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生产工具、技术及劳作方式 |
① | 灌钢法、匣钵、坞堡 |
② | 翻车、提花机、水排 |
③ | 筒车、支钉、曲辕犁 |
④ | 铁犁牛耕、铁犁铧、双镰铁范 |
①广交会 ②一带一路 ③国际进口博览会 ④亚投行
①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划免疫
②乡村医生大量涌现,形成深入每个村镇的医疗网
③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④加大医疗扶贫力度,缓解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①卡尔纳克神庙 ②那尔迈调色板 ③人首飞牛石雕 ④羽蛇神金字塔
①初级品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②二战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开始形成
③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④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
1825年 | 俄国 | 受启蒙思想影响的青年军官发动武装起义,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召开立宪会议,废除农奴制 |
1830年 | 波兰 | 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
1848年 | 奥地利和普鲁士 | 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
①胡志明要求英国政府承认越南民族的独立
②甘地在印度掀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④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①应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②坚持开发为主,获取经济价值
③让文物“躲进小楼”“深藏深宫”
④国际社会有责任提供集体性援助
材料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 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在城市化进程中,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在城市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济贫法》《环境卫生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摘编自马先标《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等
材料二:近代以来全球市场形成状况表
阶段 |
时间 |
状况 |
关键词 |
第一阶段 |
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 |
初级阶段 |
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
第二阶段 |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 |
迅猛发展 |
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
第三阶段 |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 |
总体形成 |
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的狂潮 |
——整编自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材料一:汉朝丝绸之路示意图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受命“凿空”通西城,汉朝同西域各国、各民族间开始大规模的交往活动。西方新奇的物种大量流入中原,中国的特色商品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
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引自习近平《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材料一: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了很强的宽容心态,甚至所谓的“华夷之辨”也仅仅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而不是本质性的区隔。在与来自“中华文化圈”之外其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中华文明先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萨满教、基督教等宗教及教派,吸收了外来宗教的许多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
——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
材料二: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清末的鸦片战争成了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单向度的输出为主要交流模式。……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劲风急吹,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冲击,因此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角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
——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
材料三:在现代东亚世界,新加坡提出了“亚洲价值”,主要是指东亚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价值体现。其被概括为五大原则:一、社会与国家比个人重要;二、国家之本在于家庭;三、国家要尊重个人;四、和谐比冲突有利于维持秩序;五、宗教间应互补、和平共处。
——摘编自吕元礼著《亚洲价值观:新加坡政治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