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创新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 1. (2022八下·新会期末) 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以新中国成立为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1949年10月1日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C .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D . 开国大典上安庆礼炮鸣28响
  • 2. (2024八下·吉安期末) 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3. (2024九下·永昌模拟)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 .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 B . 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4. (2022八下·新会期末) 与资本主义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变动情况表(1950—1952)

    年份

    绝对额(亿元)

    比重(以当年出口或进口总额为100)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1950

    13.5

    14.1

    66.8

    66.2

    1951

    6.1

    14.5

    25.2

    41.1

    1952

    5.4

    6.7

    19.9

    17.9

    ——据《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上表作为直接证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 . 一边倒方针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 . 朝鲜战争与西方国家的对华封锁 C . 贸易入超与国民经济困难的出现 D . 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源
  • 5. (2024八下·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共同作用是(   )
    A .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C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 .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 6. (2022八下·新会期末)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在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均是空白,反而形成了以沈阳、鞍山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区,以京津、唐为中心的华北工业区,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工业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工业区,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工业区,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工业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川南工业区等。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
    A . 旨在促进中西部工业发展 B . 实现了工业中心向西转移 C . 推动了工业布局趋向合理 D . 以重工业建设为主要目标
  • 7. (2023八下·广州期中) 如题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 . 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 . 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 . 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 . 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 8. (2023·吉林一模)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9. (2022八下·新会期末) 1953年前后,一些企业将集体福利设施进行了经营化尝试,改由职工分摊,试图让行政负担的部分设施改由职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逐渐显露了一些问题。到1956年,企业职工福利制度一度又回归由国营企业包办的模式。这种变化(   )
    A . 体现了经济体制的逐渐转轨 B . 表明所有制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C . 反映了多元分配制度的出现 D . 意味着国家经济战略得以实现
  • 10. (2022八下·新会期末) 下表是新中国农业发展部分数据。表中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   )

    指标

    1950年

    1978年

    机耕面积

    1958年:35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3%

    406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1%

    机电灌溉面积

    1952年:占耕地面积的1.6%

    占耕地面积的55.4%

    农村小型水电站

    1958年:98个水电站

    82387个水电站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激发了生产活力 B .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取得较大成就 C . 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D .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生产力进步
  • 11. (2022八下·新会期末)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12. (2024八下·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24八下·兴国期末)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这是当时哪一制度或政策的写照(   )
    A . 国企改革 B . 家庭承包责任制 C . 乡镇企业 D .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14. (2022八下·新会期末) 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1990年中国只有1家国有企业上榜;到2018年达120家,其中国有企业有83家,约占70%。这表明(   )
    A . 中国国有资本的迅速壮大 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 15. (2022八下·新会期末) 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10万拥有大学文凭的青年放弃体制内分配的工作,到海南寻求发展,“去海南淘金”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风潮。据此可知(   )
    A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 . 经济特区开发政策改变职业观 C .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打破 D . 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
  • 16. (2022八下·新会期末) 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

    深圳

    青岛

    镇江

    兰州

    A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 17. (2022八下·新会期末) 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搭配准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

    设立经济特区

    对扩大对外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D

    中共十五大召开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2022八下·新会期末) 下列图片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国产大型客机C919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

    中国“天眼”

    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

    A . 绿色 B . 创新 C . 协调 D . 开放
  • 19. (2024八下·清江浦期末) 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 . 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 . 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 .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 . 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 20. (2024八下·成安期末)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A . 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 . 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 21. (2022八下·新会期末) 10月25日是台湾回归祖国纪念日,某校邀请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洪洞大槐树已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专题讲座。讲座中提到“台湾人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的移民,人口中的78%祖籍在大陆。他们所代表的是洪洞大槐树文化所派生的中原文化……”这反映出(   )
    A .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B . 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 C . “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D . 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
  • 22. (2022八下·新会期末) 归纳整理表格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请你从下面表格内呈现的知识内容中,判断这节课的课题应该是(   )

    小标题

    内容

    陆、海、空军的建设

    陆军多兵种现代化;“辽宁舰”交接入列;我国研制新型飞机

    导弹部队的发展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并在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新时代强军之路

    提出强军目标;成立五大战区,组建五大军种;形成强军格局

    A . 钢铁长城 B . 钢铁时代 C . 军事战略 D . 科教兴军
  • 23. (2023八下·平远期末) 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 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B . 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C . 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 D .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24. (2024九下·武威模拟) 1949年,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这一外交政策(   )
    A . 收回了外国在华经济权益 B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C . 巩固了新中国独立和主权 D . 否定了旧中国不平等外交
  • 25. (2024八下·西华月考) 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国家实力的增强 B . 不结盟的政策 C .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 .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 26. (2022八下·新会期末)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上的大事有(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日建交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尼克松访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7. (2023九下·天山模拟) 2018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0.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2012年提高0.2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
    A . 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 B . 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 C .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D .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28. (2022八下·新会期末) 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结束为期六个月的空间任务返回地球,快速返回技术是中国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大突破。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航天科技成就,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东方红一号”进入预定轨道
    ②掌握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技术

    ③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④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 29. (2022八下·新会期末) 下表是《1979—1982年国民收入和消费、积累情况》,据此可知(   )

    1979—1982年国民收入和消费、积累情况

    项目

    单位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国民收入

    亿元

    3010

    3688

    3340

    4247

    指数(按1952年为例)

    %

    453.2

    514.5

    539.2

    579.1

    按人口平均国民收入

    元/人

    315

    375

    396

    421

    国民收入使用额

    亿元

    2975

    3636

    3887

    4254

    消费额

    亿元

    1888

    2521

    2781

    3021

    积累额

    亿元

    1067

    1165

    1106

    1233

    积累率

    %

    36.5

    31.6

    28.5

    19.0

    注:国民收入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国民收入使用额不等于国民收入总额,是由于进出口差额和统计误差的影响。

    A . 国家扩大基本建设投资 B .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 .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D . 国民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 30. (2022八下·新会期末) 可以从下表史实中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时间

    事件

    1988年

    政府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时行改革

    2001年

    全国97%的地市启动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

    2010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2019年

    民政部设置儿童福利与养老服务的专门机构,3岁以下的婴幼儿照顾正式进入公共政策方略

    A .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 B . 我国已经建立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 C . 国家在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大量资金 D . 我国医疗事业已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二、综合题(共40分,其中31题14分,32题10分,33题16分)
  • 31. (2022八下·新会期末)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来源于它的文化、制度,以及它所走过的正确道路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植于文化的自信】

    材料一: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提倡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成为中华民族的治国理念和处世之道,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来源于制度的自信】
    材料二:

    图一“一五”计划期间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图二解放初期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道路开辟中增强自信】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示意图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指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以上两幅图哪一幅能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写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3. (3) 请分别写出材料三中①处的历史事件和②处的时间,并写出③处道路的具体名称。
    4. (4) 根据材料三,归纳两条道路的共同特点。
  • 32. (2022八下·新会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近百年的中外关系史看,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与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是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张海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的结论》

    1. (1)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及内涵;解读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33. (2022八下·新会期末)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家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放阵营之内。

    ——摘编自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

    材料二: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十六届

    38

    48

    30

    1964年

    40

    57

    13

    1965年

    47

    47

    20

    1968年

    44

    58

    2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韦展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斗争实录》

    材料三:

    顺序

    史实

    1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2

    1950年,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

    3

    1951-1960年,美国拖延、搁置相关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议案。

    4

    1961年,美国将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升为“重要问题”(需2/3投票门槛,阻挠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5

    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案”。

    6

    1971年10月25日,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缅甸等23个国家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的议案。

    材料四“一带一路”倡议……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此后的50年代,新中国又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原则?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71年的表决之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是在哪次会议?
    4. (4) 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表格都在论述一个论点,请你概括出这个论点。
    5. (5) 根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目标,并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困扰。
    6. (6)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的举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