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天省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2023九上·广州期末)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宿   整宿   愧   十恶不 B . 发   论   悟   不人事 C . 冕   注   晦   顿开茅 D . 偻   当   艳   揉造作
  • 2. (2023九上·广州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揖   不足为据   恬噪   前扑后继 B . 压柞   李代桃僵   视查   抽丝剥茧 C . 虚妄   根深帝固   遁词   如雷灌耳 D . 渺茫   与日俱增   鲁钝   箪食壶浆
  • 3. (2023九上·广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不听我们的劝告,一意孤行 , 结果上当受骗,现在是后悔莫及。 B .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从整体入手,任何断章取义的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C .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本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D .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 4. (2023九上·广州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 . 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C . 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 . 绿色制造的目标是使产品从包装、运输、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处理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负作用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 5. (2023九上·广州期末) 语文实践活动

    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

      “建筑”:巧夺天工

      ”:

      ”:

    2. (2) 《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贯长城全貌了。”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

  • 6. (2023九上·广州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寄书长不达,。(杜甫《月夜忆舍弟》)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

      ④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2. (2) 班级举行诗歌分享会,下面是同学做的与“月”有关的诗歌整理,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题目

      作者

      与“月”有关的诗句

      批注

      《无题》

      李商隐

      望月自怜,

      道尽相思苦。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月为信使,

      遥寄挚友情。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晓月清寒,更有早行人。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 7. (2023九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1.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记之 B . 则有国怀乡   游人而禽鸟乐也 C . 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D . 若夫淫雨霏    若夫日出而林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 (3) 下列对《岳阳楼记》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段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以庄重雅正的格调点明时间,并以“谪守”二字,为全篇议论奠定了基调。 B . 第②段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C . 第③④段运用排比和对偶的手法铺叙了作者登楼所见所感,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写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D . 最后一段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 8. (2023九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宗道为人刚直,疾悲少容 , 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节选自《宋史•鲁宗道传》)

    【注】①少容:不肯容忍。②小谨:谨小慎微。③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④微行:改装出行,不让人知道。⑤即:如果。⑥第:只,只管。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使者以宗道所言对

    2. (2) 宋真宗为什么认为鲁宗道是一位“可大用”的人?
  • 9. (2023九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 (1) “蒹葭杨柳似汀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请说说“山雨欲来风满楼”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 10. (2023九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脱贫攻坚成绩单】

    从2016年的脱贫攻坚战首战告捷,到2020年的决胜收官,从“不落一户一人”到“携手齐奔小康”,从“撸起袖子加油干”到“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些年来,我国在扶贫事业上都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答案都在这里。

    【人间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减贫扶贫,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战场在农村。2012 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达 9899 万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大大增加了脱贫攻坚的难度。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明确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有 1000 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根据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20 年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588 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 11.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 2.3 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坚决地、持之以恒地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把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落实到脱贫攻坚的方方面面,取得令世界惊叹的脱贫成就。

    材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际时评】

    中国的经验,世界的智慧。脱贫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气候灾难,全球极端贫困人口 20 多年来首次反弹。在此背景下,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以堪为世界之最的减贫速度和减贫数量,创造了又一个人间奇迹。

    中国减贫“密码”,有中国特色,更具世界意义。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立足实际,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减贫道路。中国基于本国国情进行的大规模减贫实践和减贫规律的理论探索,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探索自己的减贫之路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参考。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说,中国减贫经验有很强的独特性,值得他国借鉴。不少研究减贫的外国学者指出,坚强领导是中国减贫“密码”的关键所在。《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将外国学者认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减贫经验概括为“5D”:坚强领导、细绘蓝图、发展导向、数字管理和分级实施,将“坚强领导”放在首位。中国始终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强力推进。

    精准扶贫是中国减贫“密码”的制胜法宝。为解决绝对贫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中国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提出,中国创造性地拓展了“益贫市场”15 机制。在精准减贫领域,“有为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是必不可少的“赋能之手”。中国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系统解决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更是高度评价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唯一途径”。

    共享发展是中国减贫“密码”的价值理念。让贫困人口分享发展成果,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奋斗征程中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材料来源:新华社,有删改)

    1. (1) 关于脱贫攻坚成绩单,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2010年以来,全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2020年实现全员脱贫。 B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逐年上升,其中 2019年达到人均11567元。 C . 国家级贫困县分布于22个省,大多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云南省居首。 D . 发展教育实现脱贫方面,我国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达10.8万所。
    2. (2) 以下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2020 年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高于全国居民2.3个百分点。 B . 脱贫作为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得以解决,这一人间奇迹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前来取经。 C . 外国学者认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减贫经验可以概括为“5D”,“坚强领导”放在 首位。 D . 精准扶贫方略的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仅是为了解决绝对贫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 (3) 以下关于中国脱贫攻坚战被称为“人间奇迹”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几亿人的脱贫,提前实现联合国相关议程的减贫目标。 B . 中国执政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能坚决地、持之以恒地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C . 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气候灾难的背景下,中国能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D . 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把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落实脱贫事业中。
    4. (4) 假如你是一个被选派到云南一个边陲小镇的驻村干部,请你结合文本预测会遇到哪些工作难点,并制定对应的脱贫策略。
  • 11. (2023九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潘向黎

    上苍厚我,从初中开始,听父亲在日常中聊古诗,后来渐渐和他一起谈论,这样的好时光有二十多年。

    父女两人看法一致的很多,比如都特别推崇王维、李后主,特别佩服苏东坡;最大的差异是对杜甫的看法。父亲觉得老杜是诗圣,唐诗巅峰,毋庸置疑。而当年的我,作为八十年代读中文系、满心是蔷薇色梦幻的少女,怎么会早早喜欢杜甫呢?

    父亲对此流露出轻微的面对“无知妇孺”的表情。但从不说服,更不以家长权威压服,而是自顾自享受他作为“杜粉”的快乐。

    父亲有时没来由就说起杜甫,用的是他表示极其赞叹时专用的“天下竟有这等事,你来评评这个理”的语气——“你说说看,都已经‘一舞剑器动四方’了,他居然还要‘天地为之久低昂。”我说:“嗯,是不错。”父亲没有介意我有些敷衍的态度,或者说他根本无视我这个唯一听众的反应,他右手平伸,食指和中指并拢,在空中用力地比划了几个“之”也不知是在体会公孙氏舞剑的感觉还是杜甫挥毫的气势。然后,我的父亲摇头叹息了:“他居然还要‘天地为之久低昂’!着实好!”我暗暗想:这就叫“心折”了吧。

    晚餐后,父亲常常独自在书房里喝酒,喝了酒,带着酒意在厅里踱步,有时候踱着步,就念起诗来了。最常听到的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他总是把“哭”念成“阔”的音。

    有时候夜深了,我不得不打断他的“牵衣顿足拦道‘阔’”,说:“妈妈睡了,你和杜甫都轻一点。”

    父亲是如此的喜欢杜甫,于是,安葬他的时候,我和妹妹将那本他大学时代用省下来的伙食费买的、又黄又脆的《杜甫诗选》一页一页撕下来,仔仔细细地烧给他。

    不过这时,我已经喜欢杜甫了。少年时不喜欢他,那是我涉世太浅,也是我与这位大诗人的缘分还没有到。改变来得非常彻底而轻捷。那是到了三十多岁,有一天我无意中重读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发现诗里写的不仅是杜甫,简直就是我自己,亲历了那五味杂陈的一幕——二十年不见的老朋友蓦然相见,不免感慨:你说人这一辈子,怎么动不动就像参星和商星那样不得相见呢?今天再见可都不年轻喽,彼此都白了头发,老朋友竟然死了一半。没想到二十年了,我们还能活着在这里见面,当年你还没结婚呢,如今都儿女成行了。见一面实在不容易,今晚就好好共饮吧,明天就要再分别世事难料,命运如何,便两不相知了。

    这样的诗,杜甫只管如话家常一般写出来,我却有如冰炭置肠,倒海翻江。

    就在那个秋天的黄昏,读完这首诗,我流下了眼泪,我甚至没有觉得心酸、感慨,眼泪就流下来了。奇怪,我从未为无数次击节的李白、王维流过眼泪,却在那一天,独自为杜甫流下了眼泪。原来杜甫的诗不动声色地埋伏在中年里等我,等我风尘仆仆地进入中年,等我懂得了人世的冷和暖的那一天。

    我不禁对父亲由衷地点头:你说得对,老杜“着实好”!

    那一瞬间,一定要用语言表达,大概只能是“心会”二字。

    也许父亲会啼笑皆非吧?总是这样,父母对儿女多年施加影响却无效的一件事,时间不动声色、轻而易举就做到了。

    此刻的我,突然担心:父亲在世的时候,已经知道我也喜欢杜甫了吗?我品读古诗词的随笔集《看诗不分明》出版时已经是2011年,父亲离开快五年了。赶紧去翻保存剪报的文件夹,看到了自己第一次赞美杜甫的短文,是2004年发表的,那么,父亲是知道了的——知道在杜甫这个问题上,我也终于和他一致了。真是太好了。

    岁月匆匆!父亲离开已经十年。童年时的唐诗书签也已不知去向。幸亏有这些真心喜欢的古诗词,依然陪着我。它们就像一颗颗和田玉籽料,在岁月的逝波中沉积下来,并且因为水流的冲刷而越发光洁莹润:今人爱不释手。

    读好的中国古诗词我一向看作是中国人的大福利。作为一个不能免于郁闷和忧虑、时常觉得活得辛苦的中国人,我觉得多读古诗是让自己“平民愤”、寻找心理平衡的一大妙法,在我们心情的起伏里、人生的转折处,古诗词可以帮忙。《看诗不分明》这个书名其实就来自我家两代人共读的《乐府诗选》,出自这两句:“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这两句诗多好啊——芙蓉就是莲,隐于雾中,看不分明,“莲”又和“怜”同音双关,“怜”者,爱也。这是陷入感情的人患得患失的心情,用流行歌曲唱出来就是“你到底爱不爱我”?用微信表情表示,就是长草颜团子扯花瓣卜感情卦,这一瓣,“不爱我”,再一瓣,“爱我”。一代代的纠结不会完,幸亏花瓣也是扯不尽的,因为繁花一片,永远开在杜甫的诗里——“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看似自顾自享受作为“杜粉”的快乐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作者。 B . 晚餐后,父亲常常独自沉醉在吟诵杜甫诗歌的境界里,作者为之深受感动。 C . 首段引起下文,概述作者自小跟父亲一起谈论古诗的往事,奠定了文章感情基调。 D . 文章既深情追忆父亲又写了人到中年的心境,饱含着人生路上的诸多感慨。
    2. (2) 结合文段,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们就像一颗颗和田玉籽料,在岁月的逝波中沉积下来,并且因为水流的冲刷而越发光洁莹润,令人爱不释手。

    3. (3)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引用杜甫诗句的妙处。
    4. (4) 作者对杜诗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请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启示。
三、写作。(50分)
四、附加题。(8分)
  • 13. (2023九上·广州期末) 阅读《水浒传》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上下寻人虎饥渴,一掀一扑何狰狞!

    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

    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猩红染。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

    近看千钧势有余,远观八面威风敛。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1. (1) 请补充文段(一)A 处的人名:。“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是
    2. (2) “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体小说的一大特点,请概述与文段(二)诗词相关的故事情节。
    3. (3) 同是为民除害,为什么李逵杀四虎反而没有武松杀一虎出名?请结合文段(三) 和小说相关内容列举你认为有说服力的几个原因(至少两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