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测...

更新时间:2023-02-15 浏览次数:40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二下·佳木斯开学考) 非洲人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他们不仅得到了酒和武器,还得到了某些实用性商品和经济上具有生产性的商品,如纺织品、工具、玉米和白薯等。这反映出(   )
    A . 朝贡贸易的积极影响 B .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 黑奴贸易的客观影响 D . 物种交流的思想价值
  • 2. 如表为葡萄牙在印度洋贸易的数据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商品名

    1505年

    1518年

    胡椒

    1074003

    2128962

    桂皮

    8789

    1342

    肉豆蔻

    986

    紫胶

    411

    66443

    红檀木

    27978

    丝绸

    2660

    ……

    ……

    ……

    总数

    1121959

    2242112

    A . 西欧手工业品行销海外 B . 新航线带动了商品流通 C . 葡萄牙独占东西方商路 D . 殖民扩张促进三角贸易
  • 3. 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生产力水平下降 B . 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C . 商业革命的发展 D .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4. 它促进了世界人种的大规模流动,促使世界人种地理分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白种人跨出了欧洲,首先来到非洲,接着征服美洲,使美洲出现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种汇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资本主义的兴起 C . 工业革命发生 D . 科学技术的进步
  • 5. 1497年,卡伯特带着英王亨利七世的特许状,从英国出发向西航行,到达纽芬兰岛北部并举行了占领仪式。凭借国王颁发的特许状,卡伯特以国家名义向任何使用这条航路的商人征收税款。据此推测,英王亨利七世支持卡伯特主要是为了(    )
    A .   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 B . 应对价格革命的影响 C . 扩张英国的海上通道 D . 打破荷兰的贸易垄断
  • 6. (2023高二下·温州期末) 15世纪的意大利商业城市中的证券交易主要是商业票据的买卖;16世纪初的里昂、安特卫普已经有了证券交易所,当时进行交易的是国家债券;16世纪中叶,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股份公司出现,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据此可知,早期西欧证券的发展(   )
    A . 折射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B . 表明全球经济联系的初步建立 C . 促使西欧各地价值观的普遍趋同 D . 致使欧洲原始资本积累的完成
  • 7. 下图所示是《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第四章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   )

    A . 表明早期殖民活动伴随着暴力与冲突 B . 反映了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全过程 C . 再现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与殖民史实 D . 说明哥伦布已实现了其航海目标
  • 8. 15世纪后半叶由奴诺·贡萨尔维斯绘制的葡萄牙教堂祭坛版画《圣维森特的崇拜》中有60位人物、分别代表当时葡萄牙社会从教士到渔夫各个阶层,他们虽然神态各异,但都透露出对圣维森特(基督教殉道者)的崇拜和海外远方事物的期盼。他们的“期盼”来自(   )
    A . 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 B . 对国家集权的政治期许 C . 欧洲成为世界核心力量 D . 世俗权力扩充的紧张度
  • 9. 下表是15~18世纪中国市场上白银购买力及米价变动表。对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释最合理的是(   )

    时间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米量(公石)

    每公石米的价格(公分银)

    15世纪

    75.11

    13.31

    16世纪

    46. 44

    21.53

    17世纪

    31.40

    31.84

    18世纪

    20.87

    47.91

    A . 物种交流的影响 B . 税制改革的推动 C . 农业技术的进步 D . 对外贸易的发展
  • 10.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马尼拉大帆船”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下面关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西班牙商人经营 B . 以澳门为中转站 C .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D . 黑奴贸易开始
  • 11. 对欧洲“发现世界”起到重要作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   )
    A . B . C . D .
  • 12. 从15世纪开始,西欧国家纷纷组织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从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首先到达非洲西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是(   )
    A . 迪亚士 B . 哥伦布 C . 麦哲伦 D . 德雷克
  • 13.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将1550至1650年这一时期描述如下:“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据此可知,凯恩斯在此强调(   )
    A . 近代西方国家采取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 . 早期殖民扩张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 .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6世纪 D .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 14. (2024高一下·博白月考)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
    A . 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 B .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 . 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D . 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 15. 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亚非等地。下列物种中不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有(    )

    ①番茄    ②洋葱    ③辣椒    ④咖啡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3高二下·唐河月考) 南美洲北部圭亚那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该地曾是英国的食糖供应基地,是法国关押重刑犯的监狱,是荷兰从事热带染料和木材贸易的原料产地,也是西班牙人怀旧的纪念物。该地的这些历史反映了(   )
    A . 全球航路开辟的持续推进 B . 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C . 美洲工业体系的形成过程 D . 欧洲殖民者的统治和掠夺
  • 17. (2023高一下·铜鼓月考)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西班牙人先用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运抵美洲的阿卡普尔科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白银,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   )
    A .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 欧亚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 . 三角贸易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D .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
  • 18. 下列表格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此解读更为全面的是(   )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

    皇朝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水

    手、工匠

    外交使者

    欧洲

    私人航海探险队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

    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

    土地、黄金

    冒险家、投机商

    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

    者、海盗

    A .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远大于同时期欧洲 B . 欧洲的地理知识比当时的中国要更为丰富 C .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国奉行和平外交原则 D . 追求经济利益使欧洲航海活动更具持久性
  • 19.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传教士来到非洲,他们经常教学生如何建造较好的房屋,如何改进自己的农业方法,如何遵守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基本原理,向学生传授欧洲语言,改变了非洲的书面形式,从而为非洲本土文学打下基础。这一现象反映(   )
    A . 殖民政府依靠传教士实施统治 B . 文化扩张是殖民扩张的有机组成 C . 非洲文明由此实现了全面改造 D . 传教士是非洲社会转型主要推力
  • 20.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探索海洋,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是其中的两大壮举。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郑和航线路线图

    A . 二者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B . 规模和影响相似 C . 推动环球交通网络形成 D . 都曾途经东南亚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率先在美洲开发出规模较大的银矿,为了攫取更多财富,西班牙于16世纪下半期占领菲律宾并在马尼拉建立殖民首府。同时邻近的中国的手工业品却物美价廉,可以通过转卖美洲来获取巨利,于是菲律宾殖民当局开始大力从事对华转口贸易,又因殖民当局对华人商旅、货物采取保护和优待措施,这促使中国商人纷纷移垦经商,这样一来,来自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前期由于铜钱分量重,原料价格高,又不便携带;宝钞由于不能兑现且无限量发行,导致其丧失合法地位,使得民间白银买卖迅速发展。明政府不断进行徭役折银征收的改革,至嘉靖时期,盐、茶课已基本折银,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将一条鞭法作为通行的赋役制度推行全国,标志着国家正式承认白银的合法地位。直到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才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1816年,英国通过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导致全球长期而持续的白银贬值,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效仿,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在金本位制度下,银行的发行额要受到自己本身黄金储备的限制,很少出现纸币发行过量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这保证了英镑的相对稳定。汇率的稳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便了英国对外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由于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自由进出口,因此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输出黄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抑制国内物价的继续.上扬。但是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陈梁《论近代英国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后实行金本位制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统治者也自称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统驭华夏,抚绥万邦,构建起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四邻国家为藩屏的封贡体系。明太祖告诫:“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无故兴兵,贪一时战功,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乾隆帝坚决拒绝苏禄国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国籍的恳求。明清皇帝对藩属国进贡的礼品从不计较,还体谅该国情形,逐步减少贡品数量和进贡的次数,厚往薄来。藩属国内部事务由各国自主处理,中国不加干涉。藩属国受外来侵略,中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其安全。中国还出面调停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战争,使和睦相处。封贡体系各国之间经济、技术和人员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因封贡使团来往交流及学者互访并留学肄业等,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到藩属各国,各国优秀文化也传到中国,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圈。各国对海难船货互助互救,乾隆时,政府建立了动用公款抚恤沿海各国难船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上互救的力度。

    ——摘编自张顺洪、高翔《明清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材料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封贡体系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殖民主义与明清建立封贡体系的不同目的,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西方殖民主义的主要影响。
三、论述题
  • 23. 人物年表是重要的档案资料,在反映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哥伦布简历

    按传统说法,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纺织工人家庭。15至23岁,他在地中海做过几次短途航行。1476年哥伦布和他弟弟在里斯本办起了一个编制海图的企业,他坚信地圆学说,读过马可·波罗游记。

    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首次提出向西航行抵达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建议,遭到拒绝。他决定去西班牙碰碰运气。1486年,哥伦布受到伊莎贝尔王后的召见。王后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哥伦布的计划,然而此事一拖就是四年。1491年,西班牙国王重新研究哥伦布的计划。哥伦布提出了一系列满足个人利益的条件,例如提供船只费用、授予自己及后代贵族头衔、获得封地等要求。

    1492年,国王与哥伦布签订了协议。8月,他率90名船员,带着国王颁发的航行关牒和一封致中国大可汗的诏书于清晨驶离西班牙。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认为到达了印度地区,为此岛取名圣萨尔瓦多。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率17艘帆船,1500名船员再度西航。因为首次航行留下的39名西班牙人烧杀抢掠,这次航行遭到印第安人强烈反抗。1495年,他们在伊莎贝拉城掠获1500名印第安人为奴隶,遭到印第安人反抗。1497年5月30日,哥伦布率6艘帆船,三四百人,第三次驶向西印度,目的是获得更多黄金并最后找到大可汗统治下的王国。这次没有对印第安人烧杀抢掠,但是内讧把他弄得焦头烂额。1501年9月,哥伦布总督职务被撤销。哥伦布急于实现他的理想找到大可汗王国,再次上书要求进行第四次航行,国王为摆脱他的纠缠,答应了他的请求。1502年4月3日,哥伦布率4条船,150人,进行最后一次航行。哥伦布发现现在中美洲地区,并在贝伦发现黄金,建立殖民点。中国和日本等地杳无踪迹,艰难的于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

    1504年11月26日,伊莎贝尔王后与世长辞,这对哥伦布是一次重大打击,晚年更为抑郁。1505年5月,哥伦布应召拜见国王,但国王仍坚持不肯恢复他的权利,反复暗示哥伦布放弃在西印度的利益,遭到哥伦布断然拒绝。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在寂寞中殁于巴利亚多利德,终年55岁。遗憾的是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到达了印度地区。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孙家堃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哥伦布年表”为标题,编写一份历史人物年表,并对哥伦布的人生经历进行评价。(年表编写要求:时序清晰,人物事件完整明确,体现历史关键节点,语言简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