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铜 |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
B |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 将CO2通入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 |
D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将铜片分别放入到Zn(NO3)2、AgNO3 溶液中,观察现象 |
⑴操作步骤: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pH调节剂,使各试管中淀粉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5.6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
⑵结果见下表:(“+”表示蓝色的程度,“+”越多蓝色越浓)。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pH |
5.60 |
6.20 |
6.80 |
7.40 |
8.00 |
结果(颜色) |
++ |
+ |
橙黄色 |
+ |
++ |
。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下落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分别从距离沙表面某高度处静止释放,其中D球从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铅球代号 |
铅球质量/g |
下落高度/m |
陷入沙中的深度/m |
① |
A |
200 |
0.5 |
0.1 |
② |
B |
400 |
0.5 |
0.25 |
③ |
C |
200 |
1 |
0.2 |
④ |
D |
200 |
1 |
0.2 |
【查阅资料】
⑴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⑵Na2CO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与过量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CO2
【实验假设】①可燃气只是CO ②可燃气体只是H2 ③可燃气体是CO和H2的混合气。
【实验过程】实验小组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水煤气中CO2 , H2O已被充分吸收);
实验后,甲同学认为欲检验所用NaOH是否完全消耗,可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溶液中还有NaOH剩余,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设计是错误的,理由是。
某品牌电动汽车 |
|
最大速度(km/h) |
100 |
电动机额定功率(kW) |
15 |
电池容量(kW·h) |
22 |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7.3%稀盐酸生成的CO2质量/克 |
0 |
0.65 |
1.06 |
1.40 |
1.66 |
1.90 |
2.10 |
2.25 |
2.34 |
2.40 |
14.6%稀盐酸生成的CO2质量/克 |
0 |
1.02 |
1.66 |
1.97 |
2.12 |
2.22 |
2.28 |
2.30 |
2.30 |
2.30 |
21.9%稀盐酸生成的CO2质量/克 |
0 |
1.35 |
1.96 |
2.08 |
2.16 |
2.20 |
2.20 |
2.20 |
2.20 |
2.20 |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