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2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3-13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2) ,恨别鸟尽心。,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3)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 (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 (5) ,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6. (6) 《饮酒(其五)》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但闲静无忧的原因的句子是“。”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 rè得像温室。
    2. (2)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tái hén一寸深。
    3. (3)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qiǎo miào jué lún
    4. (4)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bù zhé bù nǎo,对抗着西北风。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草鱼切片轻烫,人口即化,极度鲜腴 B . 我们矗立在山坡上,静静地望着远方的夕阳。 C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 .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地带领人民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删掉“ 在”和“下”) B . 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C . 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D . 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 使观众”)
  • 5.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据央视网报道,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停泊轨道开展环绕探测,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这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1. (1) 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 (2) 任务二:请从新闻中筛选信息,把火星探测时间轴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15个字)

      ①火星探测任务立项

      ③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

      ⑤探测器着陆火星成功

      2016年

      2020年7月23日

      2021年2月10日

      2021年2月24日

      2021年5月15日

       

    3. (3) 任务三:下列能够表现(A)文段中的“我”从小就具有反抗意识的事例是(   )。

      (A)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我的同志们,结果错过了。我回到湖南,很猛烈地推动工会的工作。

      (B)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主力到达贵州遵义。在随后的四个月,红军几乎不断地行军,并且进行了最有力的战斗。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并且打破了粤、湘、桂、黔、滇、康、川、甘、陕地方军队的堵截,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陕北,扩大了目前在中国的大西北的根据地。

      A . 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B . 面对父亲的“独断专行”,敢于引经据典反驳 C . 二十一岁时因家庭纠纷一怒出走 D . 带领农民攻打屯粮的大地主
    4. (4) 任务四:《七律·长征》一诗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请结合(B)文段,谈谈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除选文外,再概述一个事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体现。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南海 ,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以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遂率子孙担者三夫

      一反焉

      ③汝之不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富

      ②吾欲南海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5. (5)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日本多数学校发布手机禁令,要求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英国卫生部门则建议,16岁以下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正在引起各国的关注。

    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的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有信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荧光屏幕会对眼部造成损伤,手机信号辐射的影响也证据不足,但全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发病率提高。这主要与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有关。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容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都在走“下坡路”,降幅在2-3岁,配镜度数则不断攀高。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我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由1970 年的不到1/3上升到如今的将近4/5。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与此同时,青少年患“手机瘾”者日益增多,过分依赖手机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手机瘾”者因过度使用手机内心反而变得更加孤独,影响人际关系。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视频、聊微信、玩游戏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影响了学习、生活。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另外,网络中的虚拟刺激弱化了未成年人对现实亲情、正义感以及道德感的感知,容易被错误价值观所误导……凡此种种,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

    材料四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学校要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手机管理措施。

    据此,福建省教育部门要求所有中小学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科学制定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疏堵结合,有效引导。如厦门双十中学仅限学生携带非智能手机,且须放进每个教室专门开辟的“停机场”统一管理。而厦门六中的做法是,对于有特殊原因的同学,在家长同意之后提交书面申请,经班主任、年段、德育处三级审核之后方可携带手机入校,并按照规定在固定的时间和区域内使用。学校在非教学区设立专门手机柜进行统一保管。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福建日报)

    1. (1) 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教育部印发通知并再次强调学校要按照“有限带人校园、禁止带人课堂”的要求,细化手机管理措施。 B .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一系 列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C . 厦门六中要求学生即便是有特殊原因获准带手机进校的,也必须按要求定点和定时使用。 D . 福建省教育部门要求所有中小学统一制定科学、 合理的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疏堵结合,有效引导。
    2. (2) 材料一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3)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青少年过分依赖手机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第一幅画

    张晓风

    ①上中学时,我住在台湾南部一座阳光过盛的小城。整个城充满流动的色彩。春天,稻田一直蔓延到马路边,那浓绿,绿得让人凝滞。稻子一旦熟了就更过分,晒稻子可以纷纷晒上柏油路来,骑车经过,仿佛碾过黄金大道。轮到晒辣椒的日子,大路又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场”。至于凤凰树,那就更别提了,烈焰腾腾,延烧十里,和这座城里艳红的凤凰花相比,其他城市的凤凰只能算是病恹恹的野鸡。

    ②太绚丽了,少年时的我对色彩竟麻木起来。

    ③而且,那城充满气味,一块块的甘蔗田是多么甜蜜的城堡啊!大桥下的沙地仿佛专为长西瓜而存在。果实累累的芒果树则在每户人家的前庭后院里负责试探好孩子和坏孩子。野姜花何必付钱去买呢?那种粗生贱长的玩意儿,随便哪个沟圳旁边不长它一大排?

    ④然而,我是一个有几分忧郁的小孩。两张双层床,我们四个姐妹挤在十六七平方米大小的屋子里。在拥挤的九口之家里,你还能要求什么?院子倒是大的,高大的橄榄树落下细白的花,像碎雪。橄榄熟时,同学们都可以讨点“酸头”去尝,但我恨那酸,觉得连牙齿都可以酸成齑粉。

    ⑤渐渐地,我找到一点生活的门道。首先,我为自己的上铺空间取了个名字,叫“桃源居”,这事当然不可以给几个妹妹知道,否则,她们会大惊小怪,捧着肚子笑得东倒西歪。但只要不说,也就万事太平。反正,这是我的辖区,我要叫它“桃源居”,别人又奈我何?

    ⑥然后,不知道从哪里,好像是银行,我弄到一份月历,月历上有一张莫奈的画。我当然也不知这莫奈是何许人也,把Monet用英文念了几次(法文当然是不懂的),觉得怪好听的,何况那画面灰蓝灰蓝的,有光,光却幽柔浮动,跟我住的那座城里晒得人会冒油的太阳截然不同。

    ⑦欧洲,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在那个年代,异地几乎等于月球那么遥不可及。

    ⑧我去配了一个镜框,把画挂在我那“疆域”只及一块榻榻米的“桃源居”里,心里充满慎重敬谨的感觉,仿佛一下子,我就和这个文明世界挂起钩来。有一幅名画挂在我的墙上,我觉得我的上铺跟妹妹她们的铺位显然不同了,她们的床只是床,而我的,是悬有名画的“艺苑”。

    ⑨这是我拥有的第一幅画,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也是我唯一拥有的画。莫奈,也成了我那个阶段最急于打探的一个名字。后来,我果真看到他的资料,原来是印象派画家。印象派画家是什么?对三十年前南方小城的中学生来说好像太艰涩,但我已经很满意了,原来我一眼看中的日历画,果真是件好东西呢!

    ⑩那样灰蓝的画面,现在想来,好像忽然有点懂了,其中灰蓝部分透露出的是无比的沉静安详。但由于灰蓝之外,有那么一点仿佛立刻要抓到而又立刻要逃跑的光,所以画面便有那么些闪闪忽忽像夏夜萤火虫般的光质。东方的绘画关在线条,但对那光,便只好用大片金色去弥补,可惜金色富丽斑斓,像温庭筠的词里所写的“画屏金鹧鸪”。日本人也爱用金色敷抹屏风,但太绚丽的东西,最后总不免落入装饰趣味。一旦沦为装饰,就难免有小气的嫌疑。

    ⑪莫奈的光却是天光,十分日常,却又是长长一生中点点滴滴的大惊动,仿佛要有光,就有了光。

    ⑫是的,就有了光。当年那个小女孩,只拥有四分之一寝室的灰姑娘,竟因一幅复制的画,忽然拥有了百年前黎明或正午的渊穆光华,拥有了远方的莲池和池中的芬芳。她因挂了一幅画而发展出一片属于美的“势力范围”,她的世界从此变成一个无阻无碍的世界。

    ⑬啊!我想今年春天我要去看看莫奈,我要去博物馆向他道一声“谢谢”。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当年把钉子钉入墙壁,为自己挂上第一幅画的感觉。

    (选自《读者》2021年第7期)

    1.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环境

      ‘我"的心理

      上中学时,“我”住在充满色彩的小城

      满意、自得

      将月历上莫奈的画挂在墙上

      顿悟画作对自己的影响,决定春天要去博物馆看莫奈

    2. (2)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加点词的妙处。

      大桥下的沙地仿佛专为长西瓜而存在。果实累累的芒果树则在每户人家的前庭后院里负责试探好孩子和坏孩子。

    3. (3) 文章以“第一幅画”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4. (4) 阅读课上有同学推荐了这篇文章,在对于文章主旨的讨论环节中,老师在黑板上为大家提供了思考方向(如有其他独到的收获也可以写),请你结合上文,选择一个思考方向,将自己的分析理解写下来。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朱德的母亲虽然出身贫寒,却用一双手幸福了家庭,成就了儿子;居里夫人虽历尽艰苦,却用一双手开创了放射学,造福了人类;逆行抗疫者们虽身处险境,却用一双手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安全了亿万人……这一双双手,或改变命运、成就自己,或造福社会、美丽世界。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双手,给过你触动?

    请将“一双的手”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立意自定,不少于500字。

    ⑶不抄袭,不套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