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 1.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思维,亦作“思惟”,它是人脑所特有的一种机能。

    关于思维问题,原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后来又成为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研究的内容。1984年以来钱学森教授倡导的思维科学,则专门把人的思维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由于各学科研究思维的角度、方面和侧重点不同,因而人们也就往往从不同的意义上来理解和使用思维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思维,一种是相对于存在(物质)而言,即指意识或精神。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种是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知过程,即思考。哲学讲思维时通常是指抽象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逻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专门研究人的思维的形式及规律,为人们提供认识事物、论证思想的工具。逻辑学所研究的思维形式,是指抽象思维所形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所以逻辑学所讲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而且更多地是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上来理解思维的意义。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着重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辩证逻辑则着重研究思维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心理学是把人的思维当作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来研究的,它重在揭示思维的发生、发展及思维在人的各个不同的生理发展阶段上的活动特征和规律。心理学讲思维,通常指的也是抽象思维,并把概括性和间接性看作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它一般不讲形象思维,但在思维之外还讲想象。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一些心理学家正在把想象和形象思维联系起来考察,认为“想象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思维活动”,它应该是思维的一个类型。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因而也必然地要研究审美过程的思维问题。但美学中所讲的思维则不同于哲学、逻辑学和心理学所指的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而是指的形象思维或艺术思维。美学中把人的审美心理因素分为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审美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正是在这四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中所进行的一种既是理性的,又是形象的,带有情感性的思维活动。

    钱学森所倡导的思维科学,将思维分为有意识思维和下意识思维。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有意识思维,即人自己能够加以控制的思维。钱学森认为,人的个体思维有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种最基本的类型。他将思维科学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研究层次,并将基础科学称之为思维学,专门来研究有意识思维的规律。可见思维科学所讲的思维已不单指抽象思维,它是包括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在内的人类整个的有意识思维。

    ——摘编自《语文思维培育学》

    材料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分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互相联系,依次发展的形式。这三种形式是对事物的生动的直观,属于对事物外表的、片面的感性认识。人的认识还必须由此发展到高一级的理性认识阶段,去探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思维正是人在理性认知阶段由大脑对感性材料所做的一种认识加工活动。抽象思维的认识加工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使感性的表象上升为理性的概念。形象思维的认知加工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使感性的表象上升为理性的意象。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意象则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二者同是对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反应。

    概括性是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思维进行理性加工的目的是要探求事物的本质,这就必须用概括的方法来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知觉和表象也具有某种概括性,但它是对个别事物外在的、直观的、表面现象的一种感性的概括。而思维的概括性则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一种理性的本质的概括。思维的概括性不仅表现于抽象思维,而且表现于形象思维。文学作品的典型形象正是现实生活中同类人物的本质概括。

    间接性也是思维的一个明显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是相对于感知的直接性而言的。思维不像感觉、知觉那样须某种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它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反映未曾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一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间接性对人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人凭借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未曾直接感知过的事物,而且可以去认识根本无法去直接感知的事物。列宁说:“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他不能把握秒速为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则能够把握而且应当把握。”自然界有许多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人无法感知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思维的运算去把握它。

    ——摘编自《语文思维培育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对思维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往往不尽相同,因而对思维的认知角度和研究侧重点也大相径庭。 B . 哲学与逻辑学两门学科联系紧密,它们所讲的思维都指抽象思维,其研究内容有很大的相似点。 C . 美学所研究的思维虽然不同于心理学所研究的思维,但两者都对形象思维有一定的认知和判定。 D .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产品都是人类思维的结晶,逻辑学、美学都是专门研究人的思维问题的学科。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影《开国大典》中领袖“高仿”全员回归,天安门前激情澎湃,荧幕前的观众内心激动不已,这些都是思维的产物。 B . 人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人脑来实现的,但是作为人的整个认知活动的一部分,感性认识却离不开眼、耳、鼻、舌等器官的参与。 C . 思维学是以人的思维为研究对象的,它是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语文思维培育学的研究须建立在思维学的基础理论之上。 D . 与传统学科相比,思维科学所研究的思维类型更为全面,其研究成果应有利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思维培育。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思维科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 学子希望金榜题名 B . 儿童梦中呓语的原因 C . 人们赞美抗疫英雄 D .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
    4. (4) 请结合材料二,给思维下一个简要定义。
  • 2.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

    泰监狱门前站着岗哨,门口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

    威风凛凛的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凑近门灯,看了看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但还是执行命令,邀请这两位来访者跟他进去。他先领他们走进院子,然后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走上办公室。他请他们坐下,问他们有什么事要他效劳。他听说聂赫留朵夫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来,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翻译向他提出的问题。

    “这座监狱照规定可以容纳多少人?”英国人问,“现在监禁着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着来的?有多少害病的?”

    聂赫留朵夫随口翻译英国人和狱长所说的话,没有深究那些话的含义。他想到马上就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完全出乎他的意外地心慌起来。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听见脚步声越来越近,办公室的门开了,像以往历次探监那样,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头包头巾的玛丝洛娃。他一见玛丝洛娃,立刻感到心情沉重。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儿女,我要过人的生活。”正当她垂着眼睛,迈着快步走进房来时,这样的念头掠过他的脑海。他站起来,迎着她走出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手指头拘挛着揉搓她衣服的边缘,时而看他一下,时而低下眼睛。

    “您知道减刑的事成功了吧?”聂赫留朵夫说。

    “是的,看守已经告诉我了。”

    “那么,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去,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我们要考虑一下……”

    她赶紧打断他的话说:“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儿去,我就跟着他到哪儿去。”

    尽管她非常激动,她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把这几句话讲得又快又清楚,倒好像事先准备好了似的。

    “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喏,这是说如果他要我跟他一块儿生活的话。”她惊慌地停住嘴,然后又纠正自己的话说,“这是说如果他要我留在他身边的话。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我得把这看作幸福才是。我还图个什么呢?”

    “也许她真的爱上西蒙松,根本不要我为她作什么牺牲;也许她仍旧爱我,拒绝我是为了我好,不惜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命运同西蒙松结合在一起。二者必居其一。”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觉得自己脸红了。

    “如果您爱他……”他说。

    “什么爱不爱的,这种事我早就丢掉了。不过,西蒙松是个十分特殊的人。”

    “是啊,当然。”聂赫留朵夫开口说。

    “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我想……”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会说出什么多余的话,或者生怕她没机会把她要说的话说完似的。

    “要是我做得不合您的心意,您要原谅我才好。”她说着,用神秘的、斜睨的目光瞅着他的眼睛。“看起来就该这么办。您也得生活啊。”

    她说的恰好是刚才他所想的。然而现在他已经不这样想,他的想法和他的感情已然不同了。他不但感到羞愧,而且舍不得失去由于她的决定而要失去的一切。

    “我没有料到会这样。”他说。

    “您何必在这儿生活和受苦呢。您已经受够苦了。”她说着,古怪地微微一笑。

    “我并没有受苦,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想为您出力。”

    “我们。”她说到“我们”的时候,看了聂赫留朵夫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了。您为我出力已经够了。要不是您……”她本想说什么,可她的嗓音发抖了。

    “您总不能对我道谢。”聂赫留朵夫说。

    “那么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他,就说道。

    “我不想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

    “那我们就分手了。”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他们的目光相遇了,聂赫留朵夫听着她说,“那我们就分手了”而没有说一般的告别话,看着她那古.怪.的.、斜睨的目光和凄凉的笑容,心里明白过来,在他刚才对她的决定的原因所做的两种推测当中,第二种才是正确的;她爱他,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儿走掉,就会使得他自由。

    现在她想到她办成了所要办的事,不由得暗暗高兴,不过转念想到她就要跟他分手,又不免心里难过。她握一下他的手,慌忙转身走出办公室。

    聂赫留朵夫回过头去看英国人一眼,准备跟他一块儿走,可是英国人正在他的笔记本上记什么。聂赫留朵夫不愿意打断他,就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忽然感到很疲倦。他所以疲倦,不是因为昨夜失眠,也不是由于旅途劳顿,更不是由于激动,而是他感到对全部生活厌倦极了。他靠着小木榻的靠背,闭上眼睛,立刻睡着了,而且睡得又熟又酣畅。

    (有删改)

    【注】①本文节选自《复活》第三章第二十五节,记叙了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最后一次见面。在此之前的内容是,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争取到了减刑,并决心和玛丝洛娃结婚,但是他前往探监,却遭到了狱长的拒绝。聂赫留朵夫只能求助于当地的长官,在那里他得到了允许,作为一位翻译,陪同前来采访的英国人进入了监狱。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聂赫留朵夫随口翻译英国人和狱长所说的话,没有深究那些话的含义”,敷衍的态度表明了他此刻心不在焉。 B . 玛丝洛娃拒绝聂赫留朵夫的求婚,是因为她仍爱着聂赫留朵夫,不想破坏他的生活,她希望聂赫留朵夫自由。 C . 文中聂赫留朵夫舍不得“由于她的决定而要失去的一切”,“失去的一切”包括失去爱人以及失去赎罪的机会。 D . 文中加点处“古怪的”目光和“凄凉的”笑容,细腻地刻画了玛丝洛娃的神情,透露出人物截然不同的心理。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读者可以无障碍地了解人物内心的想法,创造出一种“叙事共鸣”的效果。 B . 文章以环境描写起笔,其中“洁白的雪幕”和“灯火通明”的窗子直接营造了阴森恐怖、令人压抑的氛围。 C . 小说人物塑造手法多变,人物的语言平实精彩,性格鲜明突出,复杂丰满的圆形人物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 D . 设置英国人这一角色,颇显匠心。他对监狱的采访,有助于作者展开对俄国监狱的揭露,深化了文章主题。
    3. (3) 聂赫留朵夫被玛丝洛娃拒绝后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准确的,结合文本内容,对这一写作特色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 3.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 . ,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 , 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 , 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有删节)

    材料二:

    公孙丑:“敢问夫子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止,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B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C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D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丧文弊”与“弊在赂秦”(《六国论》)两句中的“弊”字含义不同。 B . “敢问夫子恶乎长”与“恶施不孝”(《兼爱》)两句中的“恶”字含义相同。 C . “盖尝论天人之辨”与“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辨”字含义不同。 D . “至大至刚”与“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两句中的“至”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首段明写先贤的生死踪迹,暗写韩愈是参天地、关盛衰的非凡哲圣,可与先贤比肩为伍。 B . 韩愈虽一心为国为民,却无法解除宪宗心中迷惑、让自己安身于朝廷,作者慨叹其不擅长处理人事。 C . 孟子举揠苗助长的例子,阐明宋人这样做不仅费力,而且会损害禾苗,旨在告诉人们尊重客观规律。 D . “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有重要作用。
    4. (4)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

      ②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

    5. (5) 请结合材料一,指出韩愈的“浩然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 4.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节选)

    苏轼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

    “平生不识高将军 , 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

    【注】①丹元子:道士姚丹元。真:画像。②大儿、小儿:本为东汉祢衡所说,指有才学的人。这里指汾阳中令君郭子仪、天台司马承祯,二人均为李白好友。③高将军:指高力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苏轼题在李白画像上的一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伟大前辈的独特理解。 B . 诗歌第一句化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以登高绝顶之境引出下句。 C . 诗歌最后一句表明作此诗只是为博丹元子一笑,彰显了苏轼的洒脱豁达。 D . 虽然本诗为题画诗,但诗人却能借题画生发开去,反映现实,用典抒怀。
    2. (2) 有学者认为本诗“自写其傲岸之趣,却令太白生面重开”。请概括诗中李白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诗人情感。
    1. (1) 《五石之瓠》中,庄子用来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的效果却大不一样的句子是:“”。
    2. (2) 《五石之瓠》中庄子借用比喻嘲笑惠子不通达的句子是“”。
    3. (3) 《五石之瓠》中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一是不能盛水,二是因为“”。
    4. (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挚语,感人至深。
    5. (5) 《将进酒》中,劝主人元丹丘准备酒宴并夸张地表示要开怀痛饮的两句是“”。
    6. (6) 《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7. (7) 《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极度的痛苦。
    8. (8) 《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想象和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言之意,含蓄地表达了相思之情。
    9. (9)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
    10. (10) 《论语》十二章表达君子既要拥有华丽的文采,又要拥有朴实敦厚的品质,要做到文质兼修才能成为君子的两句是:
    11. (11) 《大学之道》中的“”告诉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规律,而“”则强调推究事物原理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12. (12) 《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主张无为立身,用人的行为举例,说明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
三、课内文言基础(10分)
  • 6.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者无功      伐:夸耀 B . 行者有志        强:勉强 C . 天下仁焉      归:归附 D . 不可以不爱人者  劝:劝说
  • 7.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之    攻:治疗 B . 其未易谋               兆:迹象 C . 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 D . 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需要
  • 8. (2022高二下·佳木斯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人皆有不忍人 B . 何不虑以为大樽浮乎江湖     人不仁 C . 剖之为瓢                   壹是皆修身为本 D . 自见不明楚左尹             项伯 , 项羽季父也
  • 9.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对文言语法现象的判断,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和“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的句式不同。

    ②“见贤.思齐焉”和“朝.闻道”中加点字活用的用法相同。

    ③“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和“若火之始然.”中的加点字都是通假字。

    ④“小子何莫学夫《诗》”和“察此何自起”的句式相同。

    ⑤“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和“治天下可运之掌上”都是主谓倒装句。

    ⑥“就有道而正焉”和“先正其心”中的“正”意义和用法不同。

    A . ①③⑥ B . ①②⑤ C . ③④⑤ D . ③④⑥
  • 10.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也可尊称对方,如“今急而求子”。 B . “与子同裳”和“集芙蓉以为裳”中的“裳”与“衣”所指不同,裳是上装。 C . 先秦诸子的文章风格各异,儒家雍容峻急,道家简约恣肆,墨家朴拙繁复。 D . 老子,即老聃,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 11.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 ,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②“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 , 让我们深受教育。

    ③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智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④诸葛亮出山是待价而沽 , 不过这个“价”是刘备的知遇之恩。

    ⑤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生励精图治、宵衣旰食 , 终也难逃亡国命运,着实令人唏嘘。

    ⑥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 , 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⑤ C . ③④⑥ D . ①⑤⑥
  • 12.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组合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华北雾霾不会给沪市造成太大困扰,昨天夜间虽然出现短时轻雾霾天气,但今天空气质量就将转好。

    ②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③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④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⑤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⑥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纳入管制范畴,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A . ①④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④⑥ D . ①③⑥
  • 13.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针对地球冰川的研究发现,冰川之下的火山开始喷发后,会快速产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层,释放灰烬进入高空,并且产生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日前人们发现,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这些矿物质,并且广泛而大量地存在。因此,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

    要得到人们推测的关于火星的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

    A . 近日火星侦察影像频谱仪发现,火星南极存在火山。 B . 火星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 C . 沸石、硫化物和黏土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 D . 在火星平顶山丘的岩石中发现了某种远古细菌,说明这里很可能曾经有水源。
  • 14.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段,其中论据、结论皆存在逻辑错误,请指出这些错误并加以修改,使论证逻辑严密,更有说服力。

    伟大的人往往在青年时代便立下凌云壮志。我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二十多岁就决定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家国大业,他说不管用多少年一定要把天眼建成;劳动模范、西沟妇女申纪兰,带领全村人开荒山,植绿林,她说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追求,只求把一棵一棵的树种活;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用他年轻的生命书写兰考大地上的奇迹,他说一定要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正因有许多这样的青年志存高远、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朱熹曾说:“士志不定,终不济事。”志向不坚定,最终必定一事无成。

    论据错误:

    改为:

    结论错误:

    改为:

五、写作(60分)
  • 15.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15~18岁青年学生的调查,受到普遍关注的“时代关键词”有:二十大、文博热、元宇宙、大国重器、国潮风、干饭人、人工智能、教育改革、躺平。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和理解的时代,写一篇文章,在“奋进新征程”的升旗仪式上与全校师生分享。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