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更新时间:2023-02-15 浏览次数: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与如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无关的信息是(   )

    A . 宫廷政变 B . 公元7世纪 C . 孝德天皇 D . 幕府统治
  • 2. “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 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 此冠上它的大名。” “这个独特的民族”(   )
    A . 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B . 使基督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C . 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D . 促成人口迁移和商品流动
  • 3. 中世纪“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上述现象(   )
    A . 有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 B . 说明市民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 C . 是封建等级制的重要体现 D . 体现了封君封臣制下的契约关系
  • 4. 中国科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朝鲜王朝时以进士之试增长童稚辞气,不可不立,便推动设立进士科,以诗赋试之,并规定25岁以下才能参加,获得进士身份后,才可准备更高一级的考试。由此可知,朝鲜王朝的科举考试(   )
    A . 核心内容是考查诗词歌赋能力 B . 促进中朝两国的友好交往 C . 在仿效中国同时具有本土特征 D . 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 5. 据如图及材料可知:(   )

    A . 该地居民都信奉基督教 B . 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 C . 该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 D . 贵霜帝国的交通便利
  • 6. “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据此可知当时西欧(   )
    A . 形成了有限王权的理念 B . 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 C . 封建依附关系是对领主的束缚 D . 已经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
  • 7. 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   )
    A . 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 巨石文化并非津巴布韦独有 C . 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 . 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 8. 朝鲜古代使用汉字,文言分离,只有士大夫可习汉文,因此平民多文盲。1443年,李世宗召集郑麟趾、成三问等学者,在研究朝鲜语音和汉语音韵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表音文字,并编印成书,公布周知。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 新的表音文字即为谚文 B . 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了东亚地区发展 C . 新文字推动了文化发展 D . 《三国史记》的出版得益于新文字
  • 9. (2024高二下·蓝田月考) 9 世纪初,在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组织下,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材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
    A .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 . 努力推动欧亚非文化交流 C . 为世界文化保存做出了贡献 D . 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 10. 古代阿拉伯人的天文学著作传到欧洲,被哥白尼等西方天文学家奉为权威著作。欧洲语言中有不少天文学术语、星座和星辰的名称都源自阿拉伯语、阿拉伯的物理学、光学、化学等也都对他方产生较大的影响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A . 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兴 B . 催生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 C . 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精华 D . 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 11. (2024高一下·萝北期末)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 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 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 .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 D .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 12. 德里苏丹政权建立后,政府和军队中高级官员皆由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穆斯林贵族担任,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担任低级官吏。德里苏丹政权向印度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对非穆斯林盘剥尤甚。由此可知,德里苏丹国(    )
    A . 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多民族国家 B . 所有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C . 民族、宗教、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D . 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威胁
  • 13. 学者黄维民指出:“(土耳其)对君士坦丁堡的征服,绝不仅仅是攻陷下了一座孤城,它首先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伊斯兰圣战的战绩,是武士们信仰的盖世奇功。因为对君士坦丁堡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异教中心的征服,始终是一些著名的哈里发们追求的目标。”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奥斯曼帝国促进了亚欧经济发展 B . 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C . 宗教因素助推了奥斯曼帝国扩张 D . 君士坦丁堡陷落标志着基督教衰亡
  • 14. 公元2世纪末,阿克苏姆王国的阿杜里斯港成为红海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在此后数百年里富甲一方;但该港口自7世纪中叶起迅速衰落,百余年后被彻底废弃。该港口衰落的原因在于(   )
    A . 班图人的大迁徙 B . 丝绸之路的中断 C . 蒙古帝国的西征 D . 阿拉伯人的扩张
  • 15.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据此可知(   )

    ①巴格达的商业贸易繁荣
    ②阿拉伯商人垄断了东西方商业贸易

    ③阿拉伯商人对外贸易范围广泛
    ④东西方文明已经有了直接交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6. (2023·江西一模) 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A . 推动城市崛起 B . 加强国王权力 C . 建立民族国家 D . 发展庄园经济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财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本贵族在信仰上产生了矛盾,并在政治上走向对立。公元646年,代表革新政治的圣德太子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并实行“大化革新”(即“大化改新”),将唐朝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和儒教思想进行广泛传播与学习,发展了以中国政治结构为蓝本的官僚制度,用外来的新文化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经过500年左右的发展后,源赖朝开始建立幕府制度,实行“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这一严格的身份等级制,要求各个阶层安守本分,并反对一切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从镰仓幕府至德川幕府近700年间,武士阶层创建了一种规范性的伦理行为,被称为“武士道”。武士道精神不仅是建立在武士阶层中的道德伦理规范,同时也为各个社会阶层设立了道德标准。

    ——摘编自于师懿《儒家文化与日本武士道精神》

    材料二:自1871年到1945年,中国人对日本的认知和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871年至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为第一阶段,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他自述写作原则是“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从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日俄战争)以后至民国初年,中国东渡日本留学者络绎于途。1919年至1945年为第二阶段,蒋百里的《日本人》等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意图攫取德国在华利益,进而窥视华北,引起国人警惕。“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确立“明耻教战”方针,搜集整理中日关系史料,每日在《大公报》上连载一段。1937年9月,蒋百里奉命出使欧洲,他在柏林写成题为《日本人》的小册子。和蒋百里同时期留学日本的戴季陶于1928年写成《日本论》一书,该书从“学问本身”对日本进行了一番研究。

    ——摘编自陈建云《〈中国抗战画史〉与曹聚仁的“日本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两个阶段”的目的,并说明其共同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历史上中日之间的相互学习中所得到的启示。
三、论述题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成功的大一统帝国,必然也是能够成功与商人集团合作,接纳商贸秩序的帝国。唐王朝得到粟特人的协助,得以成功地经略西域,一旦双方决裂,唐人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也就永远失去了中亚。宋元能够从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获得好处,也是因为友善阿拉伯商人。明初一旦禁海,有不在少数的临海子民参与或主导倭寇组织。

    ——摘编自张笑字《商贸与文明·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一直是欧亚商路的主宰者。从7世纪开始,来自波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水手和商人开始学着借助季风的力量前往印度。到8世纪20年代,穆斯林水手最远到达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态度,中国的艺术明显受到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宋朝依然与伊斯兰世界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安德鲁《世界史》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贸与文明”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