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内地西藏班(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4-06-13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8个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 1. (2023七下·武汉期末) 下列哪个王朝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明朝
  • 2. (2023七下·武汉期末)  唐代诗人皮日休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此可知,皮日休意在(   )
    A . 肯定隋朝的繁荣与开放 B . 抨击隋炀帝穷奢极欲 C . 肯定大运河开凿有积极作用 D . 强调大运河消极影响
  • 3. (2023七下·武汉期末)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史书所记载的是下列哪一项生产工具(   )
    A . B . C . D .
  • 4. (2023七下·武汉期末)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 . 严惩贪官污吏 B . 提倡节俭 C . 善于纳谏 D . 重视农业生产
  • 5. (2023七下·武汉期末)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6. (2023七下·武汉期末)  南宋时期,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他办理贸易手续的机构应是(   )
    A . 中书省 B . 市舶司 C . 锦衣卫 D . 十三行
  • 7. (2023七下·武汉期末)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 宋代商业繁荣 B . 民族政权并立 C . 元朝国家统一 D . 大都闻名世界
  • 8. (2023七下·武汉期末) 它传入欧洲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它”指(    )

    A . 指南针 B . 造纸术 C . 印刷术 D . 火药
  • 9. (2023七下·武汉期末)  《蒙古秘史》记载:“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这一社会局面结束于(   )
    A . 蒙古族人民起义,反对贵族压迫 B .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C .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D . 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 10. (2023七下·武汉期末)  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A . 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 . 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 . 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量购买 D . 与亚非各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 11. (2024七下·从江期中) 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

    A . 废除丞相制度 B . 设立“三司” C . 设立锦衣卫 D . 实行“八股取士”
  • 12. (2023七下·武汉期末)  明朝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在1644年最终灭亡,以下哪些史实和明朝的灭亡有关(   )

    ①戚继光抗倭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③李自成农民起义④满洲兴起

    A . ②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3. (2023七下·武汉期末)  下列人物都在历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说法有错误的是(   )

    A . ①发明了材料“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中反映的指南针。 B . ②写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 . ③他的愿望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 ④他写有“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表达复台艰巨历程。
  • 14. (2023七下·武汉期末)  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   )
    A . 重农抑商政策 B . 对外开放政策 C . 工商皆本政策 D . 闭关锁国政策
  • 15. (2023七下·武汉期末)  央视一套《典籍里的中国》激发了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一位同学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了分类,其中①处可选的是(   )

    历史类:《史记》《资治通鉴》数学类:《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农业类:《齐民要术》《①》

    A . 《全唐诗》 B . 《农政全书》 C . 《伤寒杂病论》 D . 《本草纲目》
  • 16. (2023七下·武汉期末)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杜甫《垂老别》②吴承恩《西游记》③曹雪芹《红楼梦》

    ④关汉卿《窦娥冤》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 . ⑤①②④③ B . ②①③④⑤ C . ①⑤④②③ D . ①⑤④③②
  • 17. (2023七下·武汉期末)  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各小组分工搜集历史材料(见下面表格),该班同学研究学习主题是什么(   )

    第一小组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第二小组

    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第三小组

    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第四小组

    清朝的疆域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 18. (2023七下·武汉期末)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王安石变法

    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改革有一定的成效。

    B

    元朝行省制

    巩固了元朝统治,是我国省级制度的开端。

    C

    康熙帝设台湾府

    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

    D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赶走日本,保卫祖国疆土。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19题15分,20题14分,21题15分,共44分)
  • 19. (2023七下·武汉期末)  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衡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四:“……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在此上班的大臣品级不高,但都有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的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绝……”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宋代为了“断绝武人专政”采取的措施和实行的政策。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积极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中,找出他“罢丞相”的直接原因。(可引用原文回答)结合所学回答,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目的何在?
    4. (4) 材料四中“机构”指的是什么?当时皇帝设置该机构的目的是什么?
    5. (5)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
  • 20. (2023七下·武汉期末)  在古代人口的增减反映了社会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唐朝649年至821年的人口统计情况: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9年)

    1900万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37I4万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4141万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4531万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5291万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1690万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

    1576万

    材料二:五代十国时期全国新置五十九县,绝大部分在南方.据北宋初年统计,当时北方人口只有100多万户(包括北汉25.5万户),后来陆绘平定南方诸国,又得230万户。南方人口已经是北方人口的两倍。《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北宋《太平字记》

    材料三: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其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其它作物如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它们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的增长,还能------。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人口呈现出哪些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以来大量外来作物引进有何影响?
    4. (4) 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我国古代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 21. (2023七下·武汉期末)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在民族交往史上出现过不少历史人物和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盟约签订后“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简明宋史》

    材料三:宋主遣端明殿学士何铸等进誓表,其表曰:“臣构(赵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

    ——《完颜宗弼传》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行什么民族政策?他在位时发生的哪一事件对吐蕃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盟约?这一盟约签订有什么积极影响?
    3. (3) 材料三中反映的哪两个政权的盟约?盟约签订后形成什么局面?
    4. (4)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元朝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有什么意义?

    5. (5)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怎样的民族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