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民观 | 赋税观 | 节俭观 | 生态观 | 诚信观 | 货值观 |
居敬行简 | 敛从其薄 | 宁简毋奢 | 取物有节 | 无信不立 | 待贾而沽 |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俄国 |
1871-1873 | 0.5 | 34.7 | — | — | 0.2 |
1881-1883 | 3.7 | 23.8 | — | — | 0.2 |
1891-1893 | 4.5 | 20.4 | — | — | 0.6 |
材料: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他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康有为主张“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