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 满汉总督比例 | (年代) | 满汉巡抚比例 |
1860 | 5:5 | 1860 | 6:9 |
1861 | 5:5 | 1861 | 4:11 |
1862 | 4:6 | 1862 | 2:13 |
1863 | 3:7 | 1863 | 1:14 |
1864 | 2:8 | 1864 | 0:15 |
1865 | 1:9 | 1865 | 0:15 |
时间 | 事件 |
1991年 |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宣布独立 |
1992年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波黑战争爆发 |
1995年 | 波黑正式独立;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1999年 | 美国及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科索沃战争,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
2003年 | 南联盟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作为国名不复存在 |
2006年 | 黑山脱离“塞尔维亚和黑山”,成为独立国家 |
薄伽丘于14世纪创作的《十日谈》,以意大利文写成。“当时定下这条法律,女人并不曾同意过,而且也并没征求过我们女人的同意。” | 莎士比亚于17世纪创作的《哈姆雷特》,以英文写成。“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①作品都反对君主专制
②作品都主张主权在民
③两位作家都用他们的民族语言创作示
④文艺复兴在欧洲得到了拓展
①“第二次绿色革命”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④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材料一: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的另一个重大成果,便是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也密切了,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到18世纪后期,大陆之间的贸易发展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西洋贸易尤其如此,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因为种植场生产的是单一作物,所以种植场需要进口一切日常必需品。……这些种植场也要求进口劳动力,所以就导致三角贸易的繁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额缩小到1919年前的水平。大危机使各国实际收入和物价水平暴跌,减少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出口国出口锐减,降低了出口国家的外汇收入,而每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相应地缩减其国际开支并保护黄金和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争取多出口少进口甚至不进口,以求国际收支平衡。为此,各国纷纷采取提高关税和贸易管制等手段。这些手段动摇了自由贸易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关贸总协定缔结后,多次进行减税谈判,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战后初期的汇率波动和经济动荡,增加了投资,扩大了世界购买力,也促进了世界贸易。1986年与1948年相比,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增长了36倍和38倍,同期国际贸易额已逾20000亿美元。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新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一:如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家 |
思想主张 |
孔子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
荀子 |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材料二: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落……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格物才能穷其理。
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来尝不背也。
材料:1941年1945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量惊人,种类繁多的物资主要是通过四条海上路线运抵苏联的。这些物资总价值约为102亿美元。加上各种劳务费,如美国船只的运费,为苏联修理船舰的费用,以及为苏联培训飞行员和海员以驾驶飞机和船舰等需要的费用,这些费用约为7亿美元。因此,美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的总价值达到了109亿美元。几年中,苏联从美国得到的物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
《租借法案》的目的,是要使别国能够坚持同法西斯国家作战,以便使美国避免战争或在参战后用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租借法案》的提出和通过,对打败法西斯国家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虽然租借援助的范围、规模在最初十分有限,但它仍然给反法西斯各盟国提供了许多最急需、最宝贵的物资。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经济向战时轨道的转变,美国一方面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将大批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各盟国的反法西斯战场。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租借援助截止,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41亿美元、法国23.7亿美元、中国13.35亿美元、巴西3.19亿美元、荷兰1.78亿美元、比利时0.82亿美元、希腊0.76亿美元、挪威0.37亿美元。租借援助遍及欧、亚、非和拉美四大洲共38个国家,直接支援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这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世界人民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物质基础。《租借法案》的通过极大地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特别是英国、苏联、中国等国家政府和人民抗击法西斯的信心,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是一个沉重地打击,《租借法案》也使美国“从一个帮助别国有时超过传统中立法规允许范围的友好中立国,变成一个十足的非交战国”。
——摘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材料:如表。
中国 |
外国 |
鸦片战争后,开设宗教、西学等课程的西方教会学校在中国出现。 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机械学校等出现。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 |
19世纪30年代普鲁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公立中小学教育体系。 1848年法国教育部长卡诺向国会提交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改革方案。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提出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 |
1895年,盛宣怀创立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仿造西方学校体系,分为初、中、高级,具有近代三级学制雏形。 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立上海经正女学,兼修中西学科。 1898年,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 |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有”理念,指出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之上。 19世纪下半叶,在曼彻斯特等城市涌现了私立的、男女均可入学的新大学。 1899年,英国成立教育委员会,初步完成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 |
20世纪初,清政府公布了第一个近代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度,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23年陶行知与晏阳日初等倡导推行平民教育,关注农民和乡村的教育问题。 |
1906年,法国教有家涂尔干指出教育人,一是通过文化传递整合社会,提出要注重道德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有爱伦、罗素等人,关注妇女、儿童、平民,注重教育民主化、品性化。 1924年英国发布《哈多报告》,“人人受中等教育”的理想模式被广为接受。 |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