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3-13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15分)
    1. (1)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2. (2) 非不喝然大也,。(《庄子》
    3. (3)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庄子》)
    4. (4)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无衣》)
    5. (5) 江流宛转绕芳甸,。(《春江花月夜》)
    6. (6) 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
    7. (7) 纵使相逢应不识,。(《江城子》)
    8. (8) 天之将丧斯文也,。(《论语》)
    9. (9)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论语》)
    10. (10) 为仁由己,?(《论语》)
  • 2. (2022高二上·上海期中) 疫情防控需要,各大公共场所都贴出“戴口罩”的提醒,但是很多地方都错写成“带口罩”,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不久前发布了“2021 年十大语文差错”。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奥运会赛场上的激烈比赛令观众血脉偾张。 B . 赓续伟大的文化传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C . 志愿者们为封闭小区群众送上生活必须品。 D . 某知名人物因为违法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 3. (2022高二上·上海期中) 将下列语句连接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下文画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在研究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乡土中国文学中的根本性问题。众多的农民形象群体的审美塑造显现了一种独异的乡土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张丽军《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后记》

    ①各个农民形象群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审美嬗变?

    ②现代文学何以出现那么多的农民形象群体?

    ③作家在现代文化思潮中形成了怎样的农民观,是如何进行审美想象的?

    ④在乡土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认识乡土中国的?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④②③①
二、阅读理解(65分)
  • 4. (2022高二上·上海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我们无意也无须夸大任何一部经典在历史进程中的真实作用,但对于“四书”这样的典而言,最为可怕的反倒不是“推明”和“阐扬”,而是“低估”和“歪曲”。

    ②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朱元璋删《孟子》”。明太祖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既不得不尊重“四书”在王朝政教体系中的经典地位,又 不惜动用手中的“绝对权力”,对《孟子》中诸如“民贵君轻”“土芥寇仇”“独夫民贼”之类训诫共八十五条予以“删削”或“腰斩”,仅留下了一百七十余条供天下士子诵读。

    ③这一史实告诉我们,“四书” 不仅不是“养成奴性人格”的渊薮,其内在凝聚的“道”的能量,反而使其成了涵养士人节操、培植文化生命、唤起天道敬畏、制约皇权膨胀的肥沃土壤。

    ④换言之,在代表世俗权力的“势统”与代表天道信仰的“道统”的现实博弈中,“势统”要想获得其政权“合法性”,依旧不得不借助“道统”的加持和护佑——这是“道尊于势”的儒家价值理想自始至终都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明证。从这一角度说,承载“道统”理想的“四书”之于元、明、清之际的中华文化,几乎可谓是虽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却足以“维系斯文于不坠”的定海神针和中流砥柱!

    ⑤我们固然可以批判皇权专制对圣贤经典的利用,使经典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维护政权稳定的意识形态教条,但是,如果我们尚有基本理性,就绝不应该倒果为因,认定经典之所以被统治者利用,乃是因为其本身“有毒”!

    ⑥退一步说,即便经典真的“有毒”,那也应该是“药毒”,而非“病毒”。而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借经典以自重,不过是因为他们自知“有病”——中外各种专制制度无不自带“病毒”——所以要用一剂“祖传秘方”般的良药来“对症下药”,“以毒攻毒”。

    ⑦至少,他们要向民众展示一种姿态,表明自己是“奉天承运”“应天顺人”“尊道行道”的,绝不至于昏聩到“讳疾忌医”的地步,如果有必要,他们甚至愿意“刮骨疗毒”!

    ⑧遵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逻辑,拥有现代理性的我们,当然可以甚至必须对历代专制统治者的这些“美言”表示怀疑,但我们就算再怀疑,也不应该殃及无辜——我们不能因为说话者失信,就将“美言”或“经典”本身也一概否定。

    ⑨如果把经典比作良医,救死扶伤乃是其天职,对病患自当一视同仁,岂能因求医者有道德缺陷,就拒之门外,见死不救?又或者,岂能因恶人利用良医为自己治病,就认为这良医是庸医甚至恶医了呢?

    ⑩所以,经典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完全不损经典本身之价值,甚至恰是从反方向印证了其价值。同理,今天的人因为不明此理,而对经典妄下雌黄、极力诟病,除了证明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外,又于经典何伤呢?

    材料二

    ①“四书”所建构的,是一个立足于“人道”去体察“天道”,并致力于将“天道”下贯于“人道”,再以“人道”去承载“天道”的精神“道场”和思想世界。

    ②更有意味的是,如果我们把“四书”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就会产生一种“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格式塔”效应。你会发现,宋儒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单独挑出来,使之与《论语》和《孟子》相绾合,实在是一种“再造经典”的创举和壮举。而使这四部经典有效且有机贯穿的,正是一个大写的“道”字!

    ③可以说,朱熹殚精竭虑以注“四书”,本身就是一个在“      “中逐渐“      “ , 又借四书”以“      ”和“       “的精神探险,其心路历程之所以卓绝伟大,就在于他是站在整个民族的“精神巴别塔”上,以“人心”体察“天心”和“道心”,以“物理”求得“天理”和“道理”。

    ④所以,“四书” 的汇聚,绝不是简单的“文本叠加”,而是把《论语》中子贡所“不可得而闻也”的“性与天道”等“大哉问”,通过《大学》《中庸》和《孟子》的“义理诠释”进一步酝酿、发酵、激活,并最终产生了一种类似"核聚变反应”的神奇裂变。

    ⑤儒学,正是经过这样一种更具形而,上品格的“理学转型”,才终于能够上达“天道”,下启“人道”,实现了相对于先秦“轴心时代”的又一次“哲学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四书”又几乎可谓是一部“究天人之际”、“参赞天地之化育”的伟大“道书”!

    1. (1) 以下对材料一第2段“朱元璋删《孟子》”的例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承接首段“四书”被“低估”“歪曲”的说法。 B . 体现“四书”作为经典在政教体系的重要地位。 C . 证明代表天道信仰的“道统”可以超越“势统”。 D . 从侧面论证“四书”对于士人人格养成的价值。
    2. (2) 以下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二第3段,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修道  悟道  明道  传道 B . 悟道  修道  传道  明道 C . 修道  悟道  传道  明道 D . 悟道  修道  明道  传道
    3. (3) 以下不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
      A . 阅读“四书”,要怀着对经典的崇高敬意。 B . 阅读“四书”,重在理性反思书中的糟粕。 C . “四书”是历代先贤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D . “四书”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哲学性。
    4. (4) 材料一中对于“经典有毒”这一说法的反驳很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5. (5) 以上材料选自一本书的序言,请据此推断,以下哪一种目录的编排方式更符合本书的写作理念,阐述你的理由。

      A第一讲道之本源第二讲《大学》之道第三讲《中庸》之道第四讲《论语》之道第五讲《孟子》之道第六讲道之流传

      B第一讲为学之道第二讲修身之道第三讲孝悌之道第四讲忠恕之道第五讲仁爱之道第六讲诚敬之道

  • 5. (2022高二上·上海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湖(节选)

    宁肯

    ①他们蹲在草地上开始用餐,举杯,吵吵嚷嚷。风很大,吉普车停在一旁,两侧的车门都敞开着,听得见风穿车而过的呜呜的响声。他们吵吵嚷嚷。而远处,越过他们模糊的头顶,牛羊星罗棋布,还可以看见一两枚牧人的灰白帐篷。骑在马上的人站在荒寂的地平线上,像张幻影,一动不动,朝这边眺望。然后,就看见了那片蔚蓝的水城。很难想象,在西藏宁静到极点的崇山峻岭中,还隐藏着这样一个遥远童话世界。

    ②现在,阳光远离我们落在湖上。湖水明媚,光滑,我们却掉进苍穹巨大而混乱的阴影里,整个湖盆草原都是这样。这里气候多变,天空布着阴云,呈现出一派莫测高深景象,弄得草原苍绿、深邃,有如大片夜色,一直伸展到湖边才豁然开朗,打开一个蓝色透明世界。这湖光山色,纵非天上,已殊人间。他们高高举起酒杯,杯影与湖光重合,还有刀叉声。

    ③他们都快活而且油腻地笑起来。司机却笑得勉强,他是个军人,酒量很大,表情坚定,不时瞥一眼空荡荡的吉普车,并且每次都把目光停留在我身上,我靠着吉普车不停地抽烟。

    ④我决心已定,就是说我要不顾一切独自去湖边。不错,一“路”上车颠簸得太凶沿着驮盐牦牛踩出的“路”开到这里,再也无法靠近湖边。下车步行呢?一是时间紧,当日还得返回,二是没这个必要。对了,没这个必要。这就是他们反对我的全部理由。如果大家伙儿把各自的满足与怯懦收集在一起,力量当然也貌似强大,再无动于衷的人也会感到孤单无助。这时候就特别需要酒量。好吧,把给我满上的那杯酒,我始终没过去喝的那一杯抓起来,干了!

    ⑤扔下杯子,我径直朝湖边走去了。我知道他们都吃惊地盯着我的后背。我的背部感到了他们还没来得及商量的目光。我走得很快,有点儿像跑。后来竟真的跑起来。不管怎样,我应该快去快回,别叫他们过于难堪,尤其是别让司机,那个挺不错的军人太为难了。我多少有点紧张,但主要还是兴奋。一坨坨刺猬状的玛札草或者叫别的什么草在我脚下咔咔作响,偶尔还能看见一朵暗红色的达玛花,开得并不鲜艳,但在此地也称得上鲜艳了,真像俗话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你不用经意看她就会从老远的草丛里跳进你的眼睛,你还以为发现了一颗红宝石。活佛花开得就普遍了,随处都能看见那一顶顶钻出草头儿的黄帽子。至于点地梅、满天星,那已不是我现在的心情能留意到的了。那得细品,平心静气,屏住呼吸,才能联想到诸如星空、银河,或者童年摇篮曲什么的。总之那属于沉思默想,或半睡眠状态,我这状态不行。我心潮澎湃。我在奔跑。我心里只有一池湖水,只想着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直扑湖边。

    ⑥我已深入草原腹地,视野越发辽阔,荒远,陌生。现在,当我头顶混乱的苍天,当我如此渺小地置身在如此浩瀚的大草原上,我才猛地感到地球确实是圆的,圆得使山脉都显得矮了下去,群山仿佛悄悄后退着,在地平线边缘下面不时地探头探脑,露出几许牙齿一样的银峰,就连海拔七千多米的念青唐古拉主峰在此地也不过才露出半个雪白的脑袋。当然,这里海拔也已近5000公尺。我猛然想起一件事,并且暗吃一惊:据说人在高原切忌奔跑,极容易突然昏厥,乃至暴死。多可怕的说法!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吓唬人玩儿的。

    ⑦当然了, 我还是放慢了速度。

    ⑧我小心谨慎但我无法使自己停下来。时间不多了。一条不宽的河拦住去路。尽管不宽也是条河。这该诅咒的同一条河已经是第三次出来和我做对,它那种流法成心跟你过不去,你不知道下一回它会打哪儿溜出来。河水清浅,冰凉刺骨,全是遥远冰川的雪水。岸边杂草丛生,有蜥蜴隐匿其间,要十分当心。不过躲开了蜥蜴,尾随的鱼群是无法摆脱的,你赶都赶不走,有些胆子大的还会在你的小腿肚.上亲亲热热地咬上几口,那才叫你开心呢!

    ⑨总算过了河。此时满目的湖水真叫人激动。这是最后的冲刺了。我又抑制不住地跑起来。隐隐欲裂的头痛又一次向我发出危险的信号。但我此时就像穿上了“红舞鞋”,想停也停不住……天湖在望,天湖伸手可及!

    ⑩此时,太阳西垂,阳光正从湖上辉煌地赶来,草原沉浸在红色热情的气氛里。大群的水鸟从我和那些欢乐的孩子头顶上掠过,无数双翅膀让湖光山霭托浮着滑翔。没有声响。此刻才体会出地球也是无言的。但滑翔的鸟群里唱出了第一声欢叫,霎时间,天空布满鸟的语言,无色的却又多彩的传说漫天飞舞一一终于,我一脚踏到了浩瀚的湖边!

    ⑪飞翔着的传说变成了宇宙的歌咏,像《欢乐颂》像贝多芬的交响乐戛然而止——我真想一头扎进湖水,扎得深深的,今朝今世再不回头——那里应是沉寂的,又是喧哗的,冰冷的又是炽热的,无色的又是极度绚烂辉煌的——而只要超越那瞬间的迟疑,就会在那属于永恒的一瞬获得欢乐的永生!然而,就在这时候,泪水蒙住了眼睛……

    ⑫也许……生命之泪也许谁都有过。

    ⑬谁都有过的生命达到顶峰时潸然泪下的片刻。这时所觉出的疲劳也许是最感人至深的。那就默默的让泪水横流。老天在上,没人打搅你。那就回味你刚刚开始不久却已创痕斑斑的平生。而现在不过是一部宏伟交响的序曲,它结束了,在你26岁的时候……

    ⑭此时,阳光已经熄逝,水色苍苍茫茫。湖水无言,我亦无言。那么,面对即刻降临的下一轮儿黑暗,我们再见了。

    ⑮再见,纳木措。

    ⑯我转身,朝着大面积的阴影,朝着艰辛的却责无旁贷的人生走回去。暮色浓重,我带来了夜,他们仍在等我。随后吉普车载着叫骂在草原上飞快地奔驰,仿佛为了拼命摆脱夜的追赶。我拿出备用的氧气袋子把导管插入鼻孔,在他们的声讨中昏然入睡。

    ——节选自祝勇主编《破冰:新散文三十年》

    1. (1) 分析第(1)-(3)段多次写到的“他们”的作用。
    2. (2) 第⑤段“我”特意表达了对不同植物的感受,请分析原因。
    3. (3) 第11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组看似矛盾的语句,请赏析其妙处。
    4. (4) 宁肯的散文追求“一种现场的沉思与表达,而不是回忆的过去时”。试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 6. (2022高二上·上海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讼

    [宋]陆游

    年少宁知道废兴,搏风变化羡鯤鹏。

    贪求但欲攀分寸,痛定方惭乞斗升。

    灵府已能澄似水,俗绿更觉薄于僧。

    挂冠且喜身萧散,二顷宁须退可凭。

    [乙]

    和范待制秋兴

    [宋]陆游

    山泽沉冥气尚豪,鬓丝未遽叹萧骚。

    已忘海运鲲鹏化,那计风微燕雀高。

    万里客魂迷楚峡,五更归梦隔胥涛

    故知有酒当勤醉,自古宁闻死可逃?

    [注释] ①二顷:即二顷田,指供温饱的田产,或用作归隐之词。②胥涛:传说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浙江,成为涛神。后人因称浙江潮为“胥涛”。亦泛指汹涌的波涛。

    1. (1) 出版社准备编辑一本古籍,可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
      A . 《南宋古体诗选》 B . 《放翁诗话》 C . 《放翁词编年笺注》 D . 《宋人律诗精华》
    2. (2) 下列关于两首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咏怀与怀古结合 B . 寄情于写景之中 C . 怨诽而不失忠厚 D . 直陈和比兴兼用
    3. (3) 甲、乙二诗均化用了鲲鹏的典故,其表达作用有何不同。
  • 7. (2022高二上·上海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本纪(节选)

    [汉]司马迁

    ①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其岁,齐桓公伐楚,至邵陵。

    ②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羧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僕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 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日五羧大夫。

    ③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 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轾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于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④(三十四年)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戎王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 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 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洎也。”

    ⑤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 “戎王处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 , 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卮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⑥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问,语三日,缪公大说

      ②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

      ③君臣有 , 乃可虏也

      ④秦用由余谋伐戎王,国十二

    2. (2) 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 B . 戎王处匿,未闻中国之声 C . 君试其女乐,以夺其志 D . 缪公又数使人间由余,由余遂去降秦
    3. (3)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5. (5) 第⑤段可以看出,秦穆公为了招致由余主要运用了哪些策略?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8. (2022高二上·上海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列传

    [汉]司马迁

    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 孔丘有言日:‘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日:‘非其位而居之日贪位, 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

    ②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 ”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虞舜有言日:‘自卑也尚矣。 ’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

    ③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 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段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 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

    ④商君曰:“语有之矣,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 五段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见。五段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 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于后世。五段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段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 , 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于令。今君又左建外易 , 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日:‘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懂而黥公孙贾。《诗》日:‘得人者兴, 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闈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日:‘恃德者昌, 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注释] ①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②墨墨;通“默默”,缄口不言的样子。③粥:通“鬻”,卖。④骏刑:严刑。骏:通“峻”。 ⑤左建外易:所建之事、所变之法皆违背常理。⑥骈胁:肌肉丰满,孔武有力之相。⑦閻戟:短矛。

    1. (1) 在第②段中的“□”处填入恰当的虚词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 B . 夫五段大夫,荆之鄙人也。 C . 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D . 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
    3. (3) 在第④段中,作者详细援引五段大夫的事迹,有何表达作用?
    4. (4) 第④段中作者借赵良之口历数了商鞅相秦之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填表。

      商君相秦之过

      ⑴通过秦王的宠臣景监拜见秦王,并奉之为恩主

      非所以为名也

      非所以为功也

      非所以为教也

      非所以为寿也

      非所以得人也

三、作文(7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