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47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 1.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马克思赞扬希腊神话时说,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

    确实,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西方演到东方,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阿Q已从东方步入西方,《三国演义》在国外引起轰动,林黛玉已从古代“活”到现代,文学典型总是这样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这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或者说是文学作品总体审美效果,它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首先,这种“生命的魅力”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的丰富与多彩。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多彩的性格既有聪慧过人的、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少女之心,又有诗意充盈的、向往着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还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孤独自傲的富于东方文化特色的士子之心。然而,世俗环境便给这颗心打上了社会的和时代的烙印。这使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弱和小性儿,使她的叛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然而,林黛玉心灵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无疑又增添了她的性格的悲剧美,其性格中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其实,林黛玉性格和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正是典型塑造艺术追求的一种合乎规律的表现。18世纪以前,典型的塑造一般还是类型化的,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单色调的,而到了19世纪,随着西方现实主义达到高潮,人物性格的描写也由简单到复杂,像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样,使人物性格从心灵到行动都得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现。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描写,展现了女人——这一上帝的杰作所包含的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全部丰美的意蕴及其生命的奇光异彩。

    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可知的,而是“要靠艺术家浸沉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探索才能认识到”。因此,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是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

    因此,文学典型就是这样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人物的形象,其性格的丰富性和灵魂的深度,使得这种和人类自身一样的生命形式更具有艺术魅力。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材料二: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艺繁荣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文艺史反复证明,典型人物必须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深刻体察和把握人物及其具体现实环境,否则就会“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这是典型人物常塑常新的根由所在。典型人物表现美,不应仅是内容或题材意义上的,也应是形式或文体意义上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呼唤艺术家自觉以新的文体完成新典型的塑造。塑造新时代典型的过程,是体现时代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实现新表达的过程。

    当前,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越来越受到尊敬和推崇,他们不仅体现时代精神高度和民族文化风骨,而且标示了社会潮流的进步方向。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能更牢固地镌刻在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史册上。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应当切实担负起典型塑造的责任。只有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以典型的高度标识创作的提升,文艺发展才能真正匹配时代的高度。

    (摘编自胡一峰《塑造典型人物,为时代传神写照》)

    材料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贯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1. (1)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典型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但高于一般文学形象,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读者艺术享受。 B . 要想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多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就有必要对人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 C . 文学典型的灵魂深度与作家的灵魂深度是一样的,从典型人物的灵魂里能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 D . 英雄楷模具有重要的精神特质,受到大众尊敬和推崇,将他们转化为典型人物有利于传递时代精神。
    2.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典型因其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富于永恒的艺术魅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 B . 材料一认为林黛玉敢于向封建礼教的规范反抗的叛逆行为,增添了其命运的悲剧色彩,更显出其生命的张力。 C .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偏重类型化,性格单一化,就不能符合典型人物的特点,也不会具有艺术魅力。 D . 成功地塑造出典型人物,时代精神自然可以通过典型人物艺术地、审美地传达出来,也就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式传达。
    3.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曹禺《雷雨》中的周朴园,自私、虚伪,但对鲁侍萍的怀念却又有着执着、真挚的一面。 B . 列夫·托尔斯泰指出:“所有的人,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亦好亦坏。” C . 《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面对鲨鱼的轮番攻击不屈不挠,展现出人类的自信和勇气。 D . 《庄子·杂篇·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 (4) 文艺工作者如何将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5. (5) 学校《红楼梦》文学社团举办红楼人物品读会,请你根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王熙凤这一形象艺术魅力的理解。
  • 2.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寂静的雪野

    【美】杰克·伦敦

    梅森只是一个劲儿在队伍前面辛苦赶路。在荫蔽的坡底下,有一片密林,他们的路正从这里穿过。离开这条路大约五十多英尺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松树,已经在那儿屹立了好几百年;而且几百年前,命里注定要落到这样一个下场——也许,这个下场同时也是梅森早就命中注定的。

    他弯下腰系鹿皮靴上松开了的带子。一辆辆雪橇都停了下来,狗全卧在雪里,一声不响。周围安静得出奇,没有一丝风吹动这片结满白霜的树林;林外的严寒和沉寂,冻结了大自然的心脏,敲击着它的颤抖着的嘴唇。只听见空中又一声微微的叹息——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听到这个声音,这不过是一种感觉,好像在静止的空间里即将出现什么行动的预兆。接着,那棵大树,在长久的岁月和积雪的重压之下,演出了生命悲剧中的最后一场戏。梅森听见了大树快倒下来的折裂声,正打算跳开,不料他还没有完全站直,树干就已经砸到了他的肩膀。

    突然的危险,迅速的死亡——马尔穆特·基德已经见得太多了!松树的针叶还在抖动,他就发出命令,投入行动中。那个印第安女人,既没有昏倒,也没有无益地高声啼哭。她一听到基德的命令,立刻把全身压在一根仓促做成的杠杆一端,来减轻树的压力,一面注意听她丈夫的呻吟,马尔穆特·基德于是用斧头砍树。最后,基德总算把这个不久以前还是个人的可怜东西,放在雪里了。

    第二天早晨,受伤的人清醒过来了,马尔穆特·基德俯身过去,倾听着他那悄悄的细语。

    “你还记得我们在塔纳纳见面的情形吗?你还记得那一回,她冒着像冰雹一样打在水面上的枪林弹雨,穿过麋鹿角急流,把你同我从岩石上拉下来的情形吗?——”

    “你还记得当初在努克路凯脱挨饿的事吗?——”

    “基德,我算是完啦,最多也拖不了两三天啦。你一定得继续往前走!你必须继续往前走!记着,这是我的老婆,我的孩子——唉,天啊!我只希望他是个男孩子!你不能再守在我旁边了——我是个快死的人,我请求你,赶紧上路吧。”

    “让我等三天吧,”马尔穆特·基德恳求着,“你也许会好起来,可能会出现想不到的事。”

    “不行。”

    “只等三天。”

    “你必须赶紧走。”

    “两天。”

    “基德,你别再说了。”

    “那么一天。”

    “不行,不行!我一定要你……”

    “只等一天。靠着这些干粮,我们会对付过去的,说不定我还会打到一只麋鹿哩。”

    “不行……好吧,就是一天,一分钟也不能超过。还有,基德,别……别让我孤零零地在这儿等死。只要一枪,扣一下扳机就行。你懂得的。”

    ……

    马尔穆特·基德穿上皮外套,套上雪鞋,把来复枪夹在腋下,让那个女人去轻轻哭她的男人,就走到树林里去了,在北极一带的这种不幸的事,他不是没有遇见过,可是从未没有面对这样的难题。说得抽象一点,这只是一个很清楚的选择题——三条可能活下去的生命对一个注定要死的人。可是现在,他拿不定主意了。五年来,他们肩并肩,在河上,路上,帐幕里,矿山里,一块儿面对着旷野、洪水同饥荒所造成的死亡的威胁,结成了患难之交。可是现在,这种友谊要由他亲手割断了。

    虽然他只祈求找到一只麋鹿,只要一只就够了,可是,所有的野兽似乎都离开了这一带。到了天黑的时候,这个累得筋疲力尽的男人,只好两手空空,心情沉重地朝帐幕慢慢走去。可是,狗的狂吠和露丝的尖厉喊叫使他加快了脚步。

    他一冲进宿营地就看见露丝正在一群狂吠的狗当中抡舞着斧头。那群狗破坏了主人们的铁的纪律,正在一拥而上地抢夺干粮。他立刻提着步枪,参加了这场战斗。于是,这出自然淘汰的老戏,就像在原始时代那样残酷地演起来了。人和兽,为了争夺主权,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决战。接着,那群打败了的狗就爬到火堆旁边,舐着自己的伤口。不时地对着星星,哀号着诉说它们的苦难。

    早晨又出了新的乱子。那群狗互相撕咬起来。爸爸一级的老狗卡门,已经给众狗扑倒了。用鞭子抽它们,它们也不理。尽管它们给打得畏畏缩缩地惨叫,它们还是要把那条狗的骨头、皮、毛和一切都吃得干干净净才肯散开。

    基德利用附近的松树,很快地干着活。露丝瞧着他搭棚,这是猎人有时为储存兽肉,免得让狼和狗吃掉而搭的那种棚子。他先后把两株小松树的树梢面对面地弯下来,差不多碰到地面,再用鹿皮带把它们捆紧。然后,他把梅森身上的皮褥子裹好捆紧,把绳子的两头捆在弯倒的松树上。这样,只要用猎刀砍一下,就会让松树松开,把他的身体弹到半空中去。

    露丝顺从地接受了她丈夫的遗嘱。她痛哭了一场,吻别了她的丈夫,基德领着她走到第一乘雪橇跟前,帮她套上雪鞋。她盲目地,本能地握着雪橇舵杆和狗鞭,吆喝一声,就赶狗上路了。于是基德回到已经昏迷过去的梅森身边,蹲在火堆旁边,等待着,祷告着,希望他的伙伴早点断气。

    一个人独自待在寂静的雪野里,怀着痛苦的心事,可不是件好受的事。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可是梅森仍旧没有死。到了正午,太阳在南方地平线下,连边也不露,只把一片火红的光照在天空里,表示了一下意思,就很快地收敛了。马尔穆特·基德惊醒了,拖着脚步走到他的伙伴旁边。他向周围扫了一眼,寂静的雪野好像在嘲笑他,他不禁毛发悚然。尖厉的枪声一响,梅森就给弹到他的空中坟墓里去了;随后马尔穆特·基德鞭打得那些狗疯狂地奔腾起来,在雪野上飞驰而去。

    (节选自《杰克·伦敦小说集》)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塑造了三个人物,根据情节可以推知梅森和基德是历经患难的朋友,情深义重,而梅森和露丝是夫妻。 B . 小说中,基德凭着多年的雪野生活经验,察觉到大树倒塌的可能,预感到危险的到来,反应敏捷,及时逃生。 C . 小说中,狗与人展开惨烈的决战,是为了争夺粮食的主权,人胜利了,狗只好哀嗥,写出了严峻的饥饿处境。 D . 小说写卡门被其它的狗吃掉了,可以推知卡门是一条身体赢弱的狗,残酷的生存法则赤裸裸地把它葬送了。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笔力刚健,语言洗炼生动,环境描写恰到好处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着墨不多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 . 小说结构紧密而情节动人,在短小的篇幅中,写了梅森遇难、群狗夺食和空葬梅森等情节,曲折起伏,扣人心弦。 C . 小说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刻画人物,爱憎分明,通过激烈的冲突展示人性的挣扎与灵魂抗争,惊心动魄,引人深思。 D . 露丝是文中出现的唯一的女性角色,对于露丝,作者并没有描写她的语言,而是以人物的行动传达出她的所有情感。
    3. (3) 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这只是一个很清楚的选择题——三条可能活下去的生命对一个注定要死的人。

    4. (4) 杰克·伦敦创作了大量描写十九世纪末淘金人生活的文学作品,本文即为其中一篇。他的创作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的环境之中,以此展露丰富的意蕴。请据此简要分析鉴赏本小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潘佑,幽州人。祖(潘)贵,事刘仁恭为将,守光杀之。父(潘)处常,脱身南奔,事烈祖为散骑常侍。佑生而狷介高洁,闭门苦学,不交人事,文章议论,见推流辈。陈乔、韩熙载荐于元宗(李璟),起家秘书省正字。后主(李煜)在东宫,开崇文馆以招贤,佑预其间。后主嗣位,迁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议纳后礼,援据精博,合指,迁知制诰。召草南汉主书,文不加点,后主咨赏,迁中书舍人,每以“潘卿”称之而不名。开宝五年,更官名,改内史舍人。初与张洎亲厚,及俱在西省,所趋既异,情好顿衰,每叹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后主虽数赐手札嘉叹,终无所施用。佑七疏不止,且请归田庐,乃命佑专修国史,悉罢他职。而佑复上疏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穷理尽,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古有桀、纣、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佑闻命自刭,年三十六。徙其家饶州。处士刘洞赋诗吊之,国中人人传诵,为泣下。及王师南征,下诏数后主杀忠臣,盖谓佑也。子华,仕宋,至屯田员外郎,以疾致仕。景德中,真宗皇帝怜佑之忠,起华于家,授故官。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B . 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C . 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D . 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家,自家中征召授官,文中潘佑就是由平民出身直接晋升为秘书省正字官职。 B .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潘佑在讨论纳后礼仪上合后主的旨意升官。 C . 桀、纣,指夏桀、商纣,是历史上有名昏君,潘佑用之比后主,招致杀身之祸。 D . 致仕,做官。宋真宗认为潘佑是忠臣,对其后人庇佑,对居于家的潘华实行征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潘佑博通经史,精于礼仪。他担任史馆修撰,讨论有关的礼仪,有理有据,得到认同,被提升为知制诰。 B . 潘佑学识广博,文采斐然。他的文章被人赞颂,后主登基后所拟写的文书,才思出众,被后主赞叹欣赏。 C . 潘佑狷介高洁,不善交往。他早年闭门苦学,入朝为官后曾与张洎关系亲密,后因志趣不同而友情变淡。 D . 潘佑忠于君主,敢于直谏。他多次向后主递呈表章,批其不如古代国君,甚至不惜以死谢罪,谏主省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

      ②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

  • 4.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半壁海日:看见            爱而不:出现 B . 莫辞坐弹一曲:再           官名:更改 C . 天下心:归顺               自牧荑:赠送 D . 半山雾若带然:停留         则曰:居住
  • 5.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何为其然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 月出于东山之上               不拘于时 C . 崖限当道者                   凌万顷之茫然        D . 渺渺兮予怀                   句读之不知
  • 6.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  ①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②迢递:形容楼高。③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④欲回天地入扁舟:据《史记·货殖列传》中载,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江湖。⑤鹓雏: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笔力雄健,风骨清峻,结构严谨,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B . 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绿树与洲渚连接的阔大之景,乃登楼所见。 C . 颔联用典,借助贾谊、王粲的人生际遇,表明自己要像他们一样于逆境中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 . 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2. (2) 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 7.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 ”。
    2. (2) 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空想不如学习。
    3. (3) 《琵琶行》中“”两句表现了诗人在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了共鸣,这也是全诗的主旨句。
三、语言知识运用(20分)
  • 8.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鲁迅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究竟是如何在思想和写法上进行突破的,却是一个______的解释性命题。

    《红楼梦》用多重嵌套的手法______小说的大结构。以______而又精巧自如的序曲为引线,用悲剧主体故事之外的神话寓言,来隐括全书深广的社会内容。全书有三重结构:“石——玉——石”的象征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全书跌宕起伏,有时好像飞流直下,有时又如细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奔腾澎湃。忽而清浅见底,游鱼可数;或成游涡,或成潜流,形成无比复杂而广阔的局面。

    立体性的情节结构与复合性的主题意蕴共同构建了一个______的艺术世界。时至今日,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红学”研究依然长盛不衰。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莫衷一是   精心谋划    扑朔迷离    高深莫测 B . 见仁见智   精心谋划    眼花缭乱    深不可测 C . 莫衷一是   惨淡经营    眼花缭乱    高深莫测 D . 见仁见智   惨淡经营    扑朔迷离    深不可测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 B .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 C .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 D .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
    3. (3)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 9.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西方雕塑艺术有很大不同。

    ,中国雕塑主要为动物、宗教佛像和陵墓,如《马踏飞燕》《龙门石窟》等;西方雕塑主要为神话传说和人体之美,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等。

    在表现手法上,中国雕塑以写意为主,追求天人合一,注重直觉感悟,讲究“气韵”,在雕塑造型方面追求“神似”;西方雕塑,注重形体的结构、比例,重视客观再现,精通透视法与解剖学,在雕塑造型方面追求“形似”。

    虽然中西方雕塑艺术都追求美,但在风格上,中国雕塑,偏于象征、表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西方雕塑张扬、奔放,注重模仿、再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

    中国当代雕塑家吴为山先生的《老子像》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高16米垂眉长髯大袖飘拂有一种失衡的姿态之美的老子塑像在黄沙漫卷的古道边眺望着远方。凝聚了作者对中国哲学、艺术的理解与思考。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 10.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给“京剧”下定义,不超过70个字。

    ①京剧与川剧、豫剧、黄梅戏等一样都是戏曲剧种。

    ②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剧在乾隆年间进京,融合昆曲、秦腔等最终形成了京剧。

    ③京剧舞台艺术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规范化程式。

    ④京剧表演形式分为唱、念、做、打。

    ⑤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有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四、写作(60分)
  • 11. (2023高一下·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情节。香菱学诗经过了呆、疯、魔、仙四个阶段。首先写香菱从黛玉那里拿了诗,诸事不管,一首一首的读起来,茶饭无心,坐卧不定。接着写她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然后写她自己走至阶前竹下,耳不旁听,目不别视,搜肠刮肚。最后写她在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她的诗也终于得到众人的肯定。

    以上材料中香菱学诗的经历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