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3-17 浏览次数:2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 1. (2023高一下·伊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饿了么”的全职骑手2017年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据报道,2018年富士康工人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

    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2012年,青年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

    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1970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摘编自吴晓波《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

    材料二:

    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求。根据对国内2000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

    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较高的技工,依旧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

    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提升。

    (摘编自赵一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

    材料三:

    最近,“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

    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那些“宁愿……也不……”式的思维,其实还是受另一个非市场的价值标准支配着,这种认为去工厂高于当骑手的价值取向是那么令人不安。

    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值倒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那种“给6500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当然,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理由所在。跳出“宁愿……也不……”式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产用工荒的症结。

    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补救工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

    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流通产生价值,流通实现价值。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关数据显示,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就达2400万,维系着360多万家商户和60万外卖骑手的生计,三成骑手月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200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为什么有人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前,物流外卖等服务业吸纳了普通动力中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已高于服务业。 B . 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不超过两成,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以才出现用工荒。 C . 技工的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力岗位虽然高一些,但培训的成本也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因而难以吸引年轻人。 D . 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而传统制造业已是一潭死水,这都是市场作用下优胜劣汰的结果。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是必然的,不应人为阻挡。 B . 发达国家服务业革命已先行一步,中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有所借鉴。 C . 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 D . 美团能吸纳数百方骑手的原因之一是外卖骑手的从业门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
    3. (3) 下列对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文中无据可依的一项是(   )
      A . 现代服务业将会吸纳更多的普通劳动力。 B . 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C . 工厂通过自我提升能够重新吸引年轻人。 D . 市场配置资源使制造业劳动力价值提升。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5.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 2. (2023高一下·伊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注)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做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选自龙应台《目送》)

    【注释】选自李煜词《望江梅》,词作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 . 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C . 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D . 结尾段含蓄地指出家的内涵与永恒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唤醒我们对亲情的珍视。
    2. (2) 本文注重细节描写,很多细节都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文中画线处三次出现“栀子花”,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三次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3. (3) 作者眼中的“家”既简单又复杂,作者对人生的幼年、中年和老年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家”有什么感悟?
二、文言文阅读(34分)
  • 3. (2023高一下·伊美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 ,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B .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 .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D .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 (2) 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是岁十月之(农历每月十五) B . 而江山不可复矣(认识) C . 攀栖鹘之(危险) D . 反而登舟,乎中流  (不拘束,任意行动)
    3. (3) 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 假舟楫者非能 C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D . 适有孤鹤,横江来。
    4. (4)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②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4. (2023高一下·伊美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鸡鸣、狗吠声表现田园的静谧的写法相同。 B . 林深路长,诗人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听不到钟声,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C . 道士不在,诗人才纵目四顾,细细观赏起眼前绿竹苍翠、飞瀑挂峰的景色。 D . 诗人通过问询的方式,从正面写出了进山看望戴天山道士“不遇”的事实。
    2.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5. (2023高一下·伊美开学考)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恶劣,路途艰辛。
    2. (2) 《赤壁赋》中“”两句从侧面描写箫声的悲凉,写出了箫声的作用和力量。
    3. (3) “酒”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很多这样的诗句,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 6. (2023高一下·伊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有静水流深,也有______,人们用奋斗标注时间的意义。回顾极不平凡的2020年:逆行出征、社交距离、乘风破浪、直播带货……一个个流行语,拼接出过去一年______的全景,构成了人们的共同记忆。战疫情、斗洪峰,应变局、开新局……我们经受住了泰山压顶的考验,跨过了激流险滩的障碍,创造了_____的奇迹,把仓促的时间变成了厚重的历史。

    一滴水珠的轨迹,可以折射江河的奔腾。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为世界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作出了什么贡献。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一年,我们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这一年,我们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成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开放中书写中国的务实担当……这一年我们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_____的劲头交出了一张人民满意、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惊涛骇浪  一波三折  举世闻名  中流击水 B . 波澜壮阔  一波三折  举世瞩目  占风使帆 C . 波澜壮阔  跌宕起伏  举世闻名  占风使帆 D . 惊涛骇浪  跌宕起伏  举世瞩目  中流击水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更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 B . 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作出了什么贡献,更要看中国为世界取得了什么成就。 C . 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 D . 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贡献,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成就。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一带一路”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积极战“疫”,各行各业发挥各自的能量,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B .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中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C . 音乐对于我们而言,是“伴随”性质的,在路上、工作时、睡觉前、浴室里…… D . 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他虽屡处逆境却毫不退缩的旷达乐观情怀。
  • 7. (2023高一下·伊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春季,对于乡村来说,是产生烂漫的时刻。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争相绽放,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这个时候,我们会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夏天,      ,一声、两声、三声……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村子东头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热天里,那里是纳凉的好去处。

    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那色泽就像秋光中的银杏叶一样耀眼,远远地看去,有童话般的效果。每日清展,薄雾中的乌桕叶会与炊烟一起醒来,随之,伸一伸懒腰,抖一抖精神。接着,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阳和人们艳羡的目光。熟秋里,      ,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让自己的梦境更加绚丽。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后,一树的木籽便悄然立在乌桕树的树头。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里的乡村平添了些许的魅力。其情景使诗人黄镇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的感觉。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拟人、夸张、比喻    B . 比拟、排比、通感 C . 拟人、比喻、引用    D . 对比、夸张、比喻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8. (2023高一下·伊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四、写作(60分)
  • 9. (2023高一下·伊美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到《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已经创作出三部作品。电影备受赞誉的背后,反映了个体生命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命运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以上文字,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写一篇说理的文章,表达个人的思考与领悟。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