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八单元 /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 /15.1 谏太宗十思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 谏太宗十...

更新时间:2023-04-04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4小题)
  • 1.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欲流远者:到 B . 根不固求木之长:却 C . 则思无怒而滥刑:因为 D . 而况明哲乎:对于
  •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不复一一自(动词,辨识,辨认)

    邪说,难壬人(动词,批驳)

    ③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动词,体恤,怜悯)

    ④非某之所敢(动词,领教)

    ⑤所之术多异故也(动词,从事)

    ⑥故上报(动词,省略)

    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名词,计划)

    怨者民也(副词,相互)

    A . ②④⑤⑦ B . ③⑤⑥⑦ C . ①③⑤⑥ D . ②④⑦⑧
  • 3. 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文中“书”即上书,一般是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或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B . 某启,古人书信格式,即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启”表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 C . 有司,指负有专责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 . 先王是已经去世的君主。“先”一般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父”。
  • 4. 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如唐太宗、宋太祖。 B . 陛下:陛,指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C .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扬称为“谥”或“谥号”。 D . 万岁:本为祝颂之词。古人饮酒上寿的祝词,后用于祝颂帝王。后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就成为帝王的代称。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

    王安石(1021﹣1086年)

    个性名片: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奈何“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人物简介: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心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难得立身处世一回,借着牡丹花开,风雅地置办了酒宴,请来同事小聚。作为主家,包公周全地一一请酒。平日里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碍于情面,勉力喝了几杯。轮到王安石时,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张黑脸都急白了,执拗的王安石仍岿然不动。最后,暴脾气的包公没脾气了,只得放弃。

    此时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场浸泡二十余栽,依然做不到官场上那种客套又俗套的应酬——酒肉吃进肚里,朋友挂在嘴上。他的人生信条简单得可怕,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无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钉子的,不独有实力派的包公,还有权力派的仁宗。

    按照帝国的规定,凡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职,留在皇帝身边。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视为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他人没有条件也想创造条件地上,王安石却一再矫情地拒绝,拿仁宗签发的入京圣旨当白纸。一来二去,连钦差都习惯了他的躲猫猫,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门口。这一次,王安石竟然极富想象力地躲进了茅房。钦差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从茅房里跳出来,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将圣旨还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识抬举,王安石的前途,本该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1069年,政坛却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

    没办法,他情商低自有低的活法,让别人无话可说。

    当年20岁的他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曰,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子。他用甩开他人若干条街的才华,让人望尘莫及。

    随后25年里,他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太守。其间,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而且,在此期间,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全部大获成功。他靠真才实学挣得的官声与民望,让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点赞。

    最绝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坏官,无非这两条,可他一条都不沾。

    他终生不纳妾,这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几乎绝无仅有。他正经得连自己的夫人都觉得无趣,于是夫人亲自出面,为他物色了一个美貌女子。结果,他不仅退还了女子,还帮女子家还清了债务。

    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饷,总是拎了装钱的袋子回家,然后直接交给夫人。据说,他的宰相俸禄几乎已经变成了公款,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官居宰相高位那么些年,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

    如今,翻看官方修订的《宋史》,我们会赫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的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等,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这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他活得如此低调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样无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强劲的政敌,也很难找出他的破绽。至于变法的完败,真是怨不得他,悲剧在于,天还没亮,而他起得太早了——超前,注定了他是孤独的伟大者。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个性名片”中介绍王安石“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表明在当时王安石变法孤立无助,注定失败;其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 B . 包公难得置办酒席宴请同僚,连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都勉力喝了几杯:王安石却是执拗不喝,表现出王安石的目中无人和固执己见。 C . 由于不满宋仁宗的统治,不愿意留在皇帝身边,王安石一再拒绝入京任职的圣旨,不识抬举的王安石前途一片漆黑。 D . 在地方任职的25年里,王安石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这不仅使他赢得了官声与民望,而且也为他后来推行新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 (2) 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王安石能“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主力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材料二: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B . 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C . 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D . 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钜鹿县男,属男爵,是我国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爵位是皇帝对有功之臣或皇亲国戚的封赐。 B . 顿首,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表尊敬或请罪之意。 C .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其下设有给事中、谏议大夫等。 D . 疏,指分条陈述,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3. (3) 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即便落魄失意,生逢乱世,但仍心存大志,不屑于仅仅是经营产业。 B . 魏征眼光过人。他给李勣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 . 魏征直言敢言。李世民曾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 . 魏征执法公允。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使大家心悦诚服。因此皇帝很推重他,多次拒绝他的请辞,而且更加信任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5. (5) 材料一阐述了为臣之道、材料二阐述了为君之道,结合这两则材料,分别概括魏征认为应该如何为君,如何为臣?
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
  •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远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这首评是诗人乾元二年(759)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诗歌开头构造了一幅遍地兵甲、时局动荡的离别背景图,笔力雄健。 B . 三、四句写亲朋痛哭流涕,诗人跨上鞍马告别孤城,细致地描绘了离别场面,感人至深。 C . 五六句既描写了远行所见的自然环境,也描写了当时凄风苦雨的社会环境。 D . 诗歌写了启程分别、途中所见、自己回忆等情景,将过去与现在结合,脉络清晰。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默写(共1小题)
  • 8. 《谏太宗十思疏》默写。
    1. (1) 《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树木”为比兴之物,引出治国与德义之间关系的两句话:“。”
    2. (2)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就“”;要想国家安宁,就“”。
    3. (3) 《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为喻推理,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4. (4) 《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句子:“。”
    5. (5)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江山取之有余,守之不足的原因:“”,所以应该戒骄奢。
    6. (6)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
    7. (7) 《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已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其中在欲望方面,用“”警戒人君戒奢侈、懂得知足。
    8. (8)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告诉统治阶级,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从而方可使百姓安宁。
    9. (9)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两句话:“。”
    10. (10)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担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应该“”;如果担心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应该“”。
六、解答题(共2小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