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2023年中考历史适应性考试模拟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7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3·深圳模拟) 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
    A . 贵族对村民有监护义务 B . 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 . 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 . 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 2. (2023·深圳模拟) 英国于2016年6月23日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9%,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盟,英国“脱欧”说明了(   )
    A . 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 B . 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存在利益冲突 C . 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 D .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 3. (2023·深圳模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
    A . 制度创新 B . 武力掠夺 C . 民主强国 D . 和平崛起
  • 4. (2023·深圳模拟) 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共和制民主国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机遇。经过班内同学小组讨论,形成了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组观点最为科学?(   )
    A . 甲组:美洲孤立于欧亚大陆先进文明,没有经历封建社会 B . 乙组:欧洲先进的工业文明与疆土辽阔的现实需要结合,造就了联邦共和制 C . 丙组:与欧洲隔离,免于欧洲干涉,有助于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D . 丁组:美国独立后的国内政治斗争使然
  • 5. (2023·深圳模拟)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   )
    A . 保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 B . 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 C . 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 D . 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
  • 6. (2023·深圳模拟) 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
    A . 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 B . 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 . 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 . 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 7. (2023·深圳模拟) 学者茨威格在《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一文中指出:“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 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以下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列强继续争夺世界霸权 B . 各国矛盾没有根本上解决 C . 国际联盟维护和平作用有限 D . 美国国会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 8. (2023·深圳模拟)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中有这样的描述:“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 . 三权彼此分立 B . 分权制衡的原则 C . 依法治国的理念 D . 最高法院有立法权
  • 9. (2023·深圳模拟)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 B .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C . 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D .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 10. (2023·深圳模拟)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 11. (2023·深圳模拟) 1888年,一位热衷于殖民主义的访客在德国首相俾斯麦面前摊开一大张非洲地图,指着地图说明当地的资源有多么丰富。俾斯麦表示:“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 . 意在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 B . 当务之急是实现统一 C . 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缘政治 D . 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
  • 12. (2023·深圳模拟) 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
    A . 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 B . 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 C . 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 D . 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
  • 13. (2023·深圳模拟)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 . 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 . 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 . 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 .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 14. (2023·深圳模拟) 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
    A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 . 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C . 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 . 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
二、非选择题
  • 15. (2023·深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材料三: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请将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用示意图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 (2) 据材料三,说明拿破仑对外贯彻了哪些“基本原则”?其这样做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3. (3) 综上所述,反映了当时世界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16. (2023·深圳模拟) 技术推动变革

    材料一:


    材料二:

    手工工场

    现代工厂

    16世纪,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商人向劳动者提供原料,统一配备生产工具,工人在同一点集中劳动,分工合作。劳动者不再与市场发生关系,实际变成雇佣工人。手工工场管理制度较为松散,生产效率有限。

    进入19世纪,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它建立在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使用机器的基础之上,是大规模集中生产的工业组织。以雇佣工人为主体,工人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生产效率较高。

    材料三:(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不断深入最终延伸至体育领域,引起英国原有城市市民的体育休闲方式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体育休闲的群体由少数贵族转向多数民众,淡化了传统体育的贵族化色彩;传统的宗教节日活动的衰落、新假日条例的实施和工作时间的固定,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休闲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社会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得到了提升,运动环境也得到改善;民众的体育活动内容在政府的控制下和中产阶级的影响下脱离原有的野蛮而变得文明。

    ——摘编自张玲《英国工业革命与现代体育休闲》

    1. (1) 将材料一中 ①  ②  ③ 处分别填写上恰当的内容。
    2. (2) 依据材料二,写出手工工场与现代工厂的异同。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体育休闲活动所呈现出的特点。
  • 17. 一部棉花史,半部世界史。

    材料一: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

    ——王希《棉花帝国》中文版序

    材料二:12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为欧洲第一个棉花集散中心。然而,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原棉和棉纺织品的流转,打击了威尼斯的棉花产业。雪上加霜的是,1589年,英国商人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获得了影响深远的贸易特权。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材料四: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的棉花种植和纺织生产呈现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状态是如何发生改变的。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威尼斯棉花产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棉花最有可能出现在“三角贸易”中哪一行程?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英国棉产品出口价值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 18. (2023·深圳模拟)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国际主义联合的出现构成了20世纪民族独立与反霸权运动有别于19世纪的重要特性,并真正将这一运动导向了一个新的、试图建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的方向。换句话说,与那种西方中心的、试图通过自上而下制度设计而达成的“世界和平”构想不同,来自第三世界的反抗政治实践,通过不断的抗争与联合的形式,自下而上地保卫并推进了《联合国宪章》中所保证的平等权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国际会议协商而自上而下制定的那种新世界平等理想,不断遭到来自强权政治与实力政治的挑战。

    ——殷之光《国际主义:从第三世界独立历史出发的普遍性世界秩序叙事》

    1. (1) 据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给了欧洲扩张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何作者认为欧洲的霸主地位的时间止于1914年?
    2. (2) 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
    3. (3) 据材料三,分析第三世界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特点,并指出其推动新秩序建立的方式。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际力量对比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这一主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19. (2023·深圳模拟)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材料一:一个作坊通常是一个行东(作坊主)带一两个帮工和几个学徒,连同行东家属共同劳动,自产自销,以交换其他生活资料。手工作坊的生产,是在行会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的。

    ——《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当十五世纪羊毛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便有大批经商的工业家出现;他们采购羊毛,分配给梳毛工人、纺织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工人;付他们以工资,叫他们分别工作,制成成品,然后收集起来,销售于国内外各地。

    ——《世界通史》

    材料三:

    18世纪末的英国纺织工厂

    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四: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企业合作,展示了由2名工人和6台机器人组成的“混合编队”共同为飞机机体和机翼焊接铆钉。其中,机器人完成重复性和高强度的工作,同时对移动零部件、监控周围环境等流程进行记录和优化;工人则主要借助增强现实眼镜,负责生产细节调整和质量控制。该项目高级研究员蒂姆•施瓦茨说:“人工智能的应用减轻了工人的负担。长远看,还能帮助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带来的挑战。”

    ——新华网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手工作坊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十五世纪欧洲羊毛工业发展的表现。
    3. (3) 依据材料三,说出18世纪末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四,谈谈人工智能给工厂带来的影响。
  • 20. (2023·深圳模拟)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不可避免地相当高昂。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那样的“身高五英尺五的小民族”反抗德国人明目张胆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而开展的一次运动。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牛津英国通史》

    材料二: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指出,将保证欧洲的破碎化作为美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他说:“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第一道防御线是一系列岛屿,我们期望通过海军、陆军和飞机阻止日本统治整个太平洋,并防止他们接近南美洲的西海岸……”接着罗斯福计算了一下目前欧洲还剩下二十几个独立国家,说“但如果德国和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再保持下去,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共同的或各自的成功步骤再继续下去,它们将不可能独立。它们会失去独立。”

    ——摘编自王斯德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历史文件资料集》

    材料三:我国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由来已久。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应该为冷战爆发负主要责任。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有学者强调英国在冷战开始中的作用,认为英国才是冷战的实际策划者和发动者。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府参战的理由及其真正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这篇“内部讲话”的核心观点。
    3. (3) 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 21. (2023·深圳模拟) 工业革命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革新发端于英国纺织业,它的根基是一个足够庞大的需求市场,一个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从业者群体,以及能够持续予以创新者经济回报的宽松投资机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大事记

    1831年  美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

    1869年  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的制造技术

    1879年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1883年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84年  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1885年  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高端制造装备产业是社会实现工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基石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高端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生产、组装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并且依托信息化技术,改变了高端制造装备业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服务方式。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互联创新、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悄然来袭,本次科技革命的智能化程度,很有可能颠覆了很多旧式生产制造模式,促进高端制造装备生产和制造全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一体化。

    ——摘编自肖婷等《信息化、智能化对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革新发端于英国纺织业”的原因。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信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历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