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

更新时间:2023-03-01 浏览次数:3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边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的货币格局。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美元在贸易金融市场中占据最大权重
    ②人民币与欧元结盟联手对抗美元霸权

    ③人民币的贸易金融市场地位不断上升
    ④世界贸易金融市场货币格局开始形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3高二下·万州月考)  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 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 B . 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D . 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 3. 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是王室贡品和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至18世纪末,甘蔗已成为大众的调味品。这反映了(    )
    A . 经济发展使饮食结构趋同 B . 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C . 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 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 4. 研究表明,中国市场的价格独立性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上海至伦敦电报线路的接通而丧失。这反映出(    )

    ①中国进出口市场受到世界市场的控制   
    ②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③中国民族经济崛起参与欧美市场竞争   
    ④便捷的交通通讯推动经济实现全球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4高三上·汨罗月考) 如图所列为世界某一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〇贸易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〇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〇欧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

    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A .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 .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 . 世界各大洲之间贸易的扩大 D .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 6. 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

    (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

    年代

    进口贸易净值

    指数

    出口贸易净值

    指数

    1871—1873年

    106

    100

    110

    100

    1881—1883年

    126

    118.9

    108

    98.2

    1891—1893年

    219

    206.6

    167

    151.8

    据表可知,当时中国(    )

    A . 自主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B . 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 . 外贸状况总体呈现出超态势 D . 与外部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 7. (2023高二下·丰城开学考) 中唐以后,唐城市中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和坊内开店的现象,一些里坊“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据此可知,唐朝(    )
    A . 坊市时空界限被彻底打破 B . 雇佣导致人身束缚松弛 C . 工商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
  • 8. 根据欧洲学者统计,从美洲运到亚洲的白银,约占美洲白银产量的30%。其余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大陆的。但是,输送到欧洲的白银约40%仍然被送到了亚洲。欧洲的白银在明朝中后期运往中国最常用的路线是(    )
    A . 伦敦—威尼斯—亚历山大港 B . 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泉州 C . 里斯本—果阿—澳门 D . 阿卡普尔科—马尼拉—澳门
  • 9.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
    A .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 . 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 .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 . 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 10. 边际税率,是指征税对象收入数额的增量中纳税额所占的比率。1920年代,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铝业大垄断资本家梅隆,不断敦促国会进行减税。微博橙子辅导认为从1921年到1925年,美国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发生了如下变化(图中圆圈处)

    这一税率变化(    )

    A . 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B . 改变了自由放任政策 C . 保障了低收入者利益 D .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 11. 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 .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 . 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 . 重农抑商有所松弛 D .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 12. 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16世纪中后期开通的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其贸易路线和往来商品见下表。这一贸易(    )
    路线 商品
    马尼拉到墨西哥、西班牙 生丝和丝织品、棉麻织品、瓷器、农产品、工艺品、金属品和珠宝饰物等
    墨西哥到马尼拉、中国 银元、番薯、玉米、马铃薯、花生、烟草等
    A . 将明清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 促使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 C . 是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致使西班牙完全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
  • 13. (2023·东阳模拟) 下表是1870-1970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1870-1913

    1913-1950

    1950-1960

    1960-1970

    法国

    1.6(%)

    0. 7(%)

    5.0(%)

    5.8(%)

    英国

    2.2(%)

    1.7(%)

    2.8(%)

    2.7(%)

    美国

    4.3 (%)

    2. 9 (%)

    3.2(%)

    4.0(%)

    德国

    2.9(%)

    1.3(%)

    7.7(%)

    4.8(%)

    ①1870-1913美国、德国增长迅速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1913-1950英国、法国增长缓慢主要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③1913-1950美国增长率高于其它国家,罗斯福新政是原因之一

    ④1950—1970四国增长突出得益于国家干预和减少政府公共开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4.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    )
    A . 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B . “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C . 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 . 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 15. 如表为唐朝雇佣契约样文的分类。这反映出当时(   )

    按照雇佣契性质和劳动形态分类

    雇主对劳动者实行承包任务式的雇佣契

    劳动者由主人代理与雇主签订的雇佣契

    某物品租价抵充雇价的雇佣契

    被雇者代雇主服官役的雇佣契

    僦(租赁)雇契

    A . 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B .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 C . 私营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D .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二、材料分析题
  • 16. 【茶叶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茶业起源于巴蜀地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茶业开始向长江中下游传播。汉魏六朝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贸易日趋活跃,饮茶蔚然成风,茶学与茶文化形成,茶法初步建立起来。两宋,以北苑贡茶为代表的团饼茶制作技术和品饮艺术臻于极致,茶法体制与茶马贸易制度趋于成熟,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处于注目的地位,元明,制茶技术和茶业品类得到很大进步,传统茶文化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境界,清代,很多地区开辟了新的茶园,设立荼厂,雇工经营的手工作坊日益增多,茶法和茶马互市也继承了明制而有所改进,茶业大量向海外输出,在19世纪20年代,茶叶之输出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三,西方销纳茶量约7万英镑,亦悉数购自中国。

    ——摘编自郭盂良《中国茶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市场需求激增,运输成本的降低,上海、福州、汉口逐步成为中国三大茶叶出口集散地,出口量进一步增长。1843年为17727750磅,到1860年增加到121388100磅。但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在受到了印度的激烈打击,中国茶叶出口渐趋衰退,“过去的10年中,由于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中国茶的地位已经大有改变。15年前中国垄断着茶叶的生产,但是印度阿萨姆的茶叶种植正在萌芽时期,但是由于种植经验的增长以及在制茶方面采用了机器,印度茶叶种植逐年扩大,而现在茶叶输出增加之速度,已经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前途”1877年中国出口茶叶市190万担,1889至1896年之前,总额进退于170万、180担之间,1897年至1916年减至140、150万担,而1918年,则更惨跌落至40万担。

    ——摘编自闻云峰《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中国茶业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西欧和日本商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瓷器、茶叶、蔗糖,西欧商人把东南亚香料等产品输往中国,这成为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主要国际贸易模式。由于中国“银荒”,福建海商携中国商品蜂拥至马尼拉,交换墨西哥白银。基督教以澳门等地为据点,形成网状基督教文化圈,引入西方商贸习惯、通用语言、技术知识等。对于明朝来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强权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开始动摇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晚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中国所遇到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世界史“17世纪总危机”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材料二: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许可后,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稍后来到远东的荷兰人,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东印度公司”。西欧列强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丝—银”对流。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完备。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徭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

    ——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1. (1)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晚明历史大变局”出现的重要原因。
    2.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历史大变局”的突出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