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19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具体科学之母"

    ③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④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时代的中国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 2022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将建设人与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湿地的珍爱和保护( )

    ①表明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具有物质性

    ②证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和演化的产物

    ③启示我们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④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 大多数恒星因为距离我们非常遥远,被人们看作是位置不变动的发光点。科学家根据大熊座的七颗恒星切向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推断出十万年前后其形状的演变(如右图)。这主要表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②意识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正确认识世界

    ③物是人精神的外化,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农谚有云,“七月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样样丢”“早立秋,满山丢”“早立秋,灰溜溜”。因为如果“晚立秋”,无论是夏收作物还是秋收作物,都有足的移的生长时间和热量,作物长势好,产量自然高;而如果“早立秋”,天气过快转凉,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不充足,长势受影响,产量就会跟不上。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农业谚语( )

    ①意味着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②表明农业生产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

    ③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表明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报春苣苔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克隆技术,舍弃传统的种子培育方式而选用叶片培育,成功繁育出报春苣苔,并将上万株迁回了野外石壁。报春苣苔能实现野外回归,是因为(   )

    ①实践手段的发展提高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②人们理性认识的深化推动了事物的质的变化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了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人们根据事物的必然联系建立了人为事物的联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2022年11月20日,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本届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是一条会飞的充满动感的头巾,灵感源于阿拉伯人标志性的头巾,既美观又很有中东特色。拉伊卜的设计(   )

    ①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说明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④体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7. 2022年11月1日,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在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在起是步阶段就规划好的“三步走”最后一步即将落定,但中国空间站的建成绝不意味着终点,相反.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新的起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表明( )

    ①事物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②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2年11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都希望推动双边关系止跌回稳。虽然摩擦和争论不断,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关系,是任何人为因素所不能左右的,两国关系总会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这反映出(   )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②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是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的

    ③矛盾的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同一性转化

    ④矛盾即对立统一,对待中美关系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现代化寓于现代化道路之中,并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出来

    ②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国家提供选择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③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指导下分析现代化共性,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把握中国式的现代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理解现代化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2高二下·南宁月考) 外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度空间,也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我国在加速航天事业发展方面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我国成功实施载人航天战略(     )

    ①用事实佐证了人类终有一天可以穷尽太空的奥秘

    ②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

    ③反映了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表明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支配?在“窑洞对话”中,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党的自我革命。由此可见(   )

    ①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②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2022年11月4日,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表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②经济基础一定要服从服务于上层建筑

    ③要调整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④先进的上层建筑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2高二上·荆州期末) 在宁夏,全省7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支出9300多亿元,办成了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在湖南,全省所有县市区半小时可上高速公路,25户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在河北,全省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143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0634个…。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民生数据引人注目。这表明,我们党(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②坚持以群众观点为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③坚持以群众路线为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④以群众观点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2高三上·大连期末) 2022年10月1日,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开幕。展品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用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由此可见(   )

    ①文化源于政治经济又促进政治经济发展

    ②任何精神现象都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中

    ③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④文化创作要讴歌和展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3·浙江) 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热播热议的«典籍里的中国»«中国国宝大会»«一馔千年»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精华进行“点状”萃取,或主打典籍、或主打文物、或主打美食,再通过故事化叙事、视听化奇观、情感化激发,实现符合当代人认知习惯、审美要求、价值标准的转换,进而唤起观众对中华文化浩荡岁月和代际沉淀的共情.上述节目的成功在于( )

    ①适应了当代人的认知审美方式,拓展完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让传统文艺成为当代人的日常体验,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③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④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北斗卫星导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中国北斗建设者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和意志,披荆斩棘、接续奋斗.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北斗系统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融入基础设施,进入大众应用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为卫星导航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1. (1)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中国北斗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
    2. (2) 北斗系统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特点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18. 材料:2022年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经大会同意写入党章。

    斗争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新时代10年,我国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敢于斗争的结果。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1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民间文学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等。

    作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柴胡制剂方法,传承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广州某制药企业在小柴胡制剂方法传承人的带领下,将原来的“人参方”“党参方”加以改进,并传承古法将药物浓缩,研制出工业方“小柴胡颗粒”。患者以温水溶解即还原为汤剤,这既便于携带和服用,又保留了古法制剂的功效且口感清甜,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中药的印象。如今,该小柴胡颗粒销售额持续增长已接近5亿元,小柴胡制剂方法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有人从上述制药企业的成功中得出结论:“唯有充分挖掘经济价值,方能更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多年以来,月球一直以正面对着我们,这导致人们对其背面有着无限幻想。有人觉得月背上有外星人的基地,有人觉得月背有远古太阳系的秘密,总之众说纷坛。直到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这一切的谜题才有了答案。在过去15年里,中国已经成功地执行了5次探月任务,从嫦娥一号到五号,进行了绕月、落月、采祥返回,包括有史以来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

    2022年11月“嫦娥五号”月研究证实了月壤中存在撞击成因亚微米级磁铁矿的存在,为学术界关于月壤中可能广泛存在原生磁铁矿的猜测提供了直接证据,为更加全面地认识月壤的形成与及月亮时空演化历史提供指导

    材料二: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30年来航天事业成就瞩目,“神舟”“嫦娘”“祝融”“羲和”……大国重器,承载了一代代国人的梦想,它们饱含深意的名字和设计者背后的故事,透露着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勇气,当中华文化遇上硬核科技,可以感受到大国重器的中国式浪漫:

    ①载人航天:神舟,“神奇的天河之舟”

    ②探测月亮:嫦娥传说中奔月的仙女

    ③探测火星:祝融,传说中最早的火神。

    ④探测太阳:羲和上古神话的太阳女神……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反复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对月球的认识为什么会越来越深刻。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请对“神舟”“嫦娥”“祝融”“羲和”等大国重器的硬核浪漫进行“文化解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