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研人员在饲养小白鼠时,如果饲养在小笼子里,它会顺着小笼子的边缘跑。后来,将小白鼠养在更大的笼子里时,发现小白鼠还是习惯性地按以前在小笼子里的轨迹跑。王汉中将这种现象称为“小白鼠效应”。
其实,科学研究中的“小白鼠效应”并不少见。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应该随之调整,与时俱进。但是,仍然有一些科研人员坚持“老把式”,采用单一学科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去研究新问题。例如,在植物保护领域,传统的病虫害防治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来打农药。如今,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效率高,也更节约。在这种情况下,在研究调查田间病虫害防治效果时,如果不懂无人机技术、不愿意研究卫星导航技术,恐怕就要跟现实“脱节”了。
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据统计,近20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交叉研究成果占比已超过1/3。在这种大趋势下,如果仍然只盯着单一学科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走出“舒适区”,忽视交叉学科,就势必导致“小白鼠效应”,这既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创新成果的产生。
抢占科技制高点,需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当前,许多重大发现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的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产生于学科交叉、技术集成。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样需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强化学科交叉、寻求新的科研范式,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科研人员摆脱惯性思维,抓住科研范式变革的机遇,凝练新的科学问题,促进各学科间不断融合,取长补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迈上新台阶。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要加强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和新兴科学前沿交叉领域的统筹推进,建立学科交叉融合资助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促进多学科对综合性复杂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要尊重不同学科的特点,鼓励个性化发展,建立对交叉科学研究有效的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培育自由包容的学术生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202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这对于增强学术界和行业企业、社会公众对交叉学科的认同度,为交叉学科提供更好的发展通道和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用好学科交叉融合这个“催化剂”,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壁垒,为取得更多原创成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贡献。
材料一:
“极端气候事件”也被称为“气候极值”,指的是气温或降水这些气候变量的观测值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它的历史区间。也就是说,极端气候事件是和平均气候进行对比所得出来的。极端事件有许多统计指标,例如为了描述极端高温,科学界定义了一个“暖昼指数”,就是把一段时期内每天的日最高气温从小到大排序,取第90个百分位作为“阈值”,然后统计大于这个阈值的事件发生天数。
材料二:
投融资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简称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我国自2020年承诺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以来,气候投融资进程加快,并已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区、林草大省、能源大省和经济大省,四川亟须抓住历史性机遇,创新发展气候投融资,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级,助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材料三:
近日,为了( ),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1961—202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1951—2021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此外,我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整体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
蓝皮书显示,1961—202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5毫米。2012年以来年降水量持续偏多。2021年,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10年最少。
蓝皮书显示,我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1951—2021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0.15℃/10年)。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我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最高。
我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2000—2021年,我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平均NDVI较2001—2020年平均值上升7.9%,较2016—2020年平均值上升2.5%,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1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呈现退化趋势。1981—2021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6厘米;2004—2021年,活动层底部(多年冻土上限)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2021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50厘米,是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陈树湘 魏巍
保卫队长从队伍后面带过两个人来。前面那个是商人打扮,后面那人黑瘦黑瘦,着黑棉袄棉裤。保卫队长对那两个人说:“这是我们的负责人,你们有什么话就说吧!”
那个商人打扮的人,神色激动地说:“这下好了,总算找到你们了!”
说着,他撩起棉袍的大襟儿,拆开一条缝儿,取出一个纸条递过来。周恩来接过一看,立刻满脸喜色,紧紧握住那人的手说:“哎呀,原来是你们,真太辛苦你们了!”
“没什么,都是我们该做的事。”那人和悦地一笑,接着指指另外一个人说,“这位是三十四师的连长高春林同志。”
周恩来一听是三十四师的,喜出望外,连连拍打着他的肩膀说:
“小伙子,你是三十四师的吗?现在怎么样?”
高春林由于过分激动,竟呜呜地哭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了。
“唉唉,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讲讲情况,你们师现在还有多少人哪?”
“就……剩下我一个人了……陈师长对我们说,为了掩护党中央,就是死了也要顶住。等中央纵队过了江,我们已经被包围了,再撤也撤不出来了。”
“不是让你们突围吗?”
“我们接到了军委的电报,就开始突围;可是只杀出来二百多人,其余的又被敌人打回去了,师政委也牺牲了……”
“出来以后,你们到哪里去了?”
“我们按照军委的指示,到兴安东南的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可是敌人又追了上来。这地方尽是瑶族,话又不懂,没法开展工作,粮食问题无法解决,我们就困在大山上了。后来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陈师长就找我们开会商议,大家觉得还是到汉族地区好些,于是就决定突围向道县前进。等到了道县,已经剩下八九十人了。我们边打边向东撤,中午还有五六十人,到下午就剩下十几个人了,重机枪带不动,陈师长就让我们破坏了两挺,最后留下了一挺……等到黄昏,就剩下陈师长、他的警卫员和通讯员,还有我,一共四个人了。敌人一看只剩下我们几个人,就疯狂起来,吼吼叫着往上冲,要抓我们活的。这时陈师长就对着敌人骂道:‘白狗子,不怕死的,你们来吧!’说着一卷袖子就抱着那挺重机枪打起来。霎时间就把冲锋的敌人撂倒了一片。敌人就干吼吼叫不敢往上冲了。没想到,这时候,陈师长的腹部也负了重伤,肠子流出来了,连重机枪腿也泡在血汪里了……”
高春林声音有些颤抖,停了停才说下去:“眼看着敌人又冲上来,我抱着机枪把敌人打下去了。警卫员给师长包上伤,师长指指自己的头说:‘你们赶快补我一枪,行吗?你们要知道白狗子抓住我活的,是会得到很多赏钱的。’我们哭着说:‘师长,我们死就死在一块儿吧。’他看看我们,样子很不满意,要拔警卫员的短枪,警卫员哭着快步跑到一边去了。天渐渐黑了下来,师长就拉着我的手说:‘高连长,你比他们大几岁,也比他们懂事。今天我死了,只是小事一件,不算什么。遗憾的只是中央给我们的任务没有完成。另外,我们三十四师今天全军覆没,连个汇报情况的都没有,这是叫人十分难过的。’说着,他又紧握着我的手,望着我说,‘高春林同志,你能突围出去给中央送个信吗?你能接受我最后给你的任务吗?’我一想,他的意见也对,不然,全军会怎样议论我们三十四师呢!我一定要赶上部队,给中央汇报:我们全师是打到了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我们没有一个人向敌人投降!”
周恩来的大眼睛里充溢着明晃晃的泪水。他轻声地问:“陈树湘呢?他后来怎么样?”
“我借着夜暗突围以后,第二天就听说他们三个人被俘了。敌人逼迫百姓用担架抬着陈师长,想回城献功。像陈师长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屈辱!眼看天快亮了,他就悄悄解开衣服,撕开警卫员给他扎上的绷带,用手伸进伤口,把自己的肠子扯了出来,用尽平生气力把自己的肠子扯断……”
周恩来一向有极强的抑制力,这一次却抑制不住,倾泄了大串的眼泪。
那位穿银灰色大褂的来人补充道:“陈树湘同志的事,我们在全州也听说了。这都是抬担架的老百姓传出来的。老百姓还说,共产党有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呢!关于陈树湘的消息,报上也登了,我来的时候,还带了两份报纸。”
说着,他掏出两张长沙版的《大公报》,周恩来接过一看,其中一则的标题是《陈树湘之首级解省悬挂示众》。周恩来看到这里,心里登时一震,眼睛在题目上停住,呆了好几秒钟。接着看下去的时候,眼睛有些模糊,句子在断续地跳动:
自江西兴国出发,迭被国军击溃……经派员解至石马桥,伤重毙命……合将该首级示众,仰军民人等一体知照……
下面还登有一张图,正是陈树湘尸体的拍照。周恩来看到这里,眼睛发黑,一点儿也看不见了。他把报纸交给警卫员,由悲痛转为愤恨,喃喃自语:“走着瞧吧,我们是不会便宜他们的!”
唐宣宗大中年间,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既视事,豪贵敛手。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上于延英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澳曰:“欲置于法。”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耳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我不置,卿与痛杖,贷其死,可乎?”对曰:“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租足乃释之。”上曰:“灼然可。朕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为愧。”澳归府,即杖之。督租数百斛足,乃以吏归光。上欲幸华清宫,谏官论之甚切,上为之止。上乐闻规谏,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摹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上正色谓之曰:“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自是疏之。会其子坐赃,杖死,流汉贞于天德军。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诸乐工欲为之请,曰:“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上临朝,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习,未尝见其有惰容。每宰相奏事,旁无一人立者,威严不可仰视。奏事毕,忽怡然曰:“可以闲语矣!”因问闾阎细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一刻许,复整容曰:“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乃起入宫。令狐绹谓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有删改)
①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租足乃释之。
②“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 , 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②貔(pí)虎,貔和虎。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关于明天的事,我们后天就知道了”“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近期,“废话文学”悄然流行于社交网络。
说起“废话”,它和文学沾边,少不了一些名人的帮衬。比如鲁迅在《秋夜》里写的那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就是著名的“废话”。由此可见,废话① , 并非今日之网络才独有的现象。“废话文学”火了之后,有网友在一些经典影视剧中,也找到了很多当年初看时并未察觉的废话。比如,日常关心一个人,你会② “你出门穿厚一点,就不会那么冷了”“你要是能把烟戒了,就不会咳嗽了”。
而“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可以③ 、毫无戒备、彻底放松,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吭吭哧哧起来,甚至还有了“社交恐惧症”一说。人们在现实中畏惧表达,到了网络便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
人长一张嘴,可能会吃进不该吃的东西,也可能会说出各种废话、错话,这是自然而正常的。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说、不能说,进而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交流的底气。因此,我们包容废话,就是要提倡一种宽松的说话空间、轻松平和的交流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松弛、融洽的人际关系。一句话:废话也是话,不必废除它。
① ② ③
跳跃、投递,飞盘在空中画出抛物线;奔跑、飞扑,场内的人跑位接盘……据《2022 年轻人新潮运动报告》显示,飞盘运动可堪称最受年轻人垂爱的新潮运动。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将“极限飞盘”作为“新兴体育类运动”列入其中。
飞盘运动为什么热“出圈”?一身运动服、一双跑鞋、一副手套及一个飞盘,就是全部的必要装备。飞盘运动不仅参与门槛很低, , 新手小白只要接受半个小时左右的培训,学会传接盘,就能上场比赛,感受飞盘的乐趣。另外,飞盘运动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选手是否犯规,需要由双方队员友好交流来加以裁判。
虽然飞盘本身很轻,即便飞到人身上一般也不会受伤,但只要是运动,就有可能出现运动损伤。由于飞盘比较轻,变向性很大,下落的时候玩家要想去接,少不了要做跑跳、急停急刹等动作,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崴脚、腿部肌肉拉伤等伤痛。 , 比如:运动前做不少于10分钟的热身,以将肩、膝盖和脚踝等关节活动开;运动中跳起落地时,屈膝角度要稍大些,着陆时膝盖不应超过脚趾尖,以便让肌肉去吸收着陆时的冲击力等等。
关于“公德”,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叶嘉莹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是“群德说”。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