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0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阐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这意味着阐释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只有坚守公共性,才能圆人类的阐释之梦。离开公共性,阐释不可能,更遑论真理性和澄明性!阐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这个规则总体来说极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好随意确定。它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意义的澄明。

    我们言说政治,政治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它又蕴含着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公共性包含着真理和谬误。真理不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谬误也是。当然,这种公共性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没有永远的真理和谬误,而公共性却是永远的。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阐释去解惑释疑,需要公共阐释去彰显真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阐释维持着时代的公开、透明,维持着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持着政治的民主、正义,维持着人类的审美判断。

    (摘自李健《公共阐释:作为一种阐释理论的合法性》)

    材料二:

    “公共阐释”也即“阐释的公共性”,是对文学阐释行为根本属性的一种界定。任何一种阐释行为,都是一种参与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阐释”才能让每一个个体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对话。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阐释”,也即阐释的个体性。它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性别、民族与生活经历,对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与态度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如果仅仅将两者确定为二元对立的概念,显然是将问题简单化了。一般来说,“个体阐释”中会带有“公共阐释”的烙印,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而“公共阐释”中也会带有“个体阐释”的痕迹,如果没有个体作为基础,就不会出现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面对如此棘手的“阐释循环”,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决定性的事情不是从循环中脱身,而是依照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循环。”这一进入就是一种“介入式”的阐释行为。在置身于他者之中时,个体也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域。这里的他者既指向个体(文学作品、个体读者),也指向整体(社会历史环境),更是要领会到“整体只是源于单个情形的范式展露”。文学阐释激活了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这四个时常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破碎的要素。

    文学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阐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阐释主体的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释”。

    从政治学的角度,我们往往会将“公共性”与“私人性”对立起来谈,但是如果转移到文学领域,“公共性”的问题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维度。这就是“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的问题。正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说,“事实上,任何文学史都不会没有自己的选择原则,都要做某种分析和评价的工作”。从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史来看,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文学之外”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向。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来,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因此,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应该落脚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点上,即在处理“文学内外”关系上,坚持“文学之外”的关系为主来统摄“文学之内”的关系,重建“隐含作者”“叙述者”与“真实作者”“理想读者”“真实读者”以及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的投射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批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这也正是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的要义之所在。

    (摘自曾军、辛明尚《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真理性与澄明性是人类阐释追求的目标与理想境界,它也揭示了一个事实:阐释活动是面向公众的。 B . 公共性之所以能够包含价值判断,是因为公共阐释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C . 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四个要素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开,文学阐释用个体性和公共性的交互激活它们。 D . 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应该回归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点,以便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论述公共阐释的理论,文学只是其中一个例证;而材料二论述的主要对象是文学阐释。 B . 材料一大量运用道理论证,作者说理充分,行文逻辑严密,具体地阐明了公共阐释的合法性问题。 C . 材料二中引用海德格尔的话语,证明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具体性与交互性。 D . 材料二运用辩证思维,清晰界定了“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文学之内”与“文学之外”的关系。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 董仲舒:“诗无达诂,文无达诠。” B . 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C .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 .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 (4) 对于文学艺术,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5. (5) 请以《红楼梦》阐释为例,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文学的公共阐释。
  • 2.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进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战。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那不是杨云山吗?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吗?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问题很普遍。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恒老八对着扑出灶膛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生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阄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 . 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 . 恒老八感觉到“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这对他的触动很大,连懒汉都能顺应形势,何况我这个正经庄稼人呢! D . 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取饲养员恒老八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的种种变化,来反映时代的巨变及其带给人的精神变化。 B . “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用音乐来比喻牛马嚼草的声音,写出饲养员恒老八的独特感受,体现了他对牛马的情感。 C . 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D . 小说结尾一句“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传神的细节描写,再现了恒老八终于能在强势的老伴面前扬眉吐气、得意洋洋的情形。
    3. (3) 小说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政策落实后乡村的变化,文中表现出村庄的哪些变化?
    4. (4) 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 3.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学恶乎始恶乎终其数则始乎诵经【1】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殁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ㅤㅤ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ㅤㅤ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而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3】也不可以得之矣。

    ㅤㅤ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4】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ㅤㅤ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取材于《荀子•劝学》)

    注释:【1】经:指经典。后人将《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2】端,通“喘”,微言。蠕,微动。【3】餐壶:这里指进食。【4】盗跖:相传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个大盗。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学恶乎始恶:厌恶 B . 其数则始乎诵经数:课程程序,科目 C . 方其人而习君子之说方:通“仿”,仿效 D . 将原先王原:推究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 . 终乎圣人圣人之所以 B . 耳其闻道也固先 C . 不免为陋儒已取之于蓝,青于蓝 D . 思索通之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即使是极细微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B .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小人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C .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

      学习的途径不是迅速地成为好人

      D . 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那么遵行礼法正是那四通八达的途径

    4. (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经典的义理深广,基本涵盖了人生的各种学问,而《礼》尤为重要。 B . 向良师学习,能更便捷有效地理解不易真切领会的经义,通达世事。 C . 不遵礼法,只依诗书行事,在街巷游荡,可能沦为庸人,甚至恶人。 D . 从心所欲不逾矩,既仁且智,成为完美之人,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5. (5) 上面的选文是教材《劝学》课文的后续文本,在前文论述基础上,选文又从哪些角度对“学习”展开了论述?请概括两条。
  • 4.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问题。

    武昌送唐善继之长沙卫经历

    【明】王佐

    君家柏府旧鹓班,莲幕官卑且自宽。

    贞观传来犹有笏 , 西都相望好弹冠。

    白蘋洲畔休移棹,黄鹤楼中尽合欢。

    若问长沙风景色,江城吹角水漫漫。

    【注】①唐善继,琼山人,诗人的朋友,监察御史唐颐庵的后代,御史署称为柏府,鹓班即朝班。②莲幕:幕府。③唐文宗问魏謩(魏征五世孙)曰:“卿家有何书籍?”魏謩答:“家书悉数全无,惟有文贞公笏板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首联“柏府”与“莲幕”前后呼应,交代了友人先祖德业辉煌和他现在为官的轻松。 B . 白蘋洲与黄鹤楼是武昌典型自然风光,将其与饯别之会结合起来,自然而流畅。 C . 尾联以“水漫漫”三个字,将想象之景与离别时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情思深远。 D . 全诗章法布局秩序井然,用语温厚和平,或直抒胸臆,或用典抒情,情感真挚。
    2. (2) 全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劝学》(节选)中用“风雨”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2. (2) 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的“”两句意思是相似的。
    3. (3) 登山则情满于山,涉水则意溢于水。在古诗文中,有很多以山、水为描写对象的句子,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 6.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的当下,必须、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______
      A .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 .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 .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D .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 . 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 . 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 . 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 . 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B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C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
  • 7.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ㅤㅤ台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有暴雨、大风和风暴潮等,作为一个较多受台风影响的国家,几乎年年夏天,我国沿海省份的居民都会紧张地关注着台风动向,各部门严阵以待。气象专家建议,①_______,居民要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询台风预报预警信息;储备好食物和水,备好移动电源、手电筒等应急物品;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居住在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的居民,要及时②_______;沿海地区的居民最好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ㅤㅤ台风来临时,需继续关注台风动态信息,尽量减少外出。③_______,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1.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 . “咳,你问什么不行呀!”凤娇替香雪挎起篮子说。 B . 领导将于下个月初到你校检查指导,请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C . 当你走在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山中,一定会流连忘返。 D . 你热得这一脸的汗,赶紧进屋里喝点水凉快凉快。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 8.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陶潜《与子俨等疏》中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看似容易,但读什么、怎么读,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一些人读书喵向“谋生之书“成功之书”,冷落了经典和“养心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核列为“死活试不下去排行榜“的前10名。有人习惯于手不释卷,独爱翰墨书香,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真欢声画共贯,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试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代乐化等方而的担忧。

    在学校的诗书月活动中,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读书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