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同...

更新时间:2023-02-11 浏览次数: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2023八下·潍坊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dàn)    辈(háng)    水(fú)    然而止(jiá) B . (bàn)    眼(kuàng)  气(chuǎn)  米酒油(mó) C . 奋(kàng)    暗(huì)    绊(jī)    奇伟磅(bó) D . 旋(wò)    静(mù)    争(sòng)    夜深星(lán)
  •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踊跃  姣洁  撺掇  马前卒 B . 恬静  严峻  缈远  风萧萧 C . 拘束  震撼  辐射  暖融融 D . 退色  燎原  思慕  熙熙然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随着管理人员的一声吆喝,热闹的讨价还价声戛然而止 B . 国庆节当天,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客运段担当乘务的G1226次列车张灯结彩 , 一片欢声笑语。 C . 《人民日报》对于黄渤的《一出好戏》给出了“知难而上,值得深思,潸然泪下,精彩”这14个字的评价,可谓意味深长 D . 2018年10月11~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城,飓风“迈克尔”席卷当地,大秀威力,街头一片狼藉,令人叹为观止
  • 4. (2023八下·潍坊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戏》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中篇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B . 《回延安》是作者贺敬之在1956年发表的,抒写了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建国后的巨大变化。 C .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这是一篇气势磅礴的歌颂阳刚生命的散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激情生动形象地赞颂了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以及打腰鼓之人的昂扬向上的精神。 D . 《灯笼》是我国当代散文家、教育家吴伯萧的作品,文章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 5. (2023八下·潍坊月考)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 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B .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比喻、排比) C . 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拟人) D .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拟人、对比)
  • 6.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B . 在几千里之外,我已经听到乡亲们正唱着秦腔,那高亢、粗犷、清丽、煽情的旋律在眼前经久回响。 C . 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架机10日上午经过2小时23分钟、1300千米左右的飞行,到达西安阎良试飞基地。 D .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 7. (2023八下·潍坊月考)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B .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 .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D . 村边社戏台下响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 8. (2023八下·潍坊月考) 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 .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 .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 9.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只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⑤①④②③ C . ①④②③⑤ D . ③⑤①②④
  • 10. 选择两个我国传统节日,仿照画线句续写句子,使前后结构一致,语意连贯。

        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世态人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

二、阅读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 (1) 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       》。
    2. (2) 第二段中加点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3. (3) 选文第二段主要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 (4) 对文段中“使我的心也沉静,然后又自失起来”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冻年货

    王 彦

        ①“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

    ②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

        ③“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④听到女儿唱这童谣,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奶奶都会悄声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⑤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⑥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

        ⑦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梆梆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⑧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人民日报》)

    1. (1) “而我更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一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说明理由。
    2. (2) “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此处感叹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 (3) 请你具体说一说,奶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答出两点即可)
    4. (4) 奶奶忙于冻年货,甚至九十多岁还张罗冻年货。对奶奶而言,为家人冻年货究竟意味着什么?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美乡戏

    苏美玲

        ①自记事起,就知道乡下时兴请戏班子。常常是春秋季的农闲或者春节时候,或者谁家发了大财、老人过大寿、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就会请戏班子来村子里唱上几天。

        ②戏台子就设在村子里的土台子上或地段开阔处,很是简陋。由四根木柱撑起,上搭白色帆布篷,再用几条鲜艳的各色布条点缀,这样,戏台子就成型了。

        ③还未开始唱,哪个村子来了戏班子的消息就已经在附近几个村庄里传开了,常常是大家奔走相告,相邀在白天或者晚上听戏去。于是就拿了小板凳小马扎,看戏去。路上熙熙攘攘的人,像赶年集一般热闹。

        ④台上,装扮新鲜的演员在尽情演绎着一出出故事;台下,人头攒动,卖瓜子、糖球、玉米、酥果等的小商贩在人群里来回小声吆喝着。来听戏的人中,老辈人和妇女最多,他们爱听戏,听得如痴如醉。小孩子也多,孩子们大多听不懂戏词,看不懂戏情,但不妨碍他们去听戏,他们可以看热闹或者缠住大人们给买点零吃。因为在看戏时,大人们是慷慨的,面对着那么多听戏的乡亲们,是不好意思驳了孩子的要求或者打骂孩子的。

        ⑤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山东梆子”“河南豫剧”,这两个戏曲的曲调,多豪放嘹亮,唱词念白直爽,不似昆曲那样温婉清愁,也不像京剧那样精致讲究。所以,很合乡村人的口味。

        ⑥大人们看得痴迷,常会随着演员的表情动作而变化着神色。当台上演员手执马鞭子做骑马状态的时候,台下的人儿,也会把身体前倾,口中也吆喝着“驾驾”的声音,会引来身边人的注目。那赞许的,是因为的确也有同感,那投来白眼的,则是嫌弃那个人扰了自己看戏。

        ⑦小孩子,是在台下待不了几分钟的,趁着大人不注意,常常就偷偷跑到戏台柱子边上了,专门趴在戏台边看演员的一招一式。离得那么近,可能会影响到戏台上的表演,就会有管事的人,把小孩子轻轻撵下去。也有的小孩子会跑到后台去,看演员化妆卸妆。

        ⑧8岁那年,我迷恋上了乡戏,常常会在台下看呆。台上的一颦一笑,让我为之倾倒。我想象着自己是铁面无私的包公,断清人间不平事;我是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带领杨家女将征战沙场;我是那美丽痴情的王宝钏,为生命里的那一个叫薛平贵的男子在寒窑苦守18年;我是那灵巧剔透的红娘,为我家莺莺小姐把终身大事争,全不顾执拗的老夫人如何拷打……那飘逸的戏服、美丽的刺绣、翻飞的水袖、金灿灿的凤冠、俊美的扮相,深深牵引我心。

    1. (1) 体会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还未开始唱,哪个村子来了戏班子的消息就已经在附近几个村庄里传开了,常常是大家奔走相告,相邀在白天或者晚上听戏去。

    2.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

      当台上演员手执马鞭子做骑马状态的时候,台下的人儿,也会把身体前倾,口中也吆喝着“驾驾”的声音。

    3. (3) 第⑤段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4. (4) 文章第⑧段写“我”幻想自己就是戏文中的人物,有何用意?
    5. (5) 文章以“醉美乡戏”为题,有何妙处?
三、综合运用
  • 14. (2023八下·潍坊月考) 让我们一同参与“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活动一:民俗采风】如果在“民俗采风”活动动员会上,同学们选你做主持人,请你说一个开场白,你会怎么说?
    2. (2) 【活动二:家乡小吃】每一个地方,让人流连忘返的总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美景,一个是小吃。小吃虽小,却花样百出、五花八门,是生活的美丽装点。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色小吃,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你所喜欢的家乡小吃。
    3. (3) 【活动三:节日探源】请你简要说说最令你难忘的节日及节日里发生的事。
  • 15. 标序号的四句话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①第句,修改意见:

    ②第句,修改意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