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09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 35 分)
  • 1. 默写。
    1. (1) 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2)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3. (3) ,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4. (4) 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5. (5)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为天下寒士不顾己身的无私胸怀和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
    6. (6)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哲理。
    7. (7)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两句突出表现了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状态。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 ~(4) 题。

    青春终于战胜了病魔,伤寒没有夺走他的生命。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一个月后他脸色苍白,身体消瘦,但已能勉迈着颤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艰难地走动了。母亲chān扶着他走到窗口。他凭窗久久地níng望着外面的道路。一汪汪雪水在阳光下闪亮。外面已是初春解冻的天气了。

    一只胸灰白的麻雀神气活现地在正对着窗户的樱桃树上跳来跳去,小眼睛贼头贼脑地望着他。

    “瞧,咱俩总算熬过了冬天啊!”他一面用指头敲着玻璃窗,一面低声说道。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ān扶   níng望   胸

    2. (2) 文段中画线句的主干是:
    3. (3) 文段选自《》 ,其中的“他”是
    4. (4) 文段中说“咱俩总算熬过了冬天啊”,“熬过了冬天”对他来说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
  • 3. 【2022·合肥庐江二模改编】 某学校八年级(1)班以“北京冬奥会中的中国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1) 小亮同学为中国某冠军选手写了一段话,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每一块金牌的背后都有一个奋斗的故事,这些故事珍贵而令人难忘。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中国选手夺冠。弘扬中国之“拼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这位选手表示,正是这一路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整个团队的帮助和支持,【甲】自己才能够不断地去冲击世界冠军,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四战冬奥,终圆梦想,他在北京冬奥会上顺利完成了难度高达5. 0的动作,也站上了冠军领奖台,【乙】实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一大踏步。

      ①【甲】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句有个词语使用不当,这个词语是“” ,应改为“”。

    2. (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下面的古诗与节气配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水) B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C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立夏) D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
    3. (3) 下面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焰火造型,与安徽一个著名景点有关,请简要解说画面内容和寓意。

二、阅读 ( 55分)
  • 4.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手术刀

    何一飞

    ①院长找林杏林谈话的时候,已是晚上八点多钟,林杏林刚刚做完最后一台手术,晚饭都没来得及吃。

    ②林杏林是水镇人民医院外一科医师,人送外号林一刀。水镇人民医院是个县级医院,分科没有大医院细,外科只设了两个科室,外一科和外二科。外二科只能做简单的下腹部手术,割割阑尾、疝气之类的。外一科呢?是水镇人民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不仅能做上腹部手术,还能开展神经外科手术。一个小小的县级医院能做神经外科手术,因为有林杏林。

    ③林杏林从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婉拒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挽留,也放弃了继续读博的机会,回到了水镇人民医院。

    ④医师都是越老越有病人,年轻医师就像阿香婆香辣酱,得慢慢熬。林杏林却一炮而红,刚到医院就打出了名气。

    ⑤那时外一科还没有组建,统称外科。有一天,外科收治了一个脑部神经纤维瘤的病人,医院技术力量薄弱,从没做过这项手术,建议病人转到省城的医院治疗。林杏林跟院领导说病人不用转院,这个手术他能做。医院领导开始不敢表态,待听了林杏林的手术方案后,院长亲自拍板,手术由林杏林主刀。这台手术非常成功,给医院打出了牌子。

    ⑥不久,医院花巨资组建了外一科,林杏林当上了外一科主任。大家都说林杏林二十多岁就当上了科主任,当院长也是迟早的事。

    ⑦外一科组建后,病人爆满,病房走廊天天加满了床。原因是周边几个县的病人也奔着林杏林的名气而来,林杏林多的一天要做十多台手术,少的一天也有七八台。病人找林杏林,除了他的医术高明,还因为林杏林从不收病人的红包,也不给病人开大处方,用药也是最基本的药物。

    ⑧林杏林说,医师要有一颗仁慈的心。

    ⑨外一科的病人全院最多,可外一科的收入却全院最差,离医院的目标管理任务差了老大一截,所以院长找林杏林谈话了。

    ⑩ “林主任,外一科成立半年多了,没有一个月能完成目标管理任务,你能找出原因吗?外一科是医院投入最大的科室,也是全院病人最多的科室,你给我说说,为什么业务收入却垫了全院的底?”

    ⑪ “医院不是救济院,虽然要讲救死扶伤,要讲社会效益,但也要算算经济效益这本账,没有经济效益这本账,医院谈何发展?”院长说了很多,林杏林都听进去了,从院长室走出来时步履沉重。

    ⑫院长谈话的一个月后,外一科也出事了。不是医疗事故,而是医护人员,包括麻醉医师纷纷向院领导提出辞职或调离,要不就更换科主任。

    ⑬ “外二科的护士都拿六七千块一个月,我们业务比外二科多,工作比外二科累,就这样累死累活,医师不到四千,护士两千多点,奉献也不是这样奉献吧。”他们说,“外二科做个疝气手术都要一万多元,胃切除手术,其他医院一般收三万元以上的费用,我们一万元都不到,还不如外二科割个疝气……”

    ⑭辞职事件发生后,院长带领一众副院长到外一科现场办公。院长说,外一科是医院花重金建立起来的,这块牌子不能倒,我们准备聘请市医院的两位外科主任医师来外一科工作,以增强外一科的力量。

    ⑮外一科出现医护人员集体辞职的事,说明林主任的管理能力是有问题的,一个科主任不仅要有好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要能给团队带来凝聚力。什么是凝聚力?两个字:效益。

    ⑯不久,林杏林辞去了外一科主任的职务。外一科不欢迎他,外二科不接收他。也许是为了安慰他,医院安排他为院长助理兼工会主席。

    ⑰林杏林没有接受这个岗位,辞职了。

    ⑱辞职的当天晚上,林杏林来到了外一科主任办公室,清理自己的物品,把自己喜欢的几本最新的神经外科书留下了,也许新来的外一科主任能用得上。林杏林只带走了一把手术刀,当办公室的灯关上的那一刹那,手术刀在漆黑的夜里闪发出银色的光芒,像要把沉重的黑拉开一道口子。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补全相关情节。

      大学毕业,林杏林回到水镇人民医院当医生—林杏林,科室病人爆满—林杏林,医院院长找他谈话—科室医护人员集体辞职,林杏林被迫辞职

    2. (2)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手术刀在漆黑的夜里闪发出银色的光芒

    3. (3) 本文的第② ~ 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4. (4) 本文以《手术刀》为标题有何作用?
    5. (5) 通读全文,你看出林杏林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已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北京冬奥会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高山滑雪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

    下图为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冬梦”。

    【材料二】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外形上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②其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纳约1. 2万名观众。外立面由3 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一块玻璃都有不同的弯曲弧度,幕墙外有22条高低盘旋、似环绕飘舞的“冰丝带”。

    ③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约1. 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人工冰面,同时还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该系统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材料三】从中华体育精神中汲取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文化是体育之根,精神是体育之魂。中华体育精神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②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体育的精髓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形成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以及富国强民的价值追求为体育精神赋予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鲜明的文化特征,构成了中华体育精神的丰富内涵。

    ③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与爱国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华体育精神是爱国主义最具活力的载体和最鲜明的表现。在竞技体育中,我国体育运动员向来胸怀“祖国高于一切”的崇高信念,甘于用生命去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把奋力争先为祖国赢得荣誉视为无上荣光。

    ④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的实干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标志象征。体育运动向来重实用、重行动,用行动说话。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培育了一批批国际乒坛的顶级运动员,靠的就是科学求实的精神。1960年,中国登山队胜利登上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靠的也是科学求实的精神。还要看到,中国运动员是遵守体育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典范,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积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风貌,拿到了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

    ⑤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鲜明传统。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造就了中国体育不怕挫折、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优良传统。中国人的奋斗既是个人的奋斗,更是集体的奋斗,既注重体育运动员的独特价值,更追求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团结与密切合作。在各大赛事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体育老将们在赛场上拼尽全力,也能看到年轻小将们大放光彩。正是因为能够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敢于顽强拼搏、超越自我,我们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各项赛事上大放异彩,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

    ⑥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要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要积极推广全民健身活动,普及科学健身和健康生活知识,带动更多人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⑦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激荡中国力量,我们必将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蓝图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

    (选自《经济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的赛事分别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举办。 B . “冰丝带”是一个有高颜值的场馆,与“鸟巢”“水立方”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C . “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该系统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D . 中国体育健儿在各项赛事中能够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敢于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对【材料一】中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图案进行解说。
    3. (3) 【材料三】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 (4) 【材料三】 中的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故有名马                          虽:

      马也                                 是:

      之不以其道                      策:

      ④上令封德彝贤                   举: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 (3) 【甲】文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通过描写君臣之间的对话,塑造了唐太宗的形象。
    4. (4)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人才问题。画线句子分别阐述了怎样的人才观?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 ( 55分)
  • 7. 【2022·湖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时间无形、无色、无味。它只有声音。

    那是像河水一样流动的声音吗?它更沉静,更平缓,好像潜伏在地下静静地流淌着。

    那是像微风一样吹拂的声音吗?它更温柔,更文静,让人想到它在吹着一朵蒲公英,向远方飘去。

    那是像心跳的声音吗?一声声、一滴滴,如沙漏一般,时间就过去了。

    只要一静下来,我就听见时间流逝的声音。

    (节选自金波《时间流逝的声音》)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以《我听见时间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