是。
间接电解法脱硫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①溶液X的主要溶质是。
②简述在电解反应器中FeCl3溶液再生的原理:。
③不考虑其他副反应,理论上5 mol H2S反应能生成gH2。
①滤渣A煅烧得到Al2O3 , 再用电解法冶炼Al。冶炼Al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滤渣B受热分解所得物质可以循环利用,B是。
③已知:
滤液3中的浓度是0.04 mol/L,则的浓度是mol/L。
不同温度下化合物的溶解度(g/100gH2O)
化合物名称 |
0℃ |
20℃ |
40℃ |
60℃ |
80℃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KCl |
28.0 |
34.2 |
40.1 |
45.8 |
51.3 |
K2SO4 |
7.4 |
11.1 |
14.8 |
18.2 |
21.4 |
K2Cr2O7 |
4.7 |
12.3 |
26.3 |
45.6 |
73.0 |
Na2Cr2O7 |
163 |
183 |
215 |
269 |
376 |
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过程Ⅱ得到K2Cr2O7粗品的操作是:,过滤得到K2Cr2O7粗品。
①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分子中含有—NH2
③苯环上有3种氢
假设Ⅰ:醛基含有不饱和键,可与Br2发生反应(填反应类型)。
假设Ⅱ:乙醛具有α—H,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一元取代反应如下:
CH3CHO+Br2→BrCH2CHO+HBr
无论是几元取代,参加反应的Br2与生成的HBr物质的量之比为。
假设Ⅲ:乙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溴水氧化为乙酸,补全下面反应方程式。
CH3CHO+ Br2+ H2O→ CH3COOH+
针对以上假设,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方案。
方案Ⅰ:通过对比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类型。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试管1 |
1 mL溴水+1 mL乙醛,充分振荡后静置 |
褪色 |
试管2 |
1 mL溴的CCl4溶液+1 mL乙醛,充分振荡后静置 |
①结论:假设Ⅰ不成立。试管2中的实验现象为。
方案Ⅱ:通过测定反应后混合液的pH判断反应类型。
序号 |
操作 |
pH |
试管1 |
加入20 mL溴水,再加入10 mL苯酚溶液,待完全反应后(苯酚过量),测定混合液pH |
1.85[c(H+)=10-1.85 mol/L] |
试管2 |
加入20 mL相同浓度的溴水,再加入10 mL 20%的乙醛溶液(乙醛过量),3 min后完全褪色,测定混合液pH |
注:苯酚和乙酸的电离及温度变化对混合液pH的影响可忽略。
②写出苯酚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若烧杯2中反应后混合液的pH=1.85,则证明乙醛与溴水的反应类型为反应;若pH接近,则证明为氧化反应(lg2=0.3);若pH介于两者之间,则证明两种反应类型皆有。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乙醛与溴水发生氧化反应。查阅资料,乙醛并非直接与Br2发生反应,而是与次溴酸(HBrO)反应,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
a.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适量柠檬醛,观察其是否褪色
b.向溴水中加适量柠檬醛,观察其是否褪色
c.向溴的CCl4溶液中加适量柠檬醛,观察其是否褪色
d.向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适量柠檬醛,加热,冷却后取上层清液再加溴水,观察其是否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