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3节 耳和听觉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02 浏览次数:6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 . 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 . 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 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 2. 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
    A .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 .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 3. 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收音机的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收音机中传出的优美的乐曲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B . “小人”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 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越剧烈,说明物体的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D . 关掉收音机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 4. 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响度的是( )
    A . 声如洪钟 B . 曲高和寡 C . 悦耳动听 D . 余音绕梁
  • 5.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自制的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玻璃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B . 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依次升高 C . 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由玻璃瓶内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 . 用同样的方法向瓶子里吹气,从左到右发出声音的音调依次升高
  • 6. 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 . 大脑 B . 耳蜗    C . 听小骨 D . 鼓膜
  • 7. 当你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
    A . 鼓膜的振动 B . 听小骨的振动 C .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 . 神经冲动的传导
  • 8. 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 )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④②①③⑤ C . ④①②③⑤ D . ④③①②⑤
  • 9. 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身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 . 嚼饼干的位置离自己耳朵近 B .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 . 自己听到的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 . 饼干太干了
  • 10. (2021七下·越城期中) 2018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MV红遍网络,唱者激情无限听者观者动容,激发人性中真实、温暖、朴素的爱国情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B . 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C . 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D . 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 11. (2022七下·杭州期末)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B . 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形成听觉的部位在耳蜗 C . 飞机起降时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 . 青少年听音乐时应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
  • 12. (2022七下·嘉兴期末) 如图是北京冬奥会上合唱团演唱《奥林匹克颂》的场景。根据人声音的不同特点,合唱团常分为高音部和低音部,这是依据不同人的声音(   )

    A . 音调不同 B . 音色不同 C . 响度不同 D . 声速不同
  • 13. (2022七下·乐清期中) 如图为耳的结构,某人乘船时会晕船,这与下列耳的哪个结构有关(   )

    A . B . C . D .
  • 14. (2022七下·余杭期中)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拔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 . 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C .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的关系 D .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的关系
  • 15. (2022七下·余杭期中) 科技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机器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当幼教机器人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器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 . 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他们的响度不同 C .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16. (2022七下·临海期中) 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 减小噪声污染 B . 减小大气污染 C . 绿化美化环境 D . 减小水污染
  • 17. (2022七下·温州期中) 人得了咽喉炎容易引发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细菌和病毒会经血液流到中耳 B . 细菌和病毒会经外耳道进入中耳 C . 细菌和病毒会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D . 细菌和病毒会经鼻泪管进入中耳
  • 18. (2022七下·义乌期中)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震耳欲聋”描述的是音调高 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
  • 19. (2022七下·龙游月考)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B .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C . 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 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 20. (2022七下·诸暨期中) 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 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 . 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 21. 图甲是某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 . 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 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 .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 22. (2021七下·西湖期末) 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组音乐的频率,通过讨论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 .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 .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 .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低 D .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色越好
二、填空题
  • 23. 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下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1) 能够产生振动、传导振动的结构分别是[]和[]。 
    2. (2) 人晕车是由于位于耳中的感受器[]和[],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3. (3) 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而听觉是在形成的。 
    4. (4) 幼儿的咽鼓管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填“外”“中”或“内”) 耳发炎。 
  • 24. (2023八下·鄞州期中) 音乐小组的几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根据波形图可以知道:三种乐器具有相同的,不同的。(均填“音色”或“音调”)

  • 25. (2022七下·仙居期末) 如图是去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 (选填“音色”、“音调” 或“响度”)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 26. (2022七下·余杭期中) 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 (1)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2.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壁”),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3. (3)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填字母)。 
      A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 27. (2022七下·萧山期中) 如图所示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 (1) 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 (2) 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3. (3) 将钢尺伸出桌边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8. 超声波和次声波: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大多数人的听觉范围是 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蝙蝠利用捕食。
  • 29. (2021七下·新昌期末) 2020年10月14日上午8点,新昌县首届全民健身季启动仪式暨江滨健步走活动在江滨公园隆重举行,现场的干部职工引吭高歌《歌唱祖国》。如图是健步走时的部分画面。

    1. (1)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选填 “音调”、“响度”或“音色”)
    2. (2) 岸边大量的树木在 (选填“声源处”、“人耳处”或“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而使生活环境更安静。
  • 30. (2021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管,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不一样,小龙同学发现: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 越低。小龙在查阅资料后终于弄懂了口吹笔套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笔套内的空气柱。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吹笔套管产生声音的音调跟有关。
    2. (2) 事后小龙根据这个实验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如图),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
三、实验探究题
  • 31. (2022七下·上城期中)             
    1. (1) 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目前,隔壁小区进行施工,白天总能听到一些声音,这对上课的大家来说属于噪声,老师会让同学关上门窗,是在减弱噪声(选填“声源 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2. (2) 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

      生活习惯,遇到巨大声响时,正确的做法是

    3. (3) 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 . 甲和丁 B . 甲和丙 C . 丙和丁 D . 乙和丙
    4. (4) 图甲是某手工艺品,由竹筒(A、B 两端开口,C 处开一小口)和“活 塞”组成。将“活塞”从 B 处塞入,在 A 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 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 . 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 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 .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 32. (2021七下·杭州期中)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 (1) 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     
      A . 声音具有能量 B .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 声音由振动产生
    2. (2) 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3. (3) 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