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华师大息县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3-19 浏览次数: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下·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词原本是当时为了配合流行乐曲而填制的歌词,多用于公私宴饮、市井娱乐,即为了“应歌”与“佐欢”,故被称作“艳科”。而诗的表现疆域是无比广阔的,只要是“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等一切外界事物,只要为诗人“耳目之所接”,并且“杂然有触于中”,就都可以“发于咏叹”。苏轼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从相思眷念、儿女情长的樊篱中解救了出来,将其引向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友情谊等等全部涵盖进去。

    苏轼之前,无论是花间词派的“婉丽绮靡”,还是“一冯二主”的亡国之音,其实风格都大同小异,都没有摆脱“香软”、“婉约”的限制。严肃的题材和崇高的格调,似乎是词体所不能承担的。苏轼认为词只有像诗人的诗歌那样雄豪,甚至干脆就是诗人之诗,不过句子尚须保持长短不齐,才不再是“小道”。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将诗中常见的乱石穿空、江水拍岸等广阔壮美的意象写入词中,以一个诗人的敏感,捕捉到一股豪放之气,一洗脂粉俗气。这就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大大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

    苏轼之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文本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如《水调歌头》的题序,交代了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大量典故入词,使词既可以浓缩性地叙事,也可以曲折深婉地抒情。《江城子·密州出猎》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替代性地概括作者射猎打虎的过程,用冯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含着自身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词最初只是用以演唱的“曲子词”,诗的地位要高于词,词要合乐、谐律。苏轼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它由一种依赖音乐传播的歌词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如他的《蝶恋花》,按照词律,这一词牌本为双叠,上下片各四仄韵,字数要相同,节奏要相等。而这首词因为前后感彩不同而节奏各异,不能说是词牌本色,一定是受到了移诗律以填词的影响。有人认为苏词“不协音律”,其实苏轼并非不懂音律,当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音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会对音律作调整,以适应内容的表达。

    (选自《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有删改)

    材料二:

    从维护词体的独立地位,使其不至于流于诗、合于诗的动机出发,当时便有人反对苏轼这种“以诗为词”的做法,如陈师道指出其“虽极天下之工,而要非本色”,李清照更言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往往不协音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欲采用此种文体进行创作,必先具有一种与此种文体“要眇宜修”的特性相吻合的悱恻幽约的情思,才易于发挥词体的特长功能,才可能创作出本色当行的精美词作。唯有天生具有此种心性与情思,因其心境常与词境相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词人。秦少游灵心悱恻,善怀多感,故其词极具倩美神韵,本色当行。而以此种情思为诗,诗亦不免沾染上词的色彩,而招来“女郎诗”、“诗似小词”之讥。与之相反,苏词则被称作“男性的词”,“小词似诗”,盖其所欠缺者,亦即秦观所深具者也。从根本说来,唯有性格情思与一种文体的特性相吻合者,才能成为这种文体本色当行的作家。而苏轼“以诗为词”,不能成为当行本色的词家,其内因正须由此寻出。

    晁补之说:“眉山公之词短于情。”所谓“短”者,应即在上述缠绵不解之一种。对于苏轼来说,决定了他缺乏缠绵婉约的情感的,正是他所特具的那种“苏轼式”风韵。何谓“风韵”?就其实质而言,实乃心性品格的外在体现。心性品格,则又为先天素质和后天修养所共同形成。由于苏轼吸收了儒家善处穷通、乐天知命,道家清静恬淡、逍遥齐物和佛家随缘而适、随遇而安的哲学观和人生观,再加上他浸心艺文的愉悦感和博学多识的成就感,以及具有充盈而溢的天分、才气,这便造就了他潇洒超旷的心性气质。苏轼的词中不仅有爱国之情、思乡之情、手足之情,而且同样有夫妻之情和男女之情。但即使在通常说来最容易产生柔婉深微、悱恻缠绵的情感的后两类作品中,他所表现出的仍然无不是那种一以贯之的“流行坎止”的洒脱情怀。这正是由其通脱的性格决定的。人们熟悉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能够证明这一点。他所偏好,所择取者,在那开阔的气象、高远的意境、随意挥洒的笔法、直率透彻的格调。因为唯有这些,才与他那潇洒超旷的性格心境相合,才宜于传达出他的这种潇洒超旷的性格心境。这样,其作品的风貌怎么可能与珠圆玉润、低徊唱叹或婉媚柔融、悱恻绵丽等本色当行一派的词作相一致呢?苏轼“以诗为词”,改变传统词创作固有面目的内部原因同时也是根本原因,的确在于其性情品格与词之文体特性不相符合,势有所不得不然也。

    (选自刘石《苏轼“以诗为词”内因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最初词是为了配合流行乐曲而填制的歌词,大多用于“应歌”与“佐欢”,与诗相比地位较低。 B . 《水调歌头》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C . 秦少游之所以擅长写本色当行的词,是因为他灵心悱恻,善怀多感,而这恰恰是苏轼所无之处。 D .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能够表明即使是洒脱的苏轼,也有柔婉深微、悱恻缠绵的词情风貌。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轼的词气象开阔、意境高远、笔法随意挥洒、格调直率透彻,与本色当行一派的词作相比,面貌、内涵大不相同。 B . 苏轼不严格按音律填词,有的还不太讲究,但他并非不懂音律,只是有意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 C . 苏轼心性气质的形成,是由于他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部分哲学观和人生观,以及自身的浸心艺文和博学多识。 D . 苏轼性情品格与词之文体特性不相符合,是他“以诗为词”、改变传统词创作固有面目的内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所述观点的一项是()
      A . “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 B . “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 C .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碧鸡漫志》) D . “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
    4. (4) 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请概括苏轼“以诗为词”对以往词作的突破。
  • 2. (2023高一下·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华版图柏

    梁衡

    在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能在这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

    高寒岭,其名“高”,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下31度,冰雪盖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柏”。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春秋时期,这里属于晋国的地盘,又是游牧与农耕经济的交汇点。各民族、各诸侯国、各地方势力纷争不断。从这里辐射出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版图。而这棵柏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天长日久,它竟变成了一幅版图的模样,定格在高寒岭上。

    这里演绎的第一出版图大戏是在北宋时期,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一统天下之后,宋朝的北部边界就在此处。但边境外还有两个外族政权正对它虎视眈眈,那就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契丹族建立的大辽。西夏在其首领李元昊的率领下十分强悍,不断南下袭扰北宋,宋丢城失地损失惨重。在宋朝,大都是文人带兵。我们都知道范仲淹的文章好,却很少知道他还金戈铁马,将文章写在北方的冰天雪地和大漠的黄沙中。他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就是写他在北地带兵戍边的战争生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紧闭的孤城就是当时的麟州,距离高寒岭不到25公里。当年西夏十分强势,北宋政治军事的腐败导致前线连吃败仗。朝廷于康定元年(1040)起用范仲淹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经过三年的努力,边界渐渐稳固,打了几个胜仗后,双方遂成对峙之势。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宋仁宗则说,有范仲淹在,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范仲淹和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到高寒岭视察。一说到这个年份,人们就会想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欧、滕三人是好朋友,同属改革派和主战派。由西北地方官谪贬到巴陵郡,滕子京毫不气馁,励精图治,两年后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而作的《岳阳楼记》,成了千古名篇,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如果说岳阳楼是庆历改革派的南方坐标,这高寒岭上的版图柏,则是他们的北方坐标,是最忠实无言的、活着的、青枝绿叶、有汁有液、有情感的记录。

    这棵柏树已经970多岁了,传说是范、欧二人所栽。见证了范、欧二公翻山越岭,踏冰卧雪,筑寨守城。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说也奇怪,我三次上高寒岭都是在深秋,每当我登高一望,看沟壑起伏、万木萧条之时,就想起欧阳修的《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色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棵柏树历经千年风雨的扑打,浑身已刻满了道道皱纹,它俯瞰群山,岿然不动。当年宋夏之争时,它是挺立在国境线上的一根界桩,而现在,近千个春去秋来,它仍然在这萧条寂寥的高寒岭上守望着北疆,守望着历史。

    高寒岭演绎的第二出中国版图大戏是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明清之际,在今天新疆伊犁河一带兴起了一支准噶尔蒙古族,到康熙时,其首领噶尔丹时常南下侵城掠地,抢夺人口,成了悬在大清北疆上空的一团乌云,也是压在康熙心头的一块巨石。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噶尔丹不除,国无宁日。康熙遂决定讨伐噶尔丹,八年内,先后三次御驾亲征。

    公元1697年,康熙对噶尔丹作最后的清除,途经高寒岭驻跸一宿。三月朔风刺骨,寒气逼人。康熙登上高寒山顶,手扶古柏,向北瞭望,吟成一首《晓寒念将士》:“长河冻结朔风攒,带甲横戈未即安。每见霜华侵晓月,最怜将士不胜寒。”激励自己不灭强虏誓不罢休的壮志。这时恰逢伊犁发生内乱,康熙乘势挥师西进,风卷残云。3月13日噶尔丹败死,清军大获全胜。这前后八年的北地征战,奠定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

    康熙于三次亲征中调查研究,后确立了以民心为长城、开放禁地、蒙汉融合等国策,经济上繁荣了边疆,文化上实现了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现在,当我手抚苍松翠柏,遥望河山时,这里虽然还有残存的戍楼、烽火台,但边境线早已北移千里之外。如今,山下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天边飘荡着蒙古长调,而黄河两岸田连阡陌,稻黍遍野,汉家炊烟袅袅。当年的古战场已演变成一片祥和的土地。康熙曾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现在,高寒岭已开辟为森林公园,又引进了高寒牡丹。千山万壑之中除松柏叠翠之外,又多了一个花团锦簇、鲜花遍野的景观。柏树旁新立了一个康熙的铜像,一抹夕阳给它,还有不远处的范欧亭涂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这时,再回头看这棵翠柏,早已不是国境上的一根界桩,而是一个新时空的地标。

    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说青史。千嶂里,烽火台下翠柏绿。

    1. (1)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 . 高寒岭,其名“高”,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 B . 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C . 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 D . 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
    2. (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篇交代高寒岭分切长城内外,位于黄河拐弯之处,叹惜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在定格汉与西夏、蒙古民族分界点的时空坐标,视野宏阔,目光深邃。 B . 本文通过古柏树冠的中国地图之形,意在激起国人强烈的爱国之心,使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更加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C . 北部边界寥廓,外族政权虎视眈眈,范仲淹临危受命,经过三年,稳固了边境。《渔家傲》描写了他带兵戍边,抗击西夏的战争生活,可见宋军力量坚固。 D . 文章在描写千年古柏时,观察的角度多有变化,有远景也有特写,最后赋予它时空地标的意义,不断地丰富和升华了中华版图柏的形象。
    3. (3) 文章记述宋、清两朝高寒岭一带民族纷争的历史,为什么要插叙《岳阳楼记》相关资料?请简要分析。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通过古柏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一下·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还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其惟朋党之论乎!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绍熙元年,会《孝宗日历》成,参知政事王蔺以故事俾万里序之 , 而宰臣属之礼部郎官傅伯寿。万里以失职力丐去,帝宣谕勉留。会进《孝宗圣政》,万里当奉进,孝宗犹不悦,遂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开禧元年召,复辞。明年,升宝谟阁学士,卒,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B . 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C . 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D . 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丧事须回家居丧。 B . 国子博士是隶属国子监的学官,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国子生徒。。 C . 东宫,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也用来借指太子。 D . 赐谥是古代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称号来褒扬功绩,如文正、忠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杨万里屡受举荐提拔。张浚入朝为相,向朝廷推荐杨万里,陈俊卿、虞允文为相时交相举荐杨万里,东宫讲官缺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 B . 杨万里为人打抱不平。侍讲张栻因为奏论张说一事而出守袁州,杨万里上书直言请求留下张栻,并用和同之说来劝说张栻,但张栻最终还是没留下来。 C . 杨万里受到皇帝称赞。杨万里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盗贼沈师侵犯南粤,他率兵前去平定。孝宗称赞他有“仁者之勇”,并打算重用他。 D . 杨万里积极推荐人才。王淮做宰相时向杨万里询问宰相首先要致力于什么事,杨万里认为首先是招纳人才,并列出朱嘉、袁枢以下六十人奉上。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②会《孝宗日历》成,参知政事王蔺以故事俾万里序之。

    5. (5) 杨万里是如何对待朝廷在江南使用铁钱一事的?请简要说明。
  • 4. (2023高一下·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感怀

    李清照〔宋代〕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 , 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注】①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任莱州知州。②公路,袁术字公路。《三国志·袁术传》注引《吴书》:袁术兵败后,饥渴交至,叹曰:“袁术至于此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诗人到莱州看望丈夫赵明诚,而赵明诚应酬在外,诗人见案头上有本《礼韵》,随机拟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B . 本诗首联引用袁术走投无路的典故,来喻指丈夫所处的环境,明写赵明诚在精神层次上的缺失,实写其在物质上的缺失。 C . 从颈联中可以看出,谢绝尘俗,吟诗写作,追求一份清静简单的生活,是诗人此时的想法。寥寥数语刻画出诗人的形象。 D . 诗人以戏谑语言调侃自己的丈夫,写出了夫妻二人不同的追求,也暗示了心中的些许失落之感。
    2. (2) 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 5. (2023高一下·息县开学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雄伟形势的句子是“”。
    2. (2) 《赤壁赋》中,客人运用比喻,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
    3. (3) 姚鼐登上泰山之巅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一下·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汾西县僧念镇段村,在村便民服务中心,一张挂在墙上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作战图”上,清晰列明16个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名单,每一户的监测识别时间、风险分类、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解除风险时间。这样一张图,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党中央“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标注着中国共产党人“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不懈追求。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见证不凡的征程。过去面临吃水难、行路难问题的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现如今村貌 , 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曾经交通不便的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如今进村的近10公里羊肠小道变成了5米多宽的水泥路,农家乐和民宿遍布村里,游客……濯濯山坡技上了锦裳,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一个个山乡巨变,一幅幅锦绣画卷,是对“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的生动诠释。

    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新的一年已拉开序幕,各方仍需抓发展、促振兴、守底线,脱贫攻坚精神赓续弘扬,全面坚固脱贫攻坚成果。只有继续保特“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激发“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十足干劲,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群众的生活才能够好上加好。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下,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2023高一下·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正是因为真菌有如此 , 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才没有看到堆积如山的动植物残骸,所以说真菌在维护地球环境的清洁方面功不可没。生命进化中有许多不同有机体之间亲密合作或共生的故事,真菌是地球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共生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在大约5亿年前,真菌开始与植物合作,才让植物从水里爬上岸,在陆地上扎下根。数千万年前,()。今天,菌根真菌仍被超过90%的植物所依赖。菌根真菌从植物根部获取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等养分,但同时也向植物的根系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酶类和水分,。菌根真菌在“资源共享”的植物根系网中 , 被称为“树联网”。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 B . 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的角色,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 C . 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的角色,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 D . 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下·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昼是夜的告别,今天是昨天的告别,告别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告别,悲观的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乐观的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达观的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

    春光复始,适常如斯。我们已经告别2022壬寅年,迈入2023癸卯年,开启一段新的学习生活。展望未来,把握当下,回顾过往,岂能无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