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秀美山水 |
万物有灵,皆可入诗文。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①”,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②”,花草树木皆有情思;王维的“深林人不知,③”,竹林明月皆知人意;李白的“④,何人不起故园情”,曲调杨柳皆可寄相思。 |
物我交融 |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极目远眺,顿感自己在寥廓宇宙中的渺小,因而悲伤落泪,“念天地之悠悠,⑤”;《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的写照,“⑥, 一览众山小”是诗人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人生誓言。 |
家国情怀 |
“中国式浪漫”里有中国自古传承的家国情怀。花木兰不畏残酷的战争,⑦“,壮士十年归”,有⑧“,关山度若飞”这种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豪情;王安石的“⑨,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他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⑩”写出他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心系国家人民的博大胸襟。 |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jué起,责任全在我辈。吾辈须有炽热之心,引领民众戳力同心、鞠躬尽cuì!
李大钊:仲甫说得好!共产主义的幽灵正在欧亚大陆游荡,那些残暴的北洋军阀,一定会在新世界到来时忧心忡忡。我们要以《新青年》为武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陈独秀:而且成立我们自己的党这件事____________,我们必须马上在全国上下召集志同道合的同志,先行建立各地党组织,随后尽快召开代表大会。
jué起 |
炽热 |
鞠躬尽cuì |
忧心忡忡 |
作品 |
情节或文学积累 |
批注 |
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 画线句运用了①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祥子拥有“自己的车”后的喜悦、要强。 家国一体,人的命运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当时的黑暗社会、悲惨的生活使祥子后来变成了一个②的人。 | |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③,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④”,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环球旅行。 | 尼摩船长说:“进步太慢了。”请写出一个那个时代完全不可能存在的情节来印证尼摩船长这句话。 那个时代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一个情节:⑤。 |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科普课。
在近一个小时的授课过程中,“太空教师”不仅现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而且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
告别的时刻,三名“太空教师”分别向同学们送出祝福和期望——
翟志刚说:“同学们,未来属于你们!”
叶光富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希望同学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追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期待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妙,未来的空间站将由你们来建设!”
小亮想对三位“太空教师”说:
①画线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一词改为“”。
②请你在横线处补写小亮同学要说的话,要求切合语境,表达得体。
① ②续写中华故事
③奔月揭开④传奇
A.天宫 B.神舟 C.问天 D.嫦娥
童年的星空
刘慈欣
①童年时代的一个夜晚在我的记忆中深刻而清晰:我站在一个池塘边上,那池塘位于罗山县的一个村庄前,那是我祖辈生活的村庄。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们一起仰望着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中国刚刚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当时是1970年4月24日,那年我7岁。
②那时距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已经13年了,距第一名宇航员飞出地球也有9年,而就在一个星期前,“阿波罗13号”飞船刚刚从险象环生的登月飞行中返回地球。
③这些我当时都不知道,我看着那颗飞行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而与这些感受同样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腹中的饥饿。当时这个地区很贫穷,饥饿伴随着每一个孩子,而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脚上穿着鞋,站在旁边的小伙伴们大部分光着脚,有的小脚上冬天留下的冻疮还没好。在我的身后,村中破旧的茅草房中透出煤油灯昏暗的光,这个村子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通电。
④旁边的大人说,人造卫星和飞机可不一样,它是在地球之外飞。那时大气还没有被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星空璀璨,银河清晰可见,在我的感觉中,那满天的群星距离我们并不比那颗移动的小星星远多少,所以我觉得它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它在穿越那密集的星群时会撞上一颗。
⑤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了那颗人造卫星与其他星星的距离。那时我看了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那是当时中国流行的一套科普丛书,我看的是天文卷。从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在这之前我已经知道光一秒钟能够绕地球跑7圈半,而以这骇人的速度飞驰一年将跨越什么样的距离?我想象着光线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穿越那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努力把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从那时起,我发现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在别人看来就是数字而已,而在我的大脑中却是形象化的,我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们,就像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直到今天,当数百亿光年的宇宙半径和比夸克还小许多数量级的弦已经使人们麻木时,1光年和1纳米的概念仍能在我的心中产生栩栩如生的宏大图像,激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宗教般的震撼和敬畏。与没有这种感受的大多数人相比,我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这种感受,使我先成为一个“科幻迷”,进而成为科幻作家。
⑥就这样,人造卫星、饥饿、群星、煤油灯、银河、光年、洪灾……这些相距甚远的东西混杂纠结在一起,成就我早年的人生,也塑造了我今天的科幻小说。
⑦作为一个“科幻迷”出身的科幻作家,我写科幻小说的目的不是用它来隐喻和批判现实,我感觉科幻小说的最大魅力,就是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我一直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不是由吟游诗人唱出来的,也不是作家写出来的,而是科学讲出来的。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只是这些伟大的故事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一般人难以读懂。生命从可复制的分子到智慧文明的30多亿年漫长的进化史,其曲折与浪漫,是任何神话和史诗无法比拟的;还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图景、量子力学诡异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讲述的神奇故事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只是想通过科幻小说,用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在那些世界中展现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的诗意,讲述人与宇宙之间浪漫的传奇。
⑧但我不可能摆脱和逃离现实,就像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现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每个时代都给经历过它的人带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我也只能带着枷锁跳舞。在科幻小说中,人类往往被当作一个整体来描述。科幻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够提出某种世界设定,让现实中邪恶和黑暗的东西变成正义和光明的,反之亦然。
⑨我一直认为,外星文明将是人类未来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其他的大变故,如气候变化和生态灾难,都有一定的过程和缓冲期,但人类与外星人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也许在一万年后,人类面对的星空仍然是空旷和寂静的;但也可能明天一觉醒来,如月球大小的外星飞船已经停泊在地球轨道上。外星文明的出现将使人类第一次面对一个“他者”,在此之前,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来没有外部的对应物的,这个“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或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
⑩人们面对宇宙所表现出来的天真和善良,显示出一种奇怪的矛盾:在地球上,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登上另一个大陆,用战争和瘟疫毁灭那里的同类的文明,却把温情脉脉的目光投向星空,认为如果有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它们也将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并且,人们将对不同生命形式的珍视和爱视为宇宙中理所当然的行为准则。
⑪我觉得事情应该反过来,让我们把对星空的善意转移到地球上的同类身上,建立起人类各种族和文明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但对于太阳系之外的星空,要永远睁大警惕的眼睛,也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太空中可能存在的“他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宇宙中弱不禁风的文明,这无疑是最负责任的做法。
(有删改)
时间 |
事件 |
“我”复杂的感情 |
“我”7岁时 |
① |
② |
几年后 |
③ |
④ |
材料一:2003年10月15日,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被挑选为航天员,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经过层层考验,各项测试都达到了优秀水平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登上神舟五号飞向太空,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拉开序幕。核心舱命名为“天和”,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为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研制,全长8.8米,发射质量21.6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适应多任务和模块化设计的特点,主要用于验证气动热防护、再入控制和群伞减速回收等关键技术。
材料二:2022年3月23日,学校组织大家在家观看“天宫课堂”。 王亚平是此次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她目前的最高学历是博士,十七岁就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在学校里,王亚平表现出对航空极大的兴趣以及天赋,不仅刻苦学习掌握飞行驾驶技术,还在学业完成以后进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并获得了研究生学位。但是她并没有止步于此,随后又开始攻读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博士学位。此次太空之旅,她和同伴一起为青少年开设“天宫课堂”。
王亚平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天宫课堂”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难懂的字母公式。
“天宫课堂”的意义绝不仅是科普。讲台设在无垠太空,教室则在神州大地,天地遥遥相隔,但师生互动自如,仿佛置身同一教室。这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
不仅如此,“天宫课堂”使青少年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必将增强他们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 “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材料三: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等。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空间站建造,中国空间站最终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面对党旗和军旗,每一句誓词都是中国航天员对党和国家的心声。相信神十四乘组定如刘洋所说:“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神十四加油!期待凯旋!
【甲】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有删改)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②书契:指文字。③缣:双丝纹的浅黄色细绢。
①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用讫再火令药镕
③殊不沾污
④帝善其能
①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②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