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月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综合题
  • 1. 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 (2) 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

      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

      节日习俗:

    3. (3)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及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
二、单选题
  •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 黎” B . “记”是古代上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 .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 .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 3. 中华传统文化藏在古诗文中,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B . 《马说》作者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 .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D . 《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都出自《礼记》。《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 4.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 .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 .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C .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 . 每次出发之前,春雁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
三、默写
  • 5. (2023八下·潍坊月考) 古诗默写。
    1. (1) 微君之故,!微君之躬,!(《诗经·邶风·式微》)
    2. (2) 挑兮达兮,。一日不见,。(《诗经·郑风·子衿》)
    3. (3) 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可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却用“”表达了离别时的豁达情怀。
    4. (4)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诗句是:
四、名著导读
  • 6.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小语和他的同学近期遇到一些困感,请你向他们推荐相应的书籍阅读,给他们提供帮助。(填选项)

    ①小语:我最近总在思考“世界从何而来”等哲学问题,但是查阅到的资料都太过深奥晦涩了,要是谁能给我深入浅出地讲解就好了。

    ②小文:进入初中以来,我对很多事物产生迷茫,各种矛盾无法平衡,要是有一本专门给我们青年指点迷津的书让我读一读,我会更加明确前行的方向。

    ③小慧:平时作业多,感觉睡眠不够,很疲劳。即便是周末,看似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变多了,但还是被各种补习班占据,个人放松时间少得可怜。该如何做到劳逸结合呢?

    A 《傅雷家书》

    B 《苏菲的世界》

    C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五、诗歌鉴赏
  • 7. (2023八下·潍坊月考) 古诗阅读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 (2) 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的心理。
六、文言文阅读
  • 8. 古诗文阅读

    [甲]唐太宗论举贤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 )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乙]举贤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③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④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⑤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虚誉取爵位。( )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 , 则得举贤之道也。

    (选自《六韬·文韬》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务:从.事,致力。④党: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⑤比周:指结党营私。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于今未有奇才耳

      其失

      奸臣虚誉取爵位

    2. (2)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当”的解释,推断[乙]文画线句中“当”的意思。

    3. (3) 根据前后语境,选择最正确的一项填入文中括号处。

       [甲]:A. 之B.而C.以  

       [乙]:A.竟B.虽然C.是以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5. (5) 上述两文对我们当今“举贤用人”有何启示?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
七、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忆里的乡戏

    曾令兵

           很久以前,家在近郊,桑葚的红紫,阳桃的青绿,茉莉的皎白,菊花的金黄,都曾是为我美好重年打底的绚烂,但总是不及村里青石戏台上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戏曲留下的妖娆。

           每逢农历里的大节,悠扬的歌声在清凉的夜风里断断续续地传来,轻敲着耳骨钻进心里,一丝一缕地洇成一片浮动的朦胧月色的迷醉时,我就马上明白村里请来的戏班子已开始吊嗓子练唱了。恍隐中,艺人们躲在飘飞水袖后面的羞涩笑靥仿佛就在眼前,于是便万分心急地拉着爷爷去看戏。

           小庙前的空地上也早就坐满了人,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但从不高声说笑。农人们平日里的粗犷全不见了,脸上全无例外地带着幸福的神采,眼角眉梢上写满了认真与期待。此时,皎洁月光下的戏台正浸润在夏夜清冽而洁净的空气里,还弥漫着日间谷子残留堕微香,夹杂着泥土和夜雾的味道,轻轻一嗅就舒坦无比

           终于开唱了,师傅们敲着金钹拉着二胡,好听的亲切曲调就飘了出来飞到各个角落,让人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故乡的乡戏虽然没有吴侬软语的越剧那样珠圆玉润,却带着特有的热情,活泼但不媚俗,平易却又不卑贱,向外散发着它古老而不失蓬勃的生命力。只是年纪尚小,听不全那些时而迅疾时而凝重的台词,总是一知半解地连蒙带猜,也分外关注台上艺人的一颦一笑。不必说孩子们最喜欢的滑稽可笑的丑角,即使是面对拖着长腔的老生也舍不得移开眼去,小小年纪竞也会随着剧情不时喟然长叹抑或拊掌大笑。

           只是黄毛丫头实在无法免俗,最喜欢花旦与小生。记忆里的小生是由女子反串的,那清丽如水的容颜在峨冠博带的映衬下倒也平添几分英气。雪白的扇骨一滑,书生的倜傥潇洒就在风中徐徐绽放。只是那小女子些微的腼腆与羞涩依旧会偶然地在那儒雅的微笑里悄悄显现出来。演花旦的也是极为标致的女子,掩嘴微笑时会忽然满脸绯红,让双颊上的胭脂生动起来,清甜的歌声在那一低头的温柔里慢慢荡漾开去,搅得台下人们的心里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唱到动情处,她眉尖一蹙,长长的水袖一摆,自是有说不出的妩媚。

           故事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落入俗套,俱是花前月下的才子佳人,征战沙场的骠骑女将。但这些全都凝聚着故乡人们的憧憬与希冀,对于善良和正义的坚持与笃信让一切都变得可亲可敬。曲折跌宕的情节也叫人分外着迷,心旌摇动之际就跌入了戏中的情境,为英雄早逝扼腕,替美人玉殒心伤。所以,每当爷爷倦了要走我都会固执地留下来,哪怕要独自一人走在归家的夜路上。

           多年来我还一直认为,戏台上眉分八彩气宇轩昂的俊朗与眉似远山朱唇妙目的俏丽,是生活里难以企及的美好,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拥有那复活瞬间的鲜活和感动。浓缩了芸芸众生生命轨迹的乡戏,将凭借着它绵长而坚忍的生命力,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季节里,向所有憧憬美好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一切美丽的故事……

    (有删改)

    1. (1) 作者记忆中的乡戏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原文回答。
    2. (2) 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悠扬的歌声在清凉的夜风里断断续续地传来,轻敲着耳骨进心里。

    3. (3) 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分析它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 (4) 故乡的乡戏“故事总是在不知不觉问落入俗套”,但故乡的人们为什么还对乡戏情有独钟?
    5. (5)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八、写作题
  • 10. (2023八下·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