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12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上·广州期末)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制造工具就是最初的手工艺,这使得前人迈出了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因而手工艺劳动在起源意义上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技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这一工艺领域的。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从手工艺发展到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1月18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才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讲好“工匠故事”,能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摘编自202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为深入学习并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浸润式”实践团于7月19日至24日,赴湖北武汉开展“走进匠心”实践活动,与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行业翘楚访谈交流,参观项目现场并深入一线进行“浸润式”实习实践,领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浸润式”实践团来到中建三局科创公司,与两位行业翘楚开展了大国工匠座谈会议。中建三局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范键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勉励大家用技术创新助力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进程。

    “浸润式”实践团依托中建三局广阔的平台,进行了重点项目参观、大国工匠访谈以及“浸润式”在岗实践。同学们且行且思,从实践与访谈中感悟学科专业前沿和建筑业转型趋势,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做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行业骨干!

    (摘编自荆楚网2021年7月29日《浙大学子走进中建三局建设一线体悟大国工匠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手艺工人的称呼,其劳动属于创造人类的劳动,其精神的出现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 B .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传统手工工匠虽然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它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在新时代,我们仍需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工匠文化发扬光大。 C . 工匠精神正是对传统文化中工匠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D . 浙大学子走进中建三局建设一线,与行业翘楚访谈交流,参观项目现场,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他们一定能成为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行业骨干。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到了工业化时代,手工艺也已经发展到了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 B .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如果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就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C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深入学习践行“工匠精神”,对于我们高二学子来说也有重要意义。 D . 要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除了创造更多的“工匠故事”,还需要讲好“工匠故事”。
    3. (3) 下列四个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北京故宫工作人员日复一日与孤独相伴,精湛的技艺,修复文物,被称作“文物的医生”。 B . 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报道《大国工匠》,讲述不同岗位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C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左手残疾,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其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 D . 许多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比如瑞士的手表制造行业。因为要做到完美必须耗时长,成本高,因此价格也会更高。
    4. (4) 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 (5) 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肯定有坚守的必要,我们该如何弘扬这种精神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2023高一上·广州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文本二:

    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上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巳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情节非常简单,通过写赞百合花布、看百合花布、送百合花布为我们塑造了形象鲜明的人物。 B . 文本二中,“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也起到了反衬作用。 C . 文本二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D . 两篇文章中的百合花都含有象征意义,在文本一中,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也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文本二中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都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2. (2)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 . 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D . 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而美好的女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 (4) 结合课文原文,试探究文本二中作者安排“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一情节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一上·广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 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禨(jī):事神求福的习俗。②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兄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③抟黍(tuán shǔ):捏成的饭团。④儿子:指小孩。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B .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C .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D .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甚恶,意思是地名很不好,“恶”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恶”字含义相同。 B . 去郑,意思是离开郑国,“去”,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去”含义不同。 C . 再拜,意思是再拜一次,“再”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再”字含义相同。 D . 每食,意思是每次进食,“食”与《马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食”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叔敖临终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意,请求君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 . 伍员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曾到过许国,许公不用语言而用唾的方向为伍员指路,伍员心领神会。 C . 江上打渔老人不肯接受伍子胥酬赠的千金之剑,司城子罕不肯接受宋国野人献上的出土宝玉,都是因为他们“所宝者异也”。 D . 除了历史事实,本文还以生活实例等为论据,用小孩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②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5. (5) 文章中伍员要在吃饭前祭祀江上老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 4. (2023高一上·广州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 (1) 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怅寥廓”抒发了词人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蕴含着词人的忧思和责任,这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 B . 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C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几句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等景物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D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激流勇进的知识青年的形象,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2. (2) 两首词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词分析。
  • 5. (2023高一上·广州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杜甫的《登高》中“”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2. (2) 《琵琶行并序》中用比喻手法,写乐声由浊杂粗重变为轻细急促的句子是:“。”
    3. (3) 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Ⅰ

    整个古镇,宛如一座随处都在振荡着历史回声的博物馆。可以说,每一座宅院、每一个里巷、每一架石桥、每一条河道,都叠叠层层地沉积着古老的灿烂文明,演绎着数不清的令人动心动容的故事。穿行其间,空间并没有走出多远,却觉得时间仿佛已经跨越了百年、千年,人们会              地生发出一种“抬脚走进历史,转眼似成古人”的感慨。

    历史的风烟在眼前唰唰地掠过,那淹沉于往昔的万种喧嚣、千般角逐,已经消逝得                、无影无踪。而生者自生,死者自死,人生舞台上总是在永续不断地上演着                的悲喜剧。这样一来,同无终无始的时间长河一般的众生、万物、两戒、诸天通过文字传承和现实记忆彼此衔接成为装点着时代的昨天与前天的一页页绿叶婆娑、生动鲜活的历史

    同里地处太湖之滨、大运河畔,四周为五湖环抱,街缘水曲,路靠桥通,镇区被十五条小河分割成七个岛屿,它们像一朵朵美丽的睡莲,浮浮漾漾,舒展于蓝天碧水之间。与此相仿佛,周庄也是四面环湖的水乡名镇,四条呈“井”字形的河道将它分割成八列长街,粉墙乌瓦的庭院依水而筑,照影清浅。

    水,对于这两座古镇来说,是宝贵的生命线,也是最靓丽的风景线。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 7.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Ⅱ

    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背地而生,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              , 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                , 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这时,如果没有光照,植物的根和茎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                ?研究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

    1. (1) 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给我找的麻烦已经够多了,请踏实一点,不要总是挑战我的耐心。 B . 他一进入高三,便信心满满,下决心要向那些成绩优秀者发起挑战。 C . 身体本就不好,又碰上雨季,想要如期完工,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 D . 即便胜算很小,但是你也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一上·周至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青春才会闪光。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很多青年想让青春涂抹上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但青春的个性与特色不是好高骛远 , 不是故弄玄虚,不是莽撞行事,更不是追求享乐。习近平曾指出,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广大青年应在新时代放飞梦想,施展抱负,勇于创新,让青春绽放绚丽的光彩。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生活的经历或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