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夏商西周时期,礼与刑一起有效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春秋战国时期,由刑到法,由法到律,适应了统一的需要;到唐朝时期,出现律、令、格、式的严格区分,构成此后中国封建社会完整的法典体系。这主要反映了(    )
    A . 礼主刑辅是古代法律存在的形式 B . 法律是强化社会治理的工具 C .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法律发展历程 D . 法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 2.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    )
    A . 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 . 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 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3.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 )
    A . 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 . 战国后期铁犁牛耕逐步推广 C . 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 . 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的兼并
  • 4.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曹魏初设九品官人法时,规定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无论中央官还是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这一规定(   )
    A . 有利于中央对选人权的掌控 B .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C . 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D . 强化了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
  • 5.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饮酪”一直是胡族典型的饮食习惯,汉族人鲜有饮酪者。十六国北朝时期,饮酪才慢慢在北方汉族社会生活中普及。这一变化表明( )
    A . 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B . 胡族饮食结构更科学 C . 南北经济联系扩大 D . 中原畜牧业发展迅速
  • 6.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西汉赵过“始教民牛耕”。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下列史实可用于质疑该观点的是(    )
    A . 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存中发现了家养黄牛的骨骼 B . 《尚书·酒诰》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C . 春秋时期出现若干与牛耕相关的人名,如“冉耕,字伯牛” D . “牛郎织女”的神话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
  • 7.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说明(    )
    A . 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 B . 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 C . 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 D . 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
  • 8. 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 . 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 B . 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 . 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D .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 9.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1906年,清政府设大理院,专掌审判。此后三年,各地审检厅有所设立,但数量很少,全国新式司法官群体规模为数百人,他们多是原本就内存于体制的候补候选佐杂人员,这些人经速成“学习”改造而来,“熟谙新旧法律及于审判事理确有经验”。这反映出(    )
    A . 晚清政府决意推进政治近代化 B . 制度变革促进士人身份转型 C . 机构改革解决了人员待岗问题 D . 变法图强仍是当时时代潮流
  • 10.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清廷谕令“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这一举措( )
    A . 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B . 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 C . 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负担 D . 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
  • 11. (2023高三上·河北) 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   )
    A . 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 B . 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 C . 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 D . 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 12.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主要反映中国古代(    )

    A . 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 B . 统治者重视法律 C . 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 D . 儒家思想居于正统
  • 13.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清政府早期对待条约“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    )
    A . 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 B . 宗藩关系走向瓦解 C . 万国公法被各国接受 D . 中国主动融入世界
  • 14. (2023·温州一模) 1941 年,在国民政府第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这表明民盟( )
    A . 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 B . 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 C . 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 D . 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
  • 15.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
    A . 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B . 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 . 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D . 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 16.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同时出现“周恩来”和“外交”两个词的使用频率情况。1954年使用频率达到最高,主要是因为周恩来(    )
    A . 与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 D .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
  • 17.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 )
    A . 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 B . 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 C . 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D . 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 18. (2024高二上·广元期末) 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   )
    A . 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 B . 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 C . 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 D . 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
  • 19.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下面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表。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    )

    物种

    传入中国的时间

    备注

    玉米

    16世纪

    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

    甘薯

    16世纪

    自菲律宾传入中国

    马铃薯

    17世纪

    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

    A . 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 B . 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 .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 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
  • 20.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铁器出土地点

    总件数

    生产工具件数

    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

    铁农具件数

    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抚顺

    80余

    77

    96.2%

    68

    88.3%

    山西长治

    36

    31

    86.1%

    21

    67.7%

    湖南长沙

    70余

    21

    30%

    17

    80.9%

    广西平乐

    181

    约170

    93%

    91

    53.3%

    A . 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 B . 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 C . 铁器在手工业领域的推广缓慢 D . 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
  • 21.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王磐在《农桑辑要》序言中说:“读《孟子》书,见论说王道,丁宁反覆,皆不出乎夫耕妇蚕,五鸡二彘,无失其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数十字而已。”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B .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 中国农民的富足生活 D .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22.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19世纪以来,欧洲许多城镇兴建大型图书馆,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经济繁荣促进了教育完善 B . 工业革命消除了教育隔阂 C . 经济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D . 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 23. 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平均寿命只有17岁。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
    A .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背景 B . 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C . 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D . 社会发展呈现衰退迹象
  • 24.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 (    )
    A . 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B . 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C . 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 . 使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52分)
  • 25.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金薯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荷兰薯、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中国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二: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
    2. (2)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3) 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
  • 26.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保险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抚恤金(每周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编自蒋蔚《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创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1954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涉及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
  • 27.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同朝代惩治官吏贪污受贿时的一些规定

    时期

    规定

    挪用官府财产,以盗窃论罪凡行贿受贿的财物价值只要达到一个铜钱,就被判处脸上刺墨外加无限期苦役的刑罚

    贪污罪治罪时区分主守官与监临官,对前者的惩罚重于后者

    魏晋南北朝

    贪赃受贿的概念更为细化;允许以免官或降爵来降低处罚

    隋唐

    详细地规定了官吏的各种贪赃违法行为,并依据不同情节定罪量刑对官吏贪污行为区分枉法与不枉法,而前者定刑罚比后者更重

    宋元

    禁止官吏经商;对贪污罪治罪时的处罚有所减轻

    明清

    治罪时区分官与吏,处刑显著加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