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远古时代,先民一般利用天然河水、湖水或泉水维持生计。夏商周时期,人类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在无天然河湖可资利用的地方,只好开泉、凿井取水。秦汉以后,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对生活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井、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统治者不得不开发水源,修渠引水,以解决城镇居民的用水问题。汉武帝元狩三年修昆明池,并引池水入汉都长安,供居民使用。隋唐长安有比较完备的供水系统,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进城,与城中众多的水井相辅相成,共同解决城市生活用水及环境用水问题。唐代以后,宋元明清诸代在大中型城市中也普遍建有供水设施。
——摘编自王双坏《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及其特征》
材料二: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影响下,各地沿海通商口岸如天津、上海先后建设了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20世纪初,北京供水不足问题进一步引起各方人士重视。1908年北京连续发生火灾,清廷寻求防火方法,袁世凯称自来水为解决之道并获得政府支持。因国力衰微,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自来水公司只得采取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随后发行300万元股票。又因技术落后无力自产,供水设备只得向外国购买,但外国公司只计自身利益,对中国的自来水系统建设不负责任,建设过程很快出了问题。在铺设安装水管时,部分宗室以管线可能会经过其祖坟为理由阻挠,甚至将官司打到了宗人府。
——摘编自张凯昭《民生之首:清末民初北京的自来水系统》
材料一:早在战国末年和秦国时期,关中地区就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而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在当时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长安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险要,“阻三西而宁,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定都长安也和当时中原政极面临的少数民族的威胁有关,在汉朝初年时,北方的匈奴崛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长安以前作为周、秦的首都已经初具规模。
——摘编自柳华《从西汉定都长安看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问题》
材料二: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军事的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族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
——据吴晗《明史简述》《吴晗论明史》整理
材料三:永乐帝像乃父一样期待元朝蒙古人最终成为明朝中国的一部分。他将首都设在北京,因为那个地点最适宜管理这样的领土。在任何情况下,永乐帝及其继承者宣德帝(1426一1436年在位)都没有试图将草原排除在外。
——滴编自[关]阿瑟·沃尔德隆《长城:从历史到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