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大亚湾金澳中英文学校2021-2022学年...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壮志归隋,扫平六代江南梦;坚心使命,结束五胡塞外争。”这歌颂了隋文帝( )
    A . 勤政爱民 B . 统一全国 C . 扩大疆域 D . 重视文教
  • 2.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关于隋朝历史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B . 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建长城和驰道 C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D . 隋文帝励精图治,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 3. (2022七下·惠城月考) 《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 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 ……(太宗)又谓(太子)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亡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虛心纳谏

    ④完善三省六部制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4. (2024七下·宜阳期末) 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内阁制 D . 行省制
  • 5. (2022七下·惠城月考) 这是一大发明,他提供给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发明”( )
    A . 在隋朝时通过诗赋考试选官 B . 以道德声望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C . 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D . 考试的范围只局限于四书五经
  • 6. (2024七下·澄海期中)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

    ①农民使用筒车灌溉 
    ②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弈棋等活动 
    ③人们能在长安“市”里买到西域商品
    ④唐三彩受到人们的喜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2023七下·武汉期末)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8.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 唐朝的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 . 唐朝的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 .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 9. (2022七下·朝阳期中)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
    A . 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 藩镇割据是唐朝灭亡的根源 C . 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 . 唐朝被朱温所灭,五代开始
  • 10. (2024七下·吉林期末)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靖康之变
  • 11. (2022七下·惠城月考)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 .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 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
  • 12.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的是(   )
    A . 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B .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C .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 .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 13.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的局部统一区别于大统的汉唐。材料旨在强调这一时期( )
    A . 分裂割据 B . 政权并立 C . 民族交融 D . 国家统一
  • 14. (2022七下·惠城月考)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其中与“靖康耻”对应的史实是( )
    A . 金灭辽 B . 金灭南宋 C . 金灭西夏 D . 金灭北宋
  • 15.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南宋和北宋相比,其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有( )

    ①与少数民族政治并立

    ②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③皇帝重文轻武,靠议和苟安

    ④都是通过发动兵变夺取政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6. (2024七下·福州期末) 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
    A . 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 . 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 . 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17. (2022七下·惠城月考) 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用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 . 元朝战争频繁 B . 元朝交通便捷 C . 元朝商业繁荣 D . 元朝农业发展
  • 18. (2023七下·仁化期末)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中国某历史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一历史人物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完颜阿骨打 C . 铁木真 D . 忽必烈
  • 19. (2023七下·平邑期末) 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0.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元朝时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的中枢机构是( )
    A . 行中书省 B . 中书省 C . 御史大夫 D . 尚书省
  • 21. (2022七下·惠城月考) 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 . 市舶司 B . 宣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驻藏大臣
  • 22. (2022七下·惠城月考) 据《西湖老人繁胜录》书籍记载,北宋时的汴京、南宋时的杭州都有许多远近闻名的瓦子。宋代出现“瓦子”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主要是因为( )
    A . 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 B .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 . 农民的休闲娱乐需要
  • 23.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北宋历 史学家司马光的某部著作被宋神宗御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著作是(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三国志》 D . 《资治通鉴》
  • 24.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当11 至13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下列促进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
    A . 造纸术改进 B . 指南针的应用 C . 火药的发明 D .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 25. (2024七下·长子期末)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 .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 . 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 . “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 26. (2024七下·鄂伦春期末)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
    A . 强化皇权 B . 钳制思想 C . 监视官民 D . 控制军队
  • 27. (2022七下·惠城月考)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隋唐科举制 B . 明朝八股取士 C . 明朝厂卫制度 D .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 28. (2022七下·惠城月考) “三宝 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何益?”以下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 )
    A . 提高了明朝的地位和威望 B . 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 . 为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D . 增加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 29.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明朝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 . 部队纪律严明 B . 百姓大力支援  C . 将领善于创新 D . 后勤补给充足
  • 30. (2023七下·湛江期中) 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请你从下列历史朝代中选出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   )

    ①隋朝   ②北宋   ③唐朝   ④元朝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22七下·惠城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材料四: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 (1)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回答明朝科举取士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 32. (2022七下·惠城月考)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加强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所进行的探究,请回答: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材料四: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频繁发生战争1206年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宋并立……少数民族政权。

    ——《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五: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1.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请举一例说明唐朝与吐蕃关系的和睦。
    2. (2) 材料二中“辽”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辽)与朝廷和好年深"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的?
    3. (3) 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 (4) 材料四中蒙古国是由谁统一并建立的?被蒙古国陆续攻灭的“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两个?
    5. (5) 材料五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壮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他的船队历凡三十余国,最远到达哪里?
  • 33. (2022七下·惠城月考) 历 朝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完善制度,以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材料二: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微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材料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 (1) 材料一是哪位皇帝对魏征的评价?他统治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宰相,请写出其中一位的名字。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 (3) 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怎样的行政管理制度?材料中的“宣慰司”是元朝对西藏地区实施行政管理而设置的机构,它由哪一行政机构直接统辖?
    4. (4) 从材料四中官制的变化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5)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为进一步强化皇权,朱元璋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措施?他还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监视官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