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联谊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4-07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35×2分=70分)
  • 1. (2022七下·仁寿期中)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 ①建立隋朝②灭掉陈朝③开通运河 B . ①灭掉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 .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掉陈朝 D .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掉陈朝
  • 2. (2022七下·仁寿期中) 隋朝统一后,政治中心长安和洛阳人口激增,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而江浙一带“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资源丰富,十分繁华;南方广大地区大小起义始终不断,隋王朝鞭长莫及。为了进一步控制南方,隋王朝需要修建一条运河及时运兵,以镇压当地的反隋活动。上述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 )
    A . 为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B . 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南游玩 C . 为了促进全国的农业发展 D . 为了发动对外战争方便运输
  • 3. (2022七下·江城期中)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引用此话的根本目的是(    )

    A . 为了阐明君民关系 B . 为了阐明水与舟的关系 C . 为了说明民贵君轻 D . 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 4.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唐朝时期既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城市是(    )
    A . 洛阳 B . 北京 C . 南京 D . 长安
  • 5. (2023七下·内江期末)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6. (2024七下·安庆期末)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 7. (2022七下·仁寿期中) 下边示意图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东汉 B . 唐朝 C . 宋代 D . 元朝
  • 8. (2024七下·衡阳期中)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9. (2022七下·仁寿期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 . 元宵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元旦
  • 10.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A . 匈奴贵族 B . 契丹贵族 C . 党项贵族 D . 女真贵族
  • 11. (2022七下·仁寿期中) 易中天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事件(    )
    A . 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B . 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 . 推动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 . 完成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 12. (2024七下·新洲期中) 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 . 《金刚经》 B . 《大唐西域记》 C . 《西游记》 D . 《史记》
  • 13. (2022七下·仁寿期中)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一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它是(    )
    A . 水排 B . 筒车 C . 耧车 D . 翻车
  • 14. (2022七下·仁寿期中)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述宋太祖的(    )
    A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 15. (2023七下·增城期中)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重文轻武 C . 和亲会盟 D . 闭关锁国
  • 16.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    )
    A . 注重权力监督 B . 实行三权分立 C . 完善三省六部制 D . 加强机构分工
  • 17.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域,建立行省制度。根据当时地图,结合所学,济南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    )

    A . 四川行省 B . 河南行省 C . 中书省 D . 陕西行省
  • 18.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 C . 繁荣开放的社会 D . 盛世与危机并存
  • 20. (2024七下·开州期末) 每个历史盛世的出现都有其共同的历史原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

    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选贤用能  ③虚心纳谏  ④注重改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21. (2022七下·仁寿期中)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
    A . 交子 B . 瓦子 C . 夜市 D . 岁币
  • 22. (2024七下·项城期末)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
    A . 科举制的创立 B . 印刷术的发展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民族政权的并立
  • 23. (2024七下·龙华期中) 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   )

    A . 鲜卑族      B . 蒙古族 C . 满族 D . 藏族
  • 24. (2022七下·仁寿期中)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 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 .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 25. (2024七下·高州月考)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 .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 . 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 . 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 26. (2022七下·仁寿期中) 下图是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作为历史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它展现了元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B .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C . 它增加了我们对元杂剧的直观感受 D . 它证明了元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 27.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常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荒灾,无以为生,于是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段话陈述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    )
    A . 原因 B . 经过 C . 结果 D . 作用
  • 28.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的特点是依山势而建,状如阶梯;圩田的特点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
    A . 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 . 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 . 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 29.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全球通史》一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2000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
    A . 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B . 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C . 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D . 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 30.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 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 B . 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 C .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 . 把文成公主嫁入西藏
  • 31. (2024七下·新丰期中) 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 .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 .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 . 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 32.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一书中写道:“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材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 辽宋并立 B . 宋与西夏并立 C . 北宋与金并立 D . 南宋与元并立
  • 33. (2022七下·仁寿期中) 观察下列《宋代海外贸易图》,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

    A . 宋朝的海外贸易路线已经直达欧洲 B . 广州、泉州已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C . 宋朝开辟经中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 D . 宋朝政府派遣的船队出使西洋诸国
  • 34.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
    A . 张骞 B . 文天祥 C . 岳飞 D . 辛弃疾
  • 35.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 . 释迦牟尼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郦道元
二、材料题(15+15=30分)
  • 36. (2022七下·仁寿期中)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寒门子弟凭借才能也能进入官场。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朝)旧(制度)。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决心)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

    1. (1) 根据材料一,隋朝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隋朝开创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宋两个朝代对该制度有哪些改革和发展?
    3. (3) 材料二中所示图一,反映的是隋唐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什么制度?据材料二中所述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任答两点)
    4. (4) 结合材料二中所示图二以及材料三元朝对空前辽阔的疆域的描述,为了对元朝实施有效管理,巩固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元朝政府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5. (5)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 37. (2022七下·仁寿期中) 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和睦、中外交往活跃,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的处理,对外友好交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这里指中原汉族),贱夷狄(泛指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朝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五: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俗称科技)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已呈巅峰状态。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 (1) 材料一图一中,大运河的南北起点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说出这种工具的名称。
    2. (2) 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3. (3) 根据材料三,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4. (4) 根据材料四的表中数据统计以及文字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了加强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
    5. (5) 材料五作者认为:“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货币经济”“工艺技术(俗称科技)”发展方面的史实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每个方面至少一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