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二氧化碳和氨气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
B | 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 溶解固体,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 |
C |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 点燃 |
D |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 加入活性炭 |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另一种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化学吸收法用氨水(NH3·H2O)作为吸收剂。控制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 , 生成碳酸氢铵。
分离后的CO2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CH3OH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我国科学家们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①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用作发生装置。
②若用F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将气体从a端通入,可以得出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是。
第一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寨,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量筒读数/mL | 40 | 50 | 55 | 58 | 60 | 60 |
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小组用图3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实验如下:
步骤一:按图3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步骤二: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
步骤三:先后将两注射器中的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满三颈烧瓶,压强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
分析图4可知,步骤三中先推的是注射器(填“a”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