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11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
  • 1.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从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公、私成分的比较表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 B . 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 .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 2. (2024高三下·湖南模拟) 1954年,在新中国1.5亿人参加的一场讨论中,人民群众一共提出了118万条修改、补充意见,这些意见被分成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部分。这场大讨论的对象应该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3.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工业建设成就示意图。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苏联的大力援助 B . 重视西北的开发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人民政权的巩周
  • 4.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5条规定:“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机器制造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同时,应恢复和增加纺织业及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轻工业的生产,以供应人民日常消费的需要。”这反映出当时(   )
    A .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民生的方针 B . 集中力量建设苏联援助的基础工业项目 C . 中国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D . 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5.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图为改革开放前某建设计划区域划分示意图。它的实施在当时(   )
    A . 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B . 体现了冒进思想的抬头 C . 着眼于国防力量的提升 D . 标志着工业体系的建立
  • 6.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其原因有(   )

    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②中美结束敌对状态开始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被国际社会认可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7.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2017年,“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   )

    ①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被改变        
    ②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③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走向成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8.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表为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词汇。从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我国(   )

    年代及版本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 . 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 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 .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 .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 9. (2023高三上·梅河口开学考)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    )
    A . 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 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 C . 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 . 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
  • 10.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图是2006年全线开通的青藏铁路,它的修建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该铁路的修建(   )

    ①诠释了“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精神
    ②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③有利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往
    ④说明中国的高铁技术自主创新领先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11.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图浮雕中,纳尔迈(公元前31世纪埃及统治者)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
    A . 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 . 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 . 建立完备官僚系统 D . 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 12.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者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助其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这些措施(   )
    A . 促进雅典城邦工商业发展 B . 激化了公民之间矛盾 C . 有利于民主政治走向顶峰 D . 扩大了公民权力范围
  • 13.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

    A . 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 B . 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 C . 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 D . 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
  • 14.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图为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各区域文明产生的时期大致相同       ②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特点

    ③商业发展决定文字的消失或延续       ④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4高三上·成都月考) 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60~70%的诉讼涉及领主的经济利益和司法权利;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因此有“司法中有大钱”的俗语。这都说明了庄园法庭(   )
    A . 成为国家立法的基础 B . 作为统治工具的本质 C . 稳定了封建等级秩序 D . 促进了君主制的发展
  • 16.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下图为“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
    A . 专制王权的加强 B . 城市的兴起发展 C . 市民文学的产生 D . 民族国家的统一
  • 17.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辉煌后开始在意大利衰落,运动的中心向北欧和西欧转移。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是(   )
    A . 欧洲经济格局的变化 B . 西欧普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 . 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 D . 意大利和西北欧的频繁交往
  • 18.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旨在强调(   )
    A . 殖民地人民反侵略革命兴起 B . 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C .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势在必行 D . 东西方矛盾日益突出
  • 19.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 . 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 . 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 .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 . 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 20.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史学家傅斯年有言:“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表明傅斯年的治史思想强调(   )
    A . 史识 B . 实证 C . 阐释 D . 史观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 21.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材料二:大发现带来的巨大财富强烈地吸引着西欧的贵族、商人、传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层居民也奔向海外谋生。从16世纪初开始,由于同新发现的海外世界的接触、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社会发生了变革。

    ——据(美)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等整理

    1. (1) 指出材料中“走在前列”的国家及其根本的“内在动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社会发生的变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